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活着:一个阿富汗女人的逃亡

0
分享至


逃出阿富汗后,哈迪亚的每一天依然过得胆战心惊。昔日的炮火与血肉横飞的记忆并未随边境线远去,它们像无声的幽灵,时刻萦绕心头。

去年,关于她的报道《一个阿富汗女人的来信》曾经在国内引起巨量的关注,时隔一年,她带来了好消息,她的新书出版了。

新周刊辗转联系上了哈迪亚。同为女性和记者的我,想听听她逃出阿富汗后的经历。在她的讲述中,我感受到阿富汗女性生命里并非只有压迫,还有鲜活的生命力、值得追寻的爱情和理想,正如她所说,“这些地方的女性也曾有过没有被枪口对准的日日夜夜”。

写作,是她唯一能抓住的浮木。她坚持记录这荒谬的一切。

先从一些假设开始。

假如你出生于1990年,你恰好性别为女。

你出生、成长,最后成家立业的地方叫阿富汗。你的母亲依靠战事来记年份,这里的人们似乎已经对枪声、爆炸声和战斗直升机巡逻的声音习以为常,孩子们会以半烧毁的物品为玩具。

某一段时间里,似乎出现了一些裂口。你抓住了机会,毕业于阿富汗最好的大学,可以在政府工作,也可以在大学教书。

但是有一天,这一切都改变了。男性可以“合法拥有”多位妻子,但绝大部分女性却失去了工作,变成男性从属的财产,是生育的工具。你甚至不能在公共场合自由行走。你不得不逃跑。

现在是午夜,凌晨一点十四分,你在一张橙色的塑料小桌上开始给我回信。与其说是桌子,不如说是一张儿童坐的小板凳,勉强放下一个笔记本电脑。

你叫哈迪亚·海达里。这是你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


《使女的故事》,

就是阿富汗女性的故事

这是哈迪亚日常写作的空间,逼仄、孤寂,每一个字都写得如履薄冰。

她说自己口干舌燥,后颈隐隐作痛,但起身泡茶又担心会打断思路。此前连续三天都是阴雨天气,暴雨引发的洪水还导致了停电,Wi-Fi断了,移动电源也支撑不了两小时,哈迪亚三天都无法下笔。

逃到巴基斯坦后,哈迪亚一家三口在这栋楼里住了八个月。从外面看,它像是一片废墟,但公寓的内部还算过得去,客厅里三扇棕色的门分别通向厨房、浴室和阳台。

哈迪亚很喜欢看窗外。但这总是让她的丈夫感到害怕,丈夫会提醒妻子“不要盯着人看太久”。

只是哈迪亚忍不住,她尤其喜欢观察住在楼下的一个巴基斯坦家庭——他们住在一所单间公寓里,经营着一家小商店,靠卖气球、口香糖和其他儿童小商品谋生。“他们的生活让我着迷。”哈迪亚说。

恢复供电后,哈迪亚发现手机已经24小时没连网了,这让身在阿富汗的家人十分焦灼。他们的担心并非毫无缘由,今年1月以来,巴基斯坦警方一直试图驱逐阿富汗难民,有时即便对方持有有效签证,也会直接把他们送进遣返营。

因此,每当哈迪亚失联,家人就会提心吊胆。

尽管生活朝不保夕,但哈迪亚一直在坚持写作。在全球首版的新书《一个阿富汗女人的来信》小说集中,她用18个故事叙述了阿富汗女性如同被命运摆布的玩偶般的一生。哈迪亚告诉我,故事里出现的女性都源于她认识的人——她亲眼见证了那些活生生的现实,也是阿富汗人民所熟知的日常。


哈迪亚写作的小桌子。(图/受访者提供)

在哈迪亚看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使女的故事》就是以阿富汗等穆斯林社会的女性生活为蓝本,其相似之处触目惊心。

在阿富汗,女性分娩后被问的第一个问题永远是“男孩还是女孩”。若是男孩,产妇能获得些许认可;若是女孩,她会被催促尽快怀上儿子。有些家庭为了生儿子,可以接连诞下甚至十个女儿。女性始终承受着生儿子的压力,被夫家视为延续男性血脉的生育机器。

在现行政策中,一夫多妻制还受到鼓励:一位阿富汗男性可以娶四名妻子,并让她们同住一个屋檐下。哈迪亚认识一个家庭,三名年轻女性嫁给同一男子同居,每个人每年都被要求生育。她们的生活被一个男人控制,没有人可以违抗命令。

