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秦汉时期为对付匈奴常在边关种榆树,是为何?事实证明手段真高明

0
分享至

提起古代军事防御,大家都知道万里长城,可有多少人知道秦汉时期还有一道"绿色长城"?没错,就是边关种植的成片榆树林。

这些看似普通的树木,竟然成了对付匈奴铁骑的秘密武器。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几代君王都把种榆树当成边防大计,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军事智慧?

说起秦汉对付匈奴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刘邦那次差点丢了小命的亲征。

公元前200年,刚刚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意气风发,听说匈奴冒顿单于正在攻打韩王信,立马决定御驾亲征。

这位从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皇帝,骨子里还带着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



刘邦带着32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北进发,心里想着这次一定要给匈奴一个教训。

谁知道冒顿单于可不是省油的灯,这位草原上的雄主早就设下了圈套等着他。

匈奴人故意示弱,让刘邦看到的都是些老弱病残的士兵和瘦马,刘邦还以为匈奴不堪一击呢。

结果到了白登山,40万匈奴精锐突然从四面八方杀出来,把刘邦和他的军队团团围住。

这下刘邦傻眼了,匈奴骑兵来如风去如电,汉军根本追不上,只能被动挨打。

更要命的是,匈奴人太熟悉这片土地了,什么时候起风,什么时候下雪,哪里有水源,哪里是死路,他们都一清二楚。



刘邦被围了整整七天七夜,粮食快吃完了,士兵冻得直哆嗦。

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亏得谋士陈平想出个计策,派人去贿赂冒顿单于的老婆,这才侥幸逃出生天。

回到长安后,刘邦是又气又怕,明白了一个道理:匈奴之所以厉害,除了骑兵强悍,更重要的是他们占了地利。

从那以后,刘邦再也不敢小看匈奴了,开始琢磨怎么改变这种被动局面。



既然正面硬刚打不过,那就得想办法把匈奴的地理优势给抵消掉。

榆树这东西,在普通人眼里就是再平常不过的树木,可在军事家眼里,它简直就是天然的多功能武器。

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榆树?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榆树的生命力特别顽强,不管是插种、嫁接还是扦插,成活率都很高。



一个普通士兵一天就能种下几百棵,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这对于大规模推广来说太重要了。

更关键的是,榆树长得快,三五年就能成林,不像其他树木要等个十几二十年才有用。

这些榆树林一旦成型,作用可就大了。

匈奴人最擅长的就是夜袭,他们的马蹄包着毛毡,悄无声息地就能摸到汉军营寨跟前。

可有了榆树林就不一样了,树叶一碰就响,比什么哨兵都管用。

匈奴骑兵想要偷袭,必须先穿过这片"天然警报器",汉军早就有防备了。

榆树的叶子和果实还能当粮食吃。



榆钱这东西虽然不算什么美味,可关键时候能救命。

榆树皮晒干了磨成粉,既能充饥又能止血,比纱布还好用。

树枝砍下来可以喂马,木材砍了能盖房子搭瞭望台,烧火取暖更不在话下。

一棵榆树就是一个小型后勤基地。

最妙的是,榆树能防风固沙。

北方的风沙大,匈奴人习惯了,汉军可受不了。



有了榆树林挡着,汉军的驻扎条件改善了不少,战斗力自然就上去了。

说到边关种榆树这个策略,真正的始作俑者是秦朝大将蒙恬。

这位出身名门的将军可不是只会打仗的武夫,他的眼光看得远着呢。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立马把目光转向了北方的匈奴。

他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上,不光要打败匈奴,更要彻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蒙恬接到任务后,没有急着和匈奴硬碰硬,而是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优劣势。

匈奴人的优势很明显:骑兵机动性强,对地形熟悉,能够充分利用风沙、严寒等恶劣天气条件。

汉军的劣势也很明显:步兵为主,对北方环境不适应,后勤补给困难。

想要扭转这种局面,光靠硬打是不行的,必须改变游戏规则。

蒙恬想出的办法就是大规模种植榆树。

他把30万大军分成若干个小分队,每支分队负责一段边境线,除了日常训练和巡逻,主要任务就是种树。



这些久经沙场的士兵起初还不理解,心想我们是来打仗的,怎么成了种树的了?

