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透过竹叶洒下金色斑驳,大竹县高穴镇葛麻山6000多亩竹海随风起伏,绿浪一直蔓延到天际。在这片蔚为壮观的竹林中,传来的不只是沙沙叶响,还有山羊“咩咩”的叫声和村民们的欢笑声——大竹县高穴镇葛麻山现代竹产业基地正上演着一场“绿叶变金叶”的生动实践。
科学育竹 精细化管理的“绿色银行”
位于铜锣山中上部的大竹县高穴镇葛麻山现代竹产业基地,地处高穴镇大山村、清滩村、荣华村交界处,交通网络发达,紧邻竹石路县道,210、318国道及南大梁高速贯通周边。该基地于今年8月荣获“四川省现代竹产业基地”称号,总面积达6166.5亩,竹林集中连片且四至界限清晰。其中,白夹竹种植面积3133.4亩,慈竹2627.6亩,另有少量毛竹与寿竹分布。
![]()
高穴镇葛麻山现代竹产业基地
“我们给竹子办的是‘VIP套餐’。”基地技术人员幽默地说,“每片竹林都有科学化管理档案。”通过推行良种应用,重点发展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的本地乡土竹种白夹竹和慈竹;实行定向培育,按市场需求精准培育材用林;通过择伐、劈山等措施调整立竹密度,严格执行“砍老留幼、砍密留稀”原则。竹林郁闭度控制在0.6至0.8,立竹密度每亩800至1200株,平均胸径不小于3.5厘米。
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33.87公里通车公路蜿蜒林间,路面宽度均超3.5米;3个水源地、9个灌溉水池总蓄水量达17.9万立方米,充分满足竹林生长所需。
林下生金 生态养殖种植的“致富经”
竹林下,另一场致富好戏正在上演。
“这些可是吃着‘竹叶大餐’长大的生态羊。”大竹县翠华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丁华笑着赶着羊群走进竹林。他养羊十几年,2018年注册成立合作社,现在养殖规模近300头,其中繁育母羊150头。“我们从不喂饲料,羊儿每天在竹林里散步吃草,养殖周期要大半年。大羊能长到160斤,一年能卖近百头,主要销往重庆主城、达州城区。”
大山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守洪如数家珍地介绍:“依托基地,我们村养殖规模超百头的养羊大户有5户,还有不少散户。林下中药材种植也蓬勃发展,百部、天麻、草珊瑚等长势良好,目前正在积极引进食用菌种植。”
![]()
基地航拍
为更好地管理基地,村里建立了专人管理制度,设置了生态护林员3人,专职巡山员4人,定期对基地进行巡查。同时,村集体成立了大竹县高穴镇大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引导带动村民发展竹材粗加工以及林下养殖、种植等产业。
“现在我们村不少人都当上了‘股东老板’。”王守洪笑着说,“‘保底分红’机制让村民吃下定心丸,竹下种养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腰包鼓了,干劲更足了!”
未来可期 竹产业升级的“新图景”
站在竹产业园区规划图前,王守洪眼中闪着光:“我们以四川兴竹生物基新材料有限公司原料需求为依托,正在建设集竹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竹材加工卫星工厂园区,同时继续加强与省林科院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最让村民们期待的是县里正在建设的“三竹鼎立”现代竹产业体系。“基地主打的‘隔年青’白夹竹,今年种,明年就能成材。等企业建成投产,我们的竹子就能就地加工,附加值更高了。”王守洪信心满满地说,“到时候村集体经济更强,村民收入又能上一个台阶。”
夕阳西下,竹海镀上一层金光。放羊的村民赶着羊群下山,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竹涛声声,仿佛在诉说着这片绿色土地上的致富故事——在这里,科学化管理让竹林永葆青春,创新模式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大竹县用实践证明,只要找准路子,一根根翠竹也能撑起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
来源:达州融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