在书中,哈迪亚还写到一个“家庭妓院”。一位叫赛塔拉的女孩被一纸伪造的婚约骗婚,嫁过去后才发现丈夫靠娶妻建立了妓院,强迫妻子接客维持生计,导致赛塔拉的身体被摧残致子宫脱垂。但即便案件被提交到法庭,这个男人却辩护得滴水不漏,最终也没有被定罪。

和玛格丽特笔下的使女不同,阿富汗女性不是被视为国家财产,而是被当作男性财产——无论社会地位等级的高低,任何阶层的阿富汗男性,都觉得自己有权主宰女性的人生。


等待援助的阿富汗女性。(图/受访者提供)

哈迪亚写到一位司机,曾在乘客面前吹嘘他的“壮举”,说他曾“救助”一位正在私奔的姑娘,将她送回了娘家,还打了她一耳光。后来,那个姑娘嫁了人,生了六个孩子,司机炫耀道:“她家人每次见到我都感激得不得了,简直要给我敬礼啊!”

记录这些女性的命运很痛苦,但写作拯救了哈迪亚。她通常在想家的夜晚写作。有时候,这种思乡之情发生在遭遇特定事件后——有一次,塔利班成员拦下哈迪亚夫妇,因为哈迪亚没有佩戴他们喜欢的头巾,顺带警告了她丈夫。还有一次,在塔哈尔省和喀布尔市之间的公路上,在60名巴士乘客中,塔利班成员只盘问了哈迪亚夫妇。

只有写作,能刻录她见证的历史。2022年儿子出生后,哈迪亚通常在晚上先把他哄睡着,再靠在枕头上写半小时或一小时。那时候没有桌子可以坐,她就把笔记本电脑放在膝盖上。“无论何时何地,笔记本电脑都是我的重要工具,我总是小心翼翼,担心弄丢它。这就像一种逃避或解脱——我会在Word文档的空白页中找到避风港。”


哈迪亚·海达里 著

内克佩·艾哈迈德·莫尼尔 译

有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5-08

被迫回到笼中的“金丝雀”们

阿富汗的战争从未真正停息。

在哈迪亚的童年时代,母亲总是以当年可怕的战事来推算日子:当哈迪亚6个月大时,火箭弹袭击了他们的村庄,一家人被迫逃难;10岁时回到家乡,发现商店、房屋、学校都被纵火焚烧,到处都是黑色的烟雾。

阿富汗人似乎已经对枪声、爆炸声和战斗直升机巡逻的声音习以为常,孩子们会以半烧毁的物品为玩具。但哈迪亚从未对这一切麻木,直至现在看到直升机依然感到恐惧。

尽管战争如影随形,但哈迪亚觉得,真正让女性生活倒退的并非战争,而是强加在女性身上的传统重担与严苛教条。“早在战火降临之前,阿富汗女性就因传统饱受创伤。以现政府为例,它推行与自身意识形态相契合的宗教教义,实质上是在用部落文化强加于女性——既剥夺她们受教育的权利,又限制其工作自由。”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陷落后,哈迪亚将那些失去工作、只能待在家的女性比喻为“被迫回到笼中的金丝雀”。哪怕声音甜美、面容明丽,但彻底失去了自由,面临着被摆布、被圈养的命运。即便有一天被放出笼子,也可能被调皮的孩子抓住,或被持枪的猎人射杀。

一位有20年教学经历的女教师告诉哈迪亚,“要知道我们的痛苦,就去烧一只蝎子吧。”


阿富汗农村妇女聚集在一起开会。(图/受访者提供)

哈迪亚认为,阿富汗当权者对女性的限制深深植根于传统。自成立以来,阿富汗一直是父权社会,女性教育并不受重视——以哈迪亚母亲为例,她只比哈迪亚大17岁,却完全不识字。母亲来自偏远农村地区,仅有的学习是附近清真寺资助的宗教学校课程。在17岁成为母亲后,她就是全职主妇,只负责家务和生育。

一些不幸的阿富汗女性还会遭遇“荣誉处决”惨剧。这是一种以“维护家族荣誉”为名对女性施加的私刑,执行者多为父亲、兄弟、丈夫等男性家属。

今年5月,一位女性同乡联系到哈迪亚,她说她的女儿被谋杀了,而凶手正是女婿。她的女儿先是被严重刺伤,再被浇汽油焚烧。进一步调查后,哈迪亚发现了更令人不安的细节:丈夫声称是因为妻子“背叛”而行凶。

