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日,是唤醒全球环保共识的“世界清洁地球日”。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推进的今天,地球正承受着日益沉重的污染压力:堆积的垃圾、浑浊的水源、受影响的空气,都在提醒我们:保护家园刻不容缓。这个纪念日的意义,就在于号召每一个人从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减少污染、清洁环境,让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成为日常,为地球“减负”,守护人类宜居的生存空间。
![]()
追溯世界清洁地球日的由来,背后藏着一段温暖的行动故事。1987年,澳大利亚人伊恩・基南先生驾单人帆船环绕地球时,被海上漂浮的垃圾深深触动。回到悉尼后,他在朋友协助下发起“清洁悉尼港日”,1989年首次活动就召集4000名志愿者,清理掉废旧汽车、白色垃圾、玻璃瓶等大量废弃物。这次成功让伊恩意识到“团结的力量”,随后他推动活动升级,1990年“清洁澳大利亚日”吸引30万志愿者参与。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支持下,1993年世界清洁日首次举办,从此成为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社区行动,凝聚起千万人清洁地球的决心。
![]()
如今,世界清洁地球日的影响力早已遍布全球。国际上,欧洲爱沙尼亚Let's DoIt World基金会将其打造成全球最大规模环境觉醒行动,自2018年起固定在每年9月第三个周六举办,以“用一天时间清理地球”为口号,聚焦陆地、河流与海洋的垃圾问题,号召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共同参与。在中国,2018年9月15日世界清洁日首次落地,当天就有10万人参与垃圾清捡,清理总量超754吨,全国8大区、31个省、132个地市的近700个团队同步行动,用本土化实践响应全球环保号召。
除了集中的清洁行动,日常里也有无数人在为地球清洁默默努力:中国的农民采用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守护土壤肥力与生物多样性;非洲的社区通过植树造林、控制土壤侵蚀,让退化土地重焕生机。这些行动告诉我们,清洁地球不是“一次性任务”,而是需要融入生产生活的长期坚持。减少一次性用品、做好垃圾分类、践行低碳出行,每一件小事都是在为地球“续命”。
![]()
不过,在我们专注于清理室外可见垃圾时,往往会忽略室内环境中的“隐形威胁”。人每天约8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比地面的灰尘更难察觉,却可能通过呼吸侵入人体,尤其对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敏感人群风险更