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辛芷蕾在威尼斯电影节夺得影后,成了内娱争先恐后报道的热点。
而相比之下,同场的另一个新闻,却没有太引起舆论关注,那就是舒淇带着首部导演作品《女孩》,在威尼斯电影节亮相。
没错,就是我们认识的那个演员,舒淇。
影片结束,观众起立鼓掌8分钟,舒淇泪洒当场…

有多少人对舒淇的印象还停留在“艳星”,或者那句她根本没说过的“我要把脱掉的衣服一件一件穿回来”…
而她早已悄悄改变,从十几岁逃离原生家庭,从最底层做起,被市场操控,拍下色情片,到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再到导演,入围欧洲电影三大奖的主竞赛,她终于变成了一个掌握话语权的女性创作者。
今天乌鸦想聊一聊舒淇,和她这部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电影:
《女孩》
![]()
![]()
舒淇
舒淇出生在台湾一个底层家庭。
一家四口挤在一房一厅,厕所是公用的,洗澡就在厨房。
生她时,妈妈才18岁,小孩生小小孩,根本不懂怎么教孩子。
舒淇五六岁要自己做饭,七八岁要走很远的路去上学,从来没有父母接送。
即便如此,舒淇还是经常挨打,长大后她问母亲,为什么要这样虐待她,母亲只是淡淡地说:谁让你总是哭啊。
![]()
妈妈打,爸爸也打,舒淇小时候就很会察言观色,爸爸妈妈如果心情不好,千万不要惹他们,躲得远远的,没有存在感最好。
有时候,听到爸爸开摩托车回来的声音,开铁门的声音,她就已经开始害怕发抖了…
![]()
她想逃离,十三四岁去餐厅端盘子、摆路边摊、当录影带店的店员…
十五六岁干脆离家出走,故意化浓妆、穿高跟鞋,骑摩托车摔得满身伤痕…
一个不被关爱的孩子,这些行头仿佛是就是她的铠甲,替她壮胆,仿佛只有这样特立独行,才能向这个世界叫板,才拥有走下去的力量。

多年之后,她回忆起这段经历,说:那不是叛逆,那只是在找生存方法。
她还记得离家出走半年后,没钱交房租,回去找妈妈。故意装得很酷的样子说:给我5000块,我有钱就还你。
她留意到,仅仅隔了半年,妈妈的头发都白了,可想而知过得有不容易。
但心疼只在心中停留了几秒,因为妈妈已经开始数落她…
她感到心寒:我那时出了车祸,身上都有伤,她也没有好话。

也正因为急于经济独立,她被骗着拍了全裸成人写真,之后又拍了好几部风月片。
19岁到香港,一句粤语不会,就敢独自开启港漂生活。
她说:小时候像小船,有港靠岸就可以,差不多准备好了,再漂到另一个港口。
连拍了几部三级片,一下子成了当年最火的性感女明星,传闻走在街上都有男人向她吹口哨,甚至大喊“脱星”,令她痛苦不已。
多年后,舒淇对着镜头,坦承这段心路历程:
因为笨,经不起别人夸你漂亮,就轻易地答应去拍了;
![]()
谈不上后悔,因为它确实让我出名了,脱衣服就可以上头版封面啊。
![]()
脱戏(对我来说)每一次都是第一次,因为那不是你喜欢的事。
没有扭扭捏捏,遮遮掩掩,她说得如此坦荡。
有粉丝评价舒淇:她眉眼舒展,是看得开的人,哪怕没读过多少书,上过多少学,但确确实实比很多所谓读书人懂得多、洒脱得多,这气质真迷人…