杀人之后,凶手逃亡了,当局没有抓到他。凶手逍遥法外,唯有这位痛苦的母亲不断追问为何女儿遭此惨剧。

但让哈迪亚惊叹的是,尽管不断被物化、控制和羞辱,阿富汗女性仍在努力拯救自己。

譬如,哈迪亚和身边的女性从未为消遣而旅行,在阿富汗,女性出远门通常是因为紧急疾病不得不辗转多个城市求医。但即便看到世界各地的女性自由地全球飞行,她们也从未感到强烈的渴望或嫉妒。这也是哈迪亚在阿富汗女性身上看到的美好品质——面对无数障碍与资源匮乏,她们从未丧失精神力量,始终坚韧地活着。

阿富汗女性的人生也不是只有苦难。

哈迪亚认识一个女孩,她成长于群山环抱、沟壑纵横的偏远村庄,那里连汽车都无法通行,但她依然到很远的女子学校求学,坚持完成学业。还有一位女性,在经历三段失败婚姻后,四个孩子都留在了两任前夫家中。虽然屡次崩溃,但她从未被击垮,最后凭努力成为一名女警,在工作中重获尊严。

正如哈迪亚在自序中所写:除了战争和破坏之外,人们还必须有其他东西来介绍自己。

政变之后,尽管阿富汗女孩的未来笼罩在不确定性之中,但一切难以预料。政府不允许女孩接受中学及以上的教育,但这些女孩正通过在线平台、家庭学校和地下学校上课,努力学习技能。

她们拒绝放弃。


在阿富汗村庄的一所地下学校,学生们正在考试。(图/受访者提供)

转瞬即逝的女性主义

比起此刻正处于学龄的阿富汗女孩,哈迪亚或许是幸运的。

回忆在阿富汗的岁月,她最美好的一天就是高考放榜那一日。那天恰逢春分日,也是当地的诺鲁孜节,哈迪亚以287分(满分360)的成绩被第一志愿——喀布尔大学经济学专业录取。

这是哈迪亚经过三四年努力备考的成果。父母为此操办了庆祝宴席,街坊邻居都前来祝贺。

虽然哈迪亚的家境并不富裕,但六姐妹和四兄弟自幼被父亲告诫:读书是唯一的出路。13岁那年,哈迪亚报名参加了英语班,父亲坚定支持;后来准备攻读硕士时,父亲仍不断鼓励她,说若她能成功入学,将是他和家族的骄傲。

在哈迪亚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女性出门学习和工作并不罕见。她在阿富汗东北部一个小镇长大,那里的女性多从事教师职业,或参与援助组织、在诊所担任护士和疫苗接种员。在2005至2009年间,小镇上几乎每个女孩都梦想成为教师、医生或护士。

尽管有些家庭存在限制,但总体而言,过去二十年间,女性始终活跃于各个领域当中。


2020年,哈迪亚和同事在庆生。(图/受访者提供)

2010至2020年是阿富汗女性的黄金时期。当时,每个政府部门都设有专门的性别平等部门,重点关注女性员工的地位与需求。在公开招考中,若女性与男性同场竞技,还会有多项扶持政策——比如在竞争激烈的岗位考试中,女性可额外获得5分加分。

在哈迪亚回忆中,这是真正充满希望的年代——女性可担任政府高官,比如部长、局长、国会议员。政府广泛提升女性意识,建立安全屋、法律支持,女性也可公开谈论和要求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在社交媒体发出倡导与抗议。

许多人的婚姻也可基于自主选择。虽然在阿富汗,人们通常喜欢女孩早婚,但当女性在社会、工作和教育领域蓬勃发展时,许多人舒适地生活到30甚至35岁仍丝毫没有感受到婚嫁压力,哈迪亚自身也一直到30岁才订婚。

然而这一切,在政变之后转瞬即逝。

哈迪亚对2021年8月15日那天有着创伤性记忆。当时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她,突然收到消息说塔利班已经进入喀布尔,共和国政府即将倒台。和其他女同事一起,哈迪亚哭着离开了,只带走了笔记本电脑、U盘和一本《包法利夫人》。她悲伤地走在街头上,被恐慌压得喘不过气来。


被迫穿上罩袍的哈迪亚。(图/受访者提供)

