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这片大地之上,恒河三角洲的平原和西侧印度河流域的荒漠、山地,展现出明显的地理反差,1947年印度分治,把原本相连且经济文化各具特点的地域,给分隔开来,划分出了面积约88万平方千米的巴基斯坦西翼,还有相距1600多公里、面积约43万平方千米的东翼,也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这种地理上不连续的状况,决定了历史要被深深分隔和撕裂。
![]()
在殖民地治理的大背景下,英属印度的版图通过交通网络的带动,把河水灌溉和经济关联给融合到了一块儿,恒河冲积平原为东翼带来了丰富的农业资源,还有繁忙的港口达卡与吉大港;西翼地形也是包含非常丰富的多样化,从旁遮普肥沃的平原,到干旱的信德以及高原丘陵,同时也拥有着像卡拉奇等重要的城市。
![]()
不过当时的英国在划界时,是按宗教分布来划定疆域,没有充分的考虑地理连贯性,结果东西两翼虽然是同属一国,但是却被大片区域给分隔开了,这也让内陆的交通和行政联络非常不方便,经济资源分配的也不均衡。
1947年英国匆匆撤离,这个边界划分的方案就由拉德克里夫来主导,他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很快就敲定了分界线,东翼拥有4200万人口,西翼则约3400万。东翼是穆斯林多数区,却与西翼通过印度大地隔开。往后几十年间,巴基斯坦大部分政治资源与财政投入都往西翼流,致使东边工业和交通发展明显受限;虽说农业自身还挺富足,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获得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不多,经济增长的速度也慢慢落在西翼的后头了。
![]()
地理的巨大跨度及治理方式的失衡,激化了民族矛盾。1960年代,东翼农民和知识分子呼吁更多自治权,甚至提出“六点方案”要求经济和政治上的平等。自然灾害中,1960年的布霍拉飓风,更显露东翼孤立无援的地理劣势与政治被边缘化的事实。东西两翼之间的物理距离,成为了压制东翼声音的天然屏障。
![]()
1971年的时候,地理上的分隔和资源分配不公正,融合成了冰点,东翼爆发了解放战争,最后脱离西翼,成立了独立的孟加拉国,战争爆发不单单是民族自觉的觉醒,也是长期被人为分割的地理属性,让社会矛盾加剧的必然结局。巴基斯坦“分为两翼”原本是能够去避免的,假如英国当时在划界的时候,更尊重地理和经济实际的情形,历史或许会迎来不一样的面貌。
这段历史也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地理本是历史舞台的天然背景,不过因为人为的权力游戏,会将其分割成破碎的棋盘,南亚“空间割裂”不是不可以去避免的,而是政治短视对自然肌理的强行突破。今日南亚地区紧张的地缘政治与经济协调难题,依然深受当年这一地理断层的阴影。
![]()
未来区域合作与和平,需要将殖民划界遗留的历史伤疤予以揭开,尊重地理连通性以及经济互补性,或许这便是解开旧日分裂遗产的最好方式和途径。
由此来看,从印度被划分成不相连的两部分的具体事例来说,我们得明白:地理和历史的相互影响可不只是自然演变形成的,而是权力意志在起作用,历史只有把地理实际情况和社会公平都考虑进去,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又长久的稳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