蒙恬给士兵们解释:今天种下的每一棵树,将来都是保护你们生命的屏障。

匈奴人最怕的就是失去突袭优势,一旦他们不能再神不知鬼不觉地发动攻击,优势就会向我们倾斜。

这个计划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从今天的内蒙古一直到甘肃,数千里边境线上都在同时种植榆树。

每个士兵都有种植指标,每个军官都要检查种植效果。

蒙恬还专门制定了奖惩制度,种得好的有奖赏,种得差的要受罚。



可惜蒙恬的宏图大业还没完全实现,秦朝就灭亡了。

秦二世胡亥听信赵高谗言,赐死了蒙恬。

这位有远见的将军到死都在为边防大业操心,临终前还在嘱咐手下要继续种树。

蒙恬死后,他种下的榆树并没有消失。

这些生命力顽强的树木在北方的土地上扎根发芽,慢慢长成了一道道绿色屏障。

汉朝建立后,虽然一开始采取和亲政策,可种植榆树的传统却保持了下来。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朝廷虽然对匈奴采取守势,可边防建设从来没有停止过。

那些驻守边关的将士们,除了日常的军事训练,种植榆树依然是重要任务。

他们不知道这些树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场,只是默默地种着、护着。

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枯燥。

很多士兵种下榆树苗的时候还是小伙子,等到树木成林,人已经变成了老兵。

有的士兵退役回乡了,有的士兵牺牲在戍边路上,可那些榆树还在那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些默默无闻的榆树林终于迎来了它们的高光时刻。

经过几十年的生长,原本稀稀拉拉的小树苗已经长成了茂密的森林。



从空中俯瞰,整个北方边境就像被一道绿色的城墙保护着。

这道绿色长城的作用开始显现。

匈奴人发现,他们以前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夜袭,现在变得困难重重。

一碰到榆树林就会发出声响,根本无法隐藏行踪。

他们不得不改变战术,更多地采用正面冲锋的方式,这正好落入了汉军的陷阱。

刘彻登基的时候,大汉王朝已经休养生息了几十年。

国库充盈,人口增长,军队实力大大增强。



更重要的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那道绿色长城已经初具规模。

汉武帝觉得时机成熟了,该向匈奴发起反击了。

汉武帝这个人,骨子里就不是个安分的主儿。

从小就听说爷爷刘邦在白登山被围的屈辱,看着每年要向匈奴送去大批财物的和亲条约,心里憋着一股劲。

现在条件具备了,他要把这几十年的账一起算。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遣卫青率军出击匈奴,这是汉朝第一次主动向匈奴宣战。

卫青这一仗打得很漂亮,不光收复了河南地,还俘虏了大批匈奴人。



更重要的是,汉军发现那些榆树林真的管用了。

以前匈奴人总是能够选择最有利的时机和地点发动攻击,现在不行了。

榆树林像一张张大网,把匈奴骑兵的活动范围限制住了。

他们要么绕远路,要么正面强攻,无论哪种选择都让他们失去了主动权。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的两次河西之战更是把榆树林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这位年轻的将军充分利用了地形优势,让匈奴人尝到了有家难回的滋味。



匈奴人哀叹:"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他们不知道的是,真正让他们失去优势的,还有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榆树林。