哈迪亚失业了大半年,一直到2022年5月才在一所私立大学找到一份教授工作。但一个学期快结束时,大家又收到大学将对女性关闭的消息,只留了最后一天让学生们前来完成期末的秋季考试。

那天是周三。姑娘们哭着参加考试,情绪崩溃到极点,而哈迪亚因为压力过大,决定不去学校,待在家里通过手机跟进。“那天任何细微的声响都让我惊恐——敲门声、窗外驶过的汽车声,都让我心里发毛。”哈迪亚回忆。

一想到其他女性可能再也上不了大学,她感到更加窒息。迄今,哈迪亚所有的女性亲属仍在阿富汗,大家都在倒数这段日子何时能结束。在哈迪亚的六姐妹中,唯有三妹保留了正当工作——在家乡附近的诊所当护士。塔利班执政时期,只有女医生、护士等医疗工作可以让女性参与。

其他几位姐妹,要么在地下女子学校当兼职教师,要么因为禁令接连失业——四妹拥有文学学士学历,仍无法找到一份被公开允许的工作。更小的两位妹妹还在念小学,但当局只允许5到11岁的女性接受小学教育。那意味着,很快就有亲妹妹面临失学。


哈迪亚和女性亲属们。(图/受访者提供)

还有一位在司法系统工作的嫂子,过去四年一直失业在家。她丈夫移民美国后,四年间都没能成功将家人接过去,让她倍感煎熬。哈迪亚只能安慰她说,未来她的两个儿子会记得她是位英雄母亲——在艰难时期从未丧失意志、悉心抚育他们的母亲。 如今,很多16、17岁的女孩被父母安排出嫁,父母给出的理由通常是中学和大学都关闭了:“女孩还能做什么呢?”这一切甚至可以不经女方同意,在阿富汗传统家庭,家长可以通过举办宗教仪式并宣读结婚誓言,让两个年轻人“成婚”,誓言宣读过后两人就是合法夫妻。

一些男性公民也提出抗议,认为中学和大学不应该对女性关闭,但最终被关进了监狱。

尽管前路渺茫,但阿富汗的民众仍坚信这些限制终将解除。“阿富汗从未有过能持续数十年的稳定政府,因此,人们普遍认为限制女性的政权不会长久。女性失去了工作机会,即便仍在工作的也是通过隐秘方式在暗处谋生。但当我与姐妹们交谈时,我们总在谈论未来——如何实现梦想和其他憧憬。”哈迪亚说。

重建坍塌的生活

2024年10月5日,哈迪亚和丈夫、儿子成功逃到了巴基斯坦。逃出阿富汗时,她哽咽不已。尽管家乡苦难深重,她仍不舍得告别那片土地。

自离开边境线的那刻起,哈迪亚就变得畏首畏尾。最初几天,她待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所有事物都让她心惊胆战,连电梯都不敢坐,生怕被困在里面。有天晚上,丈夫外出了,哈迪亚点了一份披萨,连送餐员都让她浑身发怵。

这或许是过去三年留给她的阴影——在阿富汗的时候,自己的影子都会让她心生恐惧。

但生活必须重建。在去巴基斯坦之前,哈迪亚与一家叫Zan Times的媒体谈妥,11月1日正式入职担任记者兼撰稿人,以换取400美元的薪水。

这是哈迪亚一家目前唯一稳定的收入。丈夫也在四处求职,虽然他拥有喀布尔大学管理政策硕士学位,但在巴基斯坦很难找到月薪超过200美元的岗位,目前只能做一些记者的工作,同时在阿富汗一所女子网络大学担任志愿教师,没有固定收入。


2024年,哈迪亚一家。(图/受访者提供)

一家人先在伊斯兰堡生活了四个月,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后来决定搬到生活成本更低的卡拉奇市。靠着哈迪亚的400美元工资及亲友援助,一家人总算能勉强维持日常开销。

哈迪亚把这形容为一段“平淡无奇,但必须保持耐心”的日子。每天醒来,她先照顾孩子,接着洗碗、扫地、洗衣服和准备早餐,之后便坐在电脑前。除了新闻工作,她还在一所阿富汗地下女子学校做志愿者,处理学校的报告、教师的电话,并在他们需要时给予帮助。

现在唯一的消遣就是和丈夫、儿子出门散步。但哈迪亚无法真正从中获得放松,因为巴基斯坦警察视阿富汗难民为累赘。在伊斯兰堡的时候,警方两次前来检查他们的签证,他们粗暴的态度让哈迪亚感到无力。

在哈迪亚看来,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在女性文化方面并无本质区别。唯一的差异在于,这里的女性可以进入大学并参与职场,但两国女性都清楚,最终话语权还是掌握在男性手中。

哈迪亚居住的公寓后面有条堆放垃圾的干涸河流,人们将垃圾倾倒其中。有时候,哈迪亚会看到妇女们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残渣,这让她感到心酸,“这些国家何时才能关心到他们的女性?”

