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王树军
我从小便生活在运河边的一个乡村里。梦中记忆的乡村,幽静的小村,青瓦白墙,袅袅的炊烟,欢愉的儿歌,还有屋前的那棵枣树,给我的童年带来几多欢欣与舒畅。
我家的老屋很普通,跟所有的江南运河边的民居一样,两个门面,前后共三进。那棵枣树便长在房屋的东边。那是一棵白枣,据说还是太公亲手栽种的,虽几经风霜,依然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每年盛夏,正是枣儿生长的季节,站在树下,便能看到那绿色的枣叶里一个个露着脸蛋的青枣儿。七月过后,馋嘴的孩子们,便欢唱着运河边那些古老而欢快的儿歌,整天在枣树底下做着游戏,巴不得来一阵风,吹落几个枣儿,打打牙祭……在孩子们的期盼中,那青枣儿慢慢地露出了红晕儿。
日落西山,乡村的傍晚到了。田里归来的乡亲们,按着一路“丁零零”的车铃,驶进小村,小村的每个院落便立刻热闹起来。每到这时,爷爷总是搬着那只毛竹躺椅,坐在那棵枣树下,轻轻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孩子们便会围上来,要爷爷讲神奇的故事。
一日在树下乘凉时,爷爷忽然停下手中摇动的蒲扇,望着我说:“晓军,现在的村子,只有这棵枣树才是上了年份的产物。”我听了不觉一愣。看着我不解的样子,爷爷笑了起来:“不信?若你离开家几年后再回来,还能找到现在的家吗?”我这才回过味儿来,不觉也笑了。
盖这座新楼时,枣树有些碍事,爸爸便要把这棵枣树砍掉,最后被爷爷保护了下来。而今乡村日日富裕,我家几经变化,旧貌几乎找不到了。一来二去,仅仅是这棵枣树是原来的。
常说老年人喜欢怀旧,爷爷自然珍惜这棵枣树。
小时候的傍晚,我常常和几个小孩子坐在枣树下,一面听爷爷讲故事,一面不停地仰起头,在密密枣叶里寻找那一个个青枣儿,盼着能找到一个挂红的。每年八月十五前后,爷爷会将那白里透红的枣儿打落,分些给我们小孩,剩下的便拿到镇上卖了。
微风吹过,米粒大小的枣花开了,爷爷早已离开我们了,当年在枣树下一起唱歌的孩子们也长大了。前几天在整理书籍时,无意中发现女儿也在小学作文中写过这棵枣树。我凝神望着枣树,仿佛听见爷爷在说:“今年的枣儿,会更甜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