舒淇也是幸运的。
她遇到王晶,那两年王晶总叫她到家里吃年夜饭,给她发红包,还把她推荐给了尔冬升。
这才有了后来的《色情男女》。
电影里,她本色出演一个三级片女明星。
她担心自己演不好,尔东升安慰她:找你,就因为你是你。
电影里,她对张国荣说的那段对白,仿佛是为她量身定做,助她夺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哥哥还邀请她当演唱会嘉宾,为她增加曝光度,称赞“她的戏是很真的”。
![]()
她还遇到了张婉婷。
拍《玻璃之城》时,很多人反对,说一个演三级片的,怎么能演一个清纯还要说英语的女学生?
是张婉婷力排众议,坚持要用舒淇。
她说:舒淇演任何电影,怎么穿衣服都好,都有一种无辜感,即使不穿衣服都是个清纯的女子,不会让人产生邪念。
果然,女人看女人,看得那么准。女导演教会了舒淇,从女性的视角去演绎好一个角色。
![]()
《玻璃之城》剧照
而更大的贵人,是侯孝贤。
如果说,之前她的大多数角色还带有强烈的男性凝视,那么,到了侯导这里,舒淇才真正散发出属于她个人的独特气质和魅力。
侯孝贤觉得,舒淇的身上有一种难得的自信和自在,而他也让舒淇第一次真正懂了“什么是表演”,也让她学会了全心全意投入电影。
2005年,他们合作《最好的时光》,舒淇在片中贡献了个人表演生涯的名场面,最后一场哭戏,哭到不能自已…
![]()
《最好的时光》剧照
也正是这部作品,让她夺得了金马奖影后。
她在台上激动落泪,获奖感言不是那句“把脱掉的衣服一件件穿回来”,而是“感谢爸爸,感谢妈妈,谢谢他们在背后默默鼓励我”…
那个曾经给她带来童年阴影的父母,最终被她流着眼泪说“感谢”。