在一些只奉行严苛教义的宗教团体眼中,女性不仅被视作弱小的二等公民,同时也被认为会引诱男性堕落。“从伊斯兰堡前往卡拉奇的途中,我们与几位男士同行,他们对我丈夫说:‘我们将尊夫人视为姐妹,请放松。’这种怪异的话语非但没让我安心,反而令人毛骨悚然。”

和哈迪亚一样,不少阿富汗女性穿越国境,逃到了这里。一位31岁的女性在三年前带着两个儿子和丈夫在此定居,经营一家售卖传统阿富汗美食的小店。

今年她成功获得了移民的案件编号,不再是郁郁寡欢的姑娘,更加勤勉地工作并学习英语。还有一位立志成为医生的姑娘,因为家境贫寒无力支付私立学校的学费,便请哈迪亚教她英语,如今已学习了一个月。

她们经历着相似的遭遇,但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在命运的废墟中重建生活。


喀布尔的一所家庭学校,许多女性在这里学习。(图/受访者提供)

跨越国境的girls help girls

按照原计划,哈迪亚原打算先到巴基斯坦待一年,再想办法前往加拿大,但过程比预想中要艰难。

《一个阿富汗女人的来信》是一个始料未及的变量。这篇发布在公众号“正面连接”的文章得到大量转载,哈迪亚用稿费支付了在巴基斯坦第一个月的房租。

很快,一位叫安琪的中国出版编辑也联系上了她。安琪佩服哈迪亚的勇气,在被禁锢的环境中还如此努力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因此邀请她就过往的经历写一本书,让更多人看到当下阿富汗女性的真实生活。

这个提议让哈迪亚十分兴奋,两人在女性议题上产生共鸣。哈迪亚觉得,世界任何角落的女性都能深刻理解彼此。这种共同理念迅速推进了合作,哈迪亚很快就交了稿——近四五年间,她持续在写作,早已积攒了一本作品集。她从未想过这些故事可以发表,只是靠写作来纾解自己的痛苦。

多次沟通下来,安琪觉得哈迪亚正如她笔下的女性人物一样,尽管生活充满艰难险阻,但依然保持积极乐观,“你不会觉得对方是一个病恹恹、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的人。”


哈迪亚和孩子的合照。(图/受访者提供)

一直到签完合同,安琪都觉得进展很顺利。但当她给哈迪亚打款时,问题就接踵而来:

第一次,安琪用公司的账户汇款,结果辗转了半个多月后,这笔钱就被打回来了,因为哈迪亚不在阿富汗,提供的是哥哥的账户,但中转的银行反馈说收款人在某个“禁令名单”里。

后来,安琪尝试用个人途径打款,哈迪亚也换成了她丈夫的账户。这一次终于成功了,但因为境外汇款有限额,安琪只能先给她转一部分应急——哈迪亚的确非常缺钱。

过了一段时间,安琪通知哈迪亚,准备次日给她汇尾款,却收到哈迪亚紧急的消息:巴基斯坦警方正在伊斯兰堡挨家挨户搜查,要驱逐阿富汗难民,他们一家当天正准备逃到别的城市去。但哈迪亚很需要这一笔钱,所以决定在伊斯兰堡多待一天,等拿到钱再走。

想到一家三口冒着被遣返的危险在等她,安琪很焦灼,担心他们就因为多等了这一天而遭遇不测——在一个女性独自出远门都不被允许的国度,很难想象被遣返的后果;但如果他们到了别的城市,这钱又未必能汇出去。

万幸的是,次日安琪还是成功把尾款汇出去了,哈迪亚一家也顺利离开了伊斯兰堡,终是虚惊一场。

图书出版进入正轨后,安琪发现找译者也是一个难题。哈迪亚全稿都是用波斯文写作,在中国,精通波斯语的学者大多集中在体制或高校,但辗转数回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译者。最终,安琪是在小红书上误打误撞找到了一位阿富汗人:内克佩·艾哈迈德·莫尼尔。

