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航空展上那架歼-6无人机,挂了点新东西,机翼挂架改了,自动驾驶系统也给装上了,一架六十年代的老飞机,摇身一变成了无人平台,这又回到了台海,感觉是新阶段的意思,两边的博弈已经到了无人机层面。
台军那边以前的海军学校校长谭传毅说,这玩意儿能改4800多架,打头阵搞饱和攻击可能就指望它了,挂架能带精确弹药,对面的防空系统看着就费劲。
台军自己也搞了“快奇”无人艇,“劲蜂”无人机,想玩“双无作战”,可那套体系不怎么顺畅,数据链都是中心化的,节点位置还是固定的,一打就容易掉。
GPS导航也有问题,干扰欺骗都能搞定,俄乌那边早就试过了,太依赖单一导航肯定不行,咱们的运-9电子侦察机,三百公里范围的干扰随便覆盖,台军的雷达和数据链随时都可能趴窝。
歼-6无人机这个玩法,就是变废为宝,老飞机稍微现代化改造一下,专门去干诱饵、饱和突防这种脏活累活,成本比新造的无人机低太多,差不多就是十分之一。
它能超音速,雷达信号特征又跟现役战机差不多,很容易就把对方的识别系统给骗了,后面的精确打击部队就能找到窗口,这种消耗战打法,层次多,对付现代防空体系真是省钱又好用。
看看两边的无人机发展,解放军这边全套体系都起来了,从侦察到隐身攻击,不光有“无侦-7”,还有“攻击-11”,台军那边主要就是改改商用无人机,差距一眼就能看出来。
大陆的芯片、导航都是自己弄,核心的东西都抓在自己手里,台军要靠美国进口,芯片导航这些关键件都得买,真到了体系对抗的时候,这点底子上的差别就是致命的。
澎湖、金门那些地方,地势很平,以前守起来还行,现在无人机一来低空突防,阵地就跟纸糊的一样,台军把“海龙蛙兵”调到澎湖,专门练无人机作战,训练强度是上去了,可无人机蜂群都开始人工智能协同了,老一套的特种战术不顶用,解放军的侦察和打击无人机一块上,台军的雷达车就算机动部署,也很难生存。
台海的无人机用得越来越密,未来战争的影子已经出来了,光是2024年,解放军就有六种无人机一直在巡航,那个TB-001“双尾蝎”,续航六千公里,能带24枚导弹,长时间在天上没问题。
台军说要买5000架商用无人机,价格贵了三倍,电子对抗能力还不行,质量也跟不上,这种体系上的代差,根本不是数量能弥补的。
谭传毅也讲了,台军要是不解决数据链的依赖问题,导航自主搞不定,买再多武器也还是被动,影响还不止这些,等无人机、AI、卫星网络融合得更深,传统的防御概念都得重写,台海局势的变化,技术上的差距不是靠买一两件装备就能追回来的,整个体系的创新,才是唯一的办法。
参考资料:
《华夏经纬网》
《央视军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