![]()
![]()
少年军校实践基地
![]()
大面小学,一所走过百年光阴的小学。这里的孩子,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致远大,至全面”校训的深刻内涵,但他们的童年,却与一种更为辽阔的家国情怀产生了奇妙的连接。
学校作为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思想政治工作的试点研学点,一直在探索一条路:如何让思政教育摆脱说教,像春风化雨般自然?如何让“研学”不止于“行走”,更成为一次次的“心灵抵达”?答案,始于一场温暖的“牵手”。
2024年夏天,学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95784部队正式结成共建单位,一所小学与一支人民军队的故事就此开篇,同时也达成了心中朴素的愿望:作为研学点,提供的不是程式化的参观路线,而是一片能让家国情怀种子自然萌发的土壤,让爱国情怀成为可感、可触、可共鸣的温暖体验。
![]()
![]()
环境是无声的思政导师:
让校园成为“讲述者”
![]()
校园的每一处,都应成为开放的思政研学课堂。
步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少年军校实践基地“润心园”。作为研学点的核心区,也是思政研学的第一站,这里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像一本立体的、可以触摸的思政教科书,讲述着“国防是什么”“谁是英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孩子们在此处的自发讨论与探究——他们指着英模画像追问,摸着武器模型惊叹,国防意识与爱国情怀,就在这好奇与触摸中生根。这,是一堂生动的“自强”思政课。
![]()
![]()
![]()
润心园
转角处,开满紫藤花的“追光苑”,安静陈列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当语文课和道德法治课搬到这里,那些伟大的精神便从文字化为了花香中的养分,在孩子们驻足阅读、低声交流时,滋养着每一个路过的心灵。
![]()
![]()
![]()
追光苑
步入“凌云廊”,这条与部队共建的空军文化长廊,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天空课堂”。长廊入口,是校党总支书记亲手写下的期许:“少年当有凌云志,万里长空竞风流”。孩子们的作品——一幅由版画工作坊师生一刀一刀刻印出的《歼-20》版画就悬挂于此。当稚嫩的双手遇见国之重器,艺术的种子便与科技的骄傲、国防的自豪悄然融合。这,是一堂无声的“自信”思政课。
![]()
![]()
凌云廊
![]()
故事是最暖的思政共鸣:
让英雄成为“活教材”
![]()
学校深知,能打动孩子的,永远是真实的故事与有温度的人。作为思政研学点,最珍贵的资源,就是那份不断延长的“英雄名单”:天安门国旗班首任班长董立敢爷爷、“铁血营长”臧雷爷爷、舍己为民的英雄战士梁强上校、“九三”阅兵的亲历者杜翔……他们都曾走进校园,坐在孩子们中间,让思政课拥有了最动人的“活教材”。
![]()
![]()
还记得梁强上校那一次走进校园,孩子们最先注意到的是他脸上的伤疤,眼神里带着些许怯意。但当梁叔叔平静地讲述完他的故事后,孩子们围上去,问的却是:“叔叔,您的脸还疼吗?”“您受伤后,是怎么吃饭的?”此刻,英雄不再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位可亲可敬、有血有肉的叔叔。这份真实的触动,化为了此后“学雷锋”活动中,孩子们更多的一份真诚与主动。这趟“英雄面对面”的研学课,教会了孩子们什么是“勇敢”与“奉献”。
![]()
还有那次慰问退役老兵的志愿服务活动,当老战士用颤抖的手捧出珍藏的勋章时,那一刻的静默与随之爆发的掌声,胜过千言万语。孩子们红了的眼眶,是他们与历史、与国家之间,最直接的情感连接。这趟“历史现场”的研学课,让孩子们读懂了“牺牲”与“传承”。
![]()
![]()
体验是最深的思政烙印:
让品格成为“硬内核”
![]()
作为研学点,思政教育的终点不是“知道”,而是“做到”。真正的思政,必须在实践的沃土中,内化为不可磨灭的品格烙印。
军体拳的呼喝声,已成为大面小学最有力量的课间律动。全校师生的一招一式,不仅是一场体能的训练,更是一场精神的淬炼,是一场大型的“纪律”与“担当”思政实践。
![]()
最让孩子们向往的,是走进军营的“开放日”。观摩演练、学站军姿、体验部队生活……这样的研学机会如此珍贵,以至于报名名额总是“5秒内”被一抢而空。在部队,他们看到了军人叔叔一丝不苟的内务,那份严谨与自律,也悄悄影响了他们整理自己书包和课桌的习惯。这堂“军营浸润”式研学课,塑造的是习惯,更是作风。
![]()
![]()
在学校“攀登营”的滑梯与障碍墙上,欢声笑语中夹杂着挑战成功的喜悦;在“励耕园”的劳动基地中,孩子们在党员老师的带领下,亲手播种、收获,体会着勤劳与协作的意义。这些,都是“劳动”与“奋斗”思政课最灵动的篇章。
![]()
![]()
种子,正在发芽。
回过头看,从成为思政研学点、与军校牵手的那个夏天至今,不过一年有余。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变化的种子正在萌发:在“凌云廊”里,或许正站着一位未来的人民空军;那个听完英雄故事的孩子,心中或许已立下报国的志向;更多更多的孩子,则在每一次出拳、每一次参观、每一次讲解中,将“家”与“国”这两个字,刻进了自己成长的年轮里……
经过一年的思政研学实践探索,成都军休“少年军校”正式落户大面小学。学校以课程为核心纲领,构建起涵盖文化浸润、环境熏陶、实践赋能三大板块的“少年军校课程”体系,为温情教育体验注入了系统化的灵魂。课程体系的深化,源于更具深度的教育思考与探索——学校以《大思政课视域下军队与小学“五维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为理论引领,致力于打造科学长效的特色育人模型。
![]()
我们始终相信,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春风化雨,是润物无声。作为思政研学点,大面小学正努力让这一切成为一场温暖的浸润——它不追求立竿见影,只愿在每一个童心中,埋下名为“家国”的种子,然后,静待花开......
供稿 | 大面小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