他在中国生活了8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江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精通汉语、波斯语、英语。身为阿富汗人,莫尼尔能更精准地传达哈迪亚想要表达的内容,弥补了中阿两国文化差异上的巨大鸿沟。

合作达成后,哈迪亚给安琪发了一封邮件,上面写道:和你合作,就像是拯救我的生命和未来。她此前的收入微薄,仅够糊口,但依靠这本书的版税,哈迪亚终于凑齐了所需金额,成功启动了加拿大的移民流程。


哈迪亚给安琪写的信。(图/受访者提供)

安琪说,这或许是她作为一位普通编辑不可多得的高光时刻,也实现了她职业生涯中一点小小的英雄主义。

安琪畅想着,如果有一天能邀请哈迪亚来中国,她一定会去机场接她,给她一个深深的拥抱。她还想带哈迪亚逛一逛北京,吃一吃涮肉。

唯一的遗憾是,在书籍最终发行前两周,哈迪亚64岁的父亲在家突发心脏病离世。他一向爱看书,曾为女儿即将出书的消息欣喜若狂,自2024年底起就不断追问这本书何时能出版,好奇中国读者会作何反应,却不幸在今年的7月23日突然病发,送到医院时已经与世长辞。

哈迪亚为之叹惋。“我把此书献给他的灵魂。若他尚在人世,一定会比我还欣喜。”

直到现在,哈迪亚仍未收到这本首版自中国的新书。她没有电话,住所也经常变动,每一天都不确定第二天会在哪。安琪曾想过拜托一位准备去巴基斯坦攀岩的朋友捎带一本过去,终因路线太复杂而搁置。

今年5月,哈迪亚成功申请了加拿大难民身份。因申请人数量众多,负责此案的律师告诉她,要做好在巴基斯坦至少再住一年,甚至可能长达两年的心理准备。

但哈迪亚满怀希望。她想,如果能顺利到达加拿大,她就能更自由地写作。“写作对我来说是一场抗争,和压制、抹杀、忽视、持续暴力的斗争。”她很高兴自己能为数百万在阿富汗深陷困境、不愿被遗忘的女性发声。


哈迪亚在家中写作。(图/受访者提供)

持续书写的阿富汗女性,也不止哈迪亚一个。2021年8月后,许多女性开始通过写作抗议新局势,从女性视角记录历史。那些曾享有盛誉的女性作家、记者和诗人,开始在异国他乡发表作品。而在阿富汗境内,仍有女孩以笔名写作,从事新闻工作,创作诗歌、小说和短篇故事。

如今,哈迪亚继续书写在巴基斯坦的阿富汗女性寻求庇护的故事,还在创作一部移民女性遭遇家庭暴力的短篇小说集。她还想继续学业,对新闻和女性研究感兴趣,希望有机会就在加拿大重启学业。

在《一个阿富汗女人的来信》这本书的最后,哈迪亚以一个女作家的小说结尾。在这个故事中,一位女性被丈夫嘲讽“就是个写字的,根本不是什么好人,根本‘不干净’”。

在阿富汗,女性外出工作或上学会被一些人视为“违背”伊斯兰教义中的“女性贞洁观”,混社会就是“不干净”,或因与陌生男子共处一室而被贴上“不称职女性”的标签。

哈迪亚说不清,这到底是其他女性的故事,还是她自己的故事。或许书中所有的阿富汗女性,都是她的生命映照。


2020年,在阿富汗仍拥有工作的哈迪亚和同事们。(图/受访者提供)

作者 | 花瓢白 编辑 | 程迟 题图 | 受访者提供 运营 | 邓官靖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长治反杀案反转!通话记录硬证曝光,三大漏洞印证正当防卫

长治反杀案反转!通话记录硬证曝光,三大漏洞印证正当防卫

花小猫的美食日常
2025-11-18 08:26:07
泰王不懂妻美!和苏提达王后参观北京航天城,对其使眼神表情严肃

泰王不懂妻美!和苏提达王后参观北京航天城,对其使眼神表情严肃

夜深爱杂谈
2025-11-17 20:54:37
詹姆斯正式回归湖人:我的肺感觉像新生儿 两年前也曾坐骨神经痛

詹姆斯正式回归湖人:我的肺感觉像新生儿 两年前也曾坐骨神经痛

罗说NBA
2025-11-18 06:26:45
知名平台人去楼空,涉案金额或超亿元,CEO被带走

知名平台人去楼空,涉案金额或超亿元,CEO被带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8 09:57:42
德国6-0复仇!5连胜夺头名+直通2026世界杯 萨内双响 维尔茨2助攻

