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9月21日上午举行的“中国城市学年会·2025”暨“天元教育论坛·2025”开幕式上,第十五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正式揭晓并颁奖。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李浩著,2023年6月出版)和《大流动中的小生活:流动人口的生存与发展》(宋月萍著,2023年11月出版)分别获得钱学森城市学(文化遗产)金奖和钱学森城市学(人口与健康)金奖。
![]()
钱学森城市学金奖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主办,是面向城市学专业领域评选的年度奖项,始设于2011年。本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围绕“城市土地住房问题”“城市文化遗产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人口与健康问题”“城市教育问题”“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三大战略”七大主题进行征集;由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等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经初选、初评、通讯评审、集中评审和复核审定等五环节匿名评审,确定金奖获得者及其获奖成果。
![]()
获奖图书介绍
![]()
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
李浩 著
内容简介
“梁陈方案”是中国城市规划史上受广泛热议的一件著名大事,也是关系首都北京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本书作者在对一些基本史实进行爬梳的基础上,借助一则最新发现的重要史料《梁林陈评论》,揭示梁思成等与苏联专家争论的真正分歧所在;并通过对梁思成“新北京”规划思想的渊源和现实根据、陈占祥规划思想的来源和工作经历,以及苏联专家规划思想的主要来源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梳理,厘清双方规划争鸣的关键要义,进而从多个视角系统理解和认识“梁陈方案”的全貌及前因后果。
作者简介
李浩,城市规划博士(师从邹德慈院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北京建筑大学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城市规划科学技术史。已出版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有《北京城市规划(1949-1960年)》《八大重点城市规划——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中国规划机构70年演变:兼论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城·事·人”(共9辑)、《张友良日记选编——1956年城市规划工作实录》;译著有《明日之城市》《进化中的城市——城市规划与城市研究导论》《城市和区域规划》等。
![]()
大流动中的小生活:流动人口的生存与发展
宋月萍 著
内容简介
伴随着中国快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一个最主要的社会现象是人口流动。而在这举世瞩目的人口流动现象背后,是数以亿计的流动人口背井离乡,或扎根城市,或漂浮待定。社会经济发展中这个特殊而普遍的群体,其生活轨迹、生活事件、生活质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本书从家庭发展、福利、健康、性别等方面突出描述在宏观大流动变迁中的流动人口个体微观生活的变化及面临的问题。不同于宏大但没有温度的描述,本书通过对个体生命历程和流动经历重叠中的典型事实的分析,以期对社会历史进程和个体生活变迁之间的联结有更深刻的把握。
作者简介
宋月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女经济学者联席会主席、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曾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性别问题咨询专家。长期从事人口流动、人口就业与健康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一直保持对城镇化进程中我国流动人口生存发展及社会融合相关问题的密切关注,对流动人口婚育行为、医疗健康、流动留守儿童教育健康等专题有深入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相关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国家部委委托项目等三十多项课题资助。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