汉武帝看到战果这么好,更加坚信当初种植榆树的决策是正确的。

他下令在新占领的土地上继续种植榆树,要让这道绿色长城越来越长,越来越厚。

匈奴人做梦也想不到,他们最终会败在几棵树上。

从冒顿单于开始,匈奴就凭借着骑兵优势和地理优势称霸草原,中原王朝在他们面前总是显得被动。

可现在情况变了。



匈奴的军事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机动性和突然性。

他们的骑兵可以快速集结,选择最薄弱的地方发动攻击,打完就跑,让敌人防不胜防。

他们还特别善于利用天气条件,比如在风沙天气或者月黑风高的夜晚发动偷袭。

可榆树林的存在彻底改变了这种格局。

匈奴骑兵想要发动突袭,就必须穿过这些树林,可树叶的响声会暴露他们的行踪。

他们想要绕过树林,就要多走很多冤枉路,失去了快速打击的优势。

他们想要正面强攻,又不是汉军的对手。



更要命的是,这些榆树林还改变了局部的气候条件。

原本风沙漫天的边塞,有了树林的遮挡,环境变得相对温和了一些。

汉军的适应能力提高了,匈奴人引以为豪的环境优势也消失了。

匈奴的首领们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们发现,汉人不光会修长城,还会种树,而且这些树的杀伤力一点不比长城差。

可是他们能怎么办呢?难道派人去砍树?那样只会暴露更多的兵力,得不偿失。

伊稚斜单于时期,匈奴人尝试过几次大规模的反扑,想要摧毁那些榆树林。



可他们很快发现,这些树已经不是刚种下时的小树苗了,而是根系发达、枝繁叶茂的大树。

想要砍倒它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根本不现实。

面对这种局面,匈奴人只能被迫改变策略。

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骚扰边境,而是更多地向西迁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这正中汉武帝的下怀,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秦汉种植榆树对付匈奴这件事,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深刻的军事思想。

这不是简单的以暴制暴,而是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力量对比。

古代军事家早就明白一个道理:兵不在多而在精,谋不在险而在远。



蒙恬、汉武帝他们选择种植榆树,看似是个笨办法,实际上却是最聪明的做法。

因为这种方法不光能够削弱敌人的优势,还能增强自己的实力,而且一旦形成规模,效果是持久的。

这种思路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

面对复杂的挑战,有时候正面硬刚并不是最好的选择,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改变游戏规则,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榆树林的成功还说明了另一个问题:任何伟大的事业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从蒙恬开始种植榆树,到汉武帝时期发挥作用,中间隔了将近一百年。

如果没有几代人的坚持,这个策略根本不可能成功。

从秦始皇派蒙恬种下第一批榆树苗,到汉武帝时期榆树林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个过程跨越了将近百年时间。



看似柔弱的榆树,竟然成了击败草原霸主的利器,这确实是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往往不在于一时的英勇,而在于长远的眼光和持之以恒的坚持。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火箭冲击5连胜!全队士气高涨,2人出战成疑,杜兰特渐入佳境

火箭冲击5连胜!全队士气高涨,2人出战成疑,杜兰特渐入佳境

体坛小李
2025-11-05 19:13:05
徐国勇再爆金句,祖先是中国人他不是,侯友宜不装了,响应民进党

徐国勇再爆金句,祖先是中国人他不是,侯友宜不装了,响应民进党

谛听骨语本尊
2025-11-05 17:30:06
日本人全球最长寿,这5种食物,他们顿顿都要吃,你吃过几种

日本人全球最长寿,这5种食物,他们顿顿都要吃,你吃过几种

削桐作琴
2025-11-03 19:29:12
赖清德下令台军备战,蒋万安亮明态度反对统一!台海局势一触即发

赖清德下令台军备战,蒋万安亮明态度反对统一!台海局势一触即发

刚哥说法365
2025-11-04 10:32:20
对岸统一的风向:赖清德由独转统,或能成就统一功绩~

对岸统一的风向:赖清德由独转统,或能成就统一功绩~

蛙斯基娱乐中
2025-11-05 05:53:03
中国不愿看到的一幕发生:俄罗斯警告塞尔维亚别乱来,武契奇急了

中国不愿看到的一幕发生:俄罗斯警告塞尔维亚别乱来,武契奇急了

虎哥闲聊
2025-11-05 10:05:49
翁帆最新合照爆了!真实处境全露馅,杨振宁当年还真没骗人

翁帆最新合照爆了!真实处境全露馅,杨振宁当年还真没骗人

调侃国际观点
2025-11-04 17:42:11
解析张灵甫杀妻案真相:既非出轨,亦非“通共”,真正原因是这个

解析张灵甫杀妻案真相:既非出轨,亦非“通共”,真正原因是这个

阿胡
2025-11-01 12:20:33
确认了!明天抵达常州!