![]()
《女孩》
《女孩》是一部极具舒淇自传色彩的剧情片,讲家庭暴力、父亲的酗酒、母亲的控制、母女之间的羁绊…
当导演这个决定,也是侯孝贤建议的。
那还是2011年,舒淇和侯孝贤在聊天时,候导突然问她:你想当导演吗?
舒淇特别惊讶,心想这怎么可能?
他却说: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
几年后,候导又旧事重提,并鼓励她:你可以自己写剧本,从你最想表达的内容开始。
![]()
舒淇和侯孝贤
从那以后,舒淇就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剧本创作之路。
但是谈何容易呢,写写、改改,又推翻重来,有时候只能写出一个意象,一个框架,要填充丰富的细节,她常常觉得力有不逮…
只是这些年,侯导一直在催更,每次见面都问她剧本的进展,或许因为这样,即使进度缓慢,舒淇一直没有放弃…
2023年,舒淇以评委身份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看到一部部佳作,她突然有了强烈的冲动,一定要尽快完成剧本。
评委工作结束后,她直接开车去了米兰,找了间酒店,闭关写了13天,终于完成了剧本的最终修改。
电影描绘的,就是舒淇的成长经历。
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到处都在搞建设,城市里灰蒙蒙的,布满尘土,父母为生计奔波,没有时间精力顾及到儿女的成长…
![]()
《女孩》的主人公小丽,就来自舒淇的本名林立慧,影片中呈现的几场家庭暴力,则是舒淇真实经历过的。
舒淇在采访中说:我小时候就曾莫名被打,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我父亲经常喝到烂醉如泥回家,打老婆,所以我用最简单、直白的方式来描绘男人殴打女人的场景。
![]()
《女孩》剧照
但对女孩小丽,舒淇却不愿意直接拍父亲打女儿的画面。
一来,她觉得小演员本身已经非常入戏,不想让女孩留下心理阴影。
二来,她想通过创造环境声音,来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小丽的恐惧。
比如,狗在黑暗的小巷里吠叫的声音,摩托车回家停车的声音,她父亲上楼梯时腰上的钥匙碰撞的声音,醉醺醺的步伐和喃喃自语的声音。
女孩躲在壁橱里感受这一切,听着危险慢慢接近她…
黑暗中的恐惧,慢慢使女孩的心跳加速…
观众也会沉浸在同样的恐惧中,感到无法呼吸。
![]()
这部电影如此沉重,它是年近半百的舒淇,花了十年时间,向观众展示她的童年伤疤…
她说:现在的我很幸福,也对所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激,但这不意味着童年的伤疤会消失,每当它们出现时,我会全身毛骨悚然,更严重时,我会陷入黑暗…
也许这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它必定是一部足够真诚的作品。
这甚至不是一部她要拍的电影,而是她不得不拍的电影。
她需要靠这部作品治愈她内心的那个孩子…
![]()
《女孩》剧照
![]()
舒淇与《女孩》
这部电影乌鸦还没有看到,但电影节后,网上出现了口碑两极的评价。
喜欢的观众看到泪崩,不喜欢的觉得陈旧、笨重。
有影评人吐槽,这是威尼斯版《想飞的女孩》(豆瓣4.9分)。
还有人说,人家都已经拍出了《还有明天》,咱们的家暴片是《还有昨天》,甚至是《还有前天》,主题太老套了。
![]()
![]()
《还有明天》剧照
我猜想,这是一个过于私人的创作,以至于,舒淇没太去考虑怎样拍才能讨好更多的观众,怎样拍才够进步、够深刻…
舒淇只能拍出,她最真切的感受。
一个标榜女性主义的剧本,或许充满了正确和先进,但具体的人生不会严丝合缝,不会是一个模板。
一个具体的女性,她的身上就是会有着“又新又旧”的思想。
![]()
《女孩》剧照
我甚至不愿意去苛责舒淇身上的“旧”,我觉得,那是她的善良,她的宽容。
比如,她说她后来意识到,自己上学的时候,妈妈也不过才二十四五岁,自己在这个年纪什么都不懂,怎么能全怪她呢?
比如,她说很多父母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只是太年轻,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他们自己也有难以言说的困境或创伤。
80年代的台湾,每个人都在忙着搞钱,父母的经济压力非常大,却没有地方释放…
她甚至希望来看电影的人,能与父母和解…
![]()
《女孩》剧照
有网友说,舒淇是因为成功了,强大了,在家庭中有了话语权,才能与父母和解。如果她一直没有成名呢?
或许有一部分原因是这样吧。
但如果你仔细翻看她的人生轨迹,一切早就有迹可循。
早年到香港拍戏,她就说想闯出一片事业,给父母更好的生活。
1999年,李安导演邀约她出演《卧虎藏龙》,她拒绝了,因为拍这部戏要求她几个月全情投入,当时的她做不到,她还想多拍几部商业电影…
她不过想要趁着当红,多接点戏,给妈妈买房子。
她说了一个细节:她去香港拍戏,无论多辛苦,都没有掉过一滴眼泪。但是回到台湾,看到这样一幕,奶奶和姑姑在数落母亲,怎么可以让女儿去拍那些东西,妈妈唯唯诺诺地,替她承受着辱骂…
舒淇忍不住泪如泉涌…
![]()
我想那个瞬间,她已经完成了与母亲的和解。
不是因为她成名了,而是她看见了那个处境艰难的母亲。
有一个小细节,舒淇曾想过,自己出演《女孩》里的母亲角色,无奈剧本写了太久,完稿时,自己的年纪已经不适合了…
可能她早已意识到,她和母亲是一样的,她就是母亲。
![]()
《女孩》剧照
一个被伤害过的女儿,可以既用高超的共情能力,用温柔的双手,与原生家庭达成和解,同时,在光影交错的银幕上,她依然可以表达痛楚,不断为自己的童年疗伤…
这,或许是最迷人的部分,因为它不再是一句干脆的口号,一个决绝的转身,这里面有太多的纠缠不清和放不下…
它触及到了生活的复杂,人性最深的真实:我们总是同时承载着黑暗与光明的印记。
或许这就是真正的成熟,敢于拥抱生命的全部真相,不掩饰伤痛,也不拒绝温柔。
在与世界、与自我的和解之路上,我们终将懂得,完整的人生不是没有裂痕,而是裂痕之中,依然有光可以照进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