德国6-0复仇!5连胜夺头名+直通2026世界杯 萨内双响 维尔茨2助攻

侃球熊弟
2025-11-18 04:54:27
暂停!“感受到中方态度的严厉”

暂停!“感受到中方态度的严厉”

观察者网
2025-11-18 10:04:03
不要兴奋,打不起来

不要兴奋,打不起来

难得君
2025-11-17 09:10:27
江苏一市纪委监委通报:庄兆东被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江苏一市纪委监委通报:庄兆东被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鲁中晨报
2025-11-17 19:16:03
21+9+3+3!杨瀚森G联盟大爆发!斯普利特针对杨瀚森 极可能3大改

21+9+3+3!杨瀚森G联盟大爆发!斯普利特针对杨瀚森 极可能3大改

郝小小看体育
2025-11-17 11:51:42
贾跃亭正加速清偿中国法下的债务,「下周回国」又提上日程了!

贾跃亭正加速清偿中国法下的债务,「下周回国」又提上日程了!

雷科技
2025-11-17 16:05:48
1.5万亿美元,“打水漂”了

1.5万亿美元,“打水漂”了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1-17 12:26:10
“窗帘藏酒”真相再调查 原是服务员找来空箱装喝过的酒瓶 酒店表示:员工配合调查的时间算出勤

“窗帘藏酒”真相再调查 原是服务员找来空箱装喝过的酒瓶 酒店表示:员工配合调查的时间算出勤

扬子晚报
2025-11-17 22:06:24
许绍雄追悼会,选了3张照片!成龙古天乐不听劝,半个娱乐圈送别

许绍雄追悼会,选了3张照片!成龙古天乐不听劝,半个娱乐圈送别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1-18 08:46:58
39年后,再看因流氓案“逃往”美国的龚雪,郭德纲说的话终于应验

39年后,再看因流氓案“逃往”美国的龚雪,郭德纲说的话终于应验

白面书誏
2025-11-06 16:13:06
重大损失!李敏勇在广州突发疾病去世,年仅49岁

重大损失!李敏勇在广州突发疾病去世,年仅49岁

南方都市报
2025-11-18 11:18:22
3200亿修超级运河!中国这条1988公里水道,为何让全球紧盯不放?

3200亿修超级运河!中国这条1988公里水道,为何让全球紧盯不放?

Hi科普啦
2025-11-17 10:48:58
英超新卡塞米罗冬窗愿加盟曼联!库尼亚看好其接班,要价仅4400万

英超新卡塞米罗冬窗愿加盟曼联!库尼亚看好其接班,要价仅4400万

罗米的曼联博客
2025-11-18 10:43:38
烧一赔三!轮到广汽掀桌子,10.48万的埃安i60开卖

烧一赔三!轮到广汽掀桌子,10.48万的埃安i60开卖

超电实验室
2025-11-17 18:25:48
外卖为什么突然没单了

外卖为什么突然没单了

大嘴説
2025-11-17 11:29:20
法乌签署《天空盾牌-2025》协议,法国将向乌克兰交付100架阵风

法乌签署《天空盾牌-2025》协议,法国将向乌克兰交付100架阵风

史政先锋
2025-11-17 22:21:10
2025-11-18 13:11:00
新周刊 incentive-icons
新周刊
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
21196文章数 128999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超市被员工偷到倒闭 收银员给1700元商品结账仅1元

头条要闻

超市被员工偷到倒闭 收银员给1700元商品结账仅1元

体育要闻

直到退役那天,“海湾梅西”也没去欧洲踢球

娱乐要闻

曝喻恩泰离婚2年前转移走300箱茅台?

财经要闻

青云租陷兑付危机 集资与放贷的双面生意

科技要闻

马斯克破防了!贝索斯62亿美金入局"实体AI"

汽车要闻

更加豪华 更加全地形 极石ADAMAS

态度原创

艺术
本地
时尚
房产
公开课

艺术要闻

优雅浪漫的绘画,美到让人想直接住进去!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听说冷帽是“美女检验神器”?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