确认了!明天抵达常州!

中吴网
2025-11-05 18:06:27
张文宏直言:不管你信不信,老人过了80岁,基本都有如下7个现状

张文宏直言:不管你信不信,老人过了80岁,基本都有如下7个现状

黄河新流域
2025-09-28 13:34:43
古代的通房丫鬟,就是主子行房时候的工具,一整晚都得守在床边

古代的通房丫鬟,就是主子行房时候的工具,一整晚都得守在床边

瑶卿文史
2025-10-22 09:22:18
汪涵才51岁啊,看着就已经好憔悴了,胡须白了,也有了白头发老了

汪涵才51岁啊,看着就已经好憔悴了,胡须白了,也有了白头发老了

TVB的四小花
2025-11-05 07:23:57
骑士新季雄风不再?为撬开天花板 阵痛在所难免

骑士新季雄风不再?为撬开天花板 阵痛在所难免

体坛周报
2025-11-05 19:57:27
唐太宗赐大将一杯毒酒,大将一饮而尽说了11个字,太宗从此委以重任

唐太宗赐大将一杯毒酒,大将一饮而尽说了11个字,太宗从此委以重任

萧竹轻语
2025-10-28 16:25:56
苏联犯的错,中国不能再犯,沙特不续约的背后,是中国的深谋远虑

苏联犯的错,中国不能再犯,沙特不续约的背后,是中国的深谋远虑

阿鄖田间生活
2025-11-04 23:02:53
得到合同,于德豪发声,正式加盟,出发广东,目标冲冠,杜锋祝福

得到合同,于德豪发声,正式加盟,出发广东,目标冲冠,杜锋祝福

乐聊球
2025-11-05 13:52:32
先是图瓦总统,再是库页岛一把手,远东各地对中国,心态完全变了

先是图瓦总统,再是库页岛一把手,远东各地对中国,心态完全变了

混沌录
2025-10-07 23:43:17
一桩普通杀人案,为何几任省委书记未能解决,最终惊动邓公……

一桩普通杀人案,为何几任省委书记未能解决,最终惊动邓公……

极品小牛肉
2024-08-21 16:10:07
台当局放话,大陆不答应条件,明年不来参会,外交部只回2句话

台当局放话,大陆不答应条件,明年不来参会,外交部只回2句话

博览历史
2025-11-05 18:25:26
马玉琴大限将至?浑身浮肿走路需人搀扶,李玉成就等着继承遗产了

马玉琴大限将至?浑身浮肿走路需人搀扶,李玉成就等着继承遗产了

观察鉴娱
2025-11-05 10:21:11
2025-11-05 21:07:00
优趣纪史记
优趣纪史记
为何我的眼里常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1578文章数 32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神二十推迟返回 专家:厘米级空间碎片可致航天器损坏

头条要闻

神二十推迟返回 专家:厘米级空间碎片可致航天器损坏

体育要闻

赢下皇马,会是利物浦的转折点吗?

娱乐要闻

港星林尚武突发心脏病去世

财经要闻

事关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中央金融办发声

科技要闻

大转弯!特朗普再提名马斯克盟友任NASA局长

汽车要闻

智己LS9入局"9系"混战 全尺寸SUV市场迎来新变量

态度原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家居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蒲华:搦管写竹,墨沈淋漓

坏了,看到剧本杀鼻祖了!

旅游要闻

南宁青秀山深秋爆火!这 3 处花海美到窒息,踏秋攻略全在这!

家居要闻

别样府院 畅享诗意生活

军事要闻

美国“福特”号航母驶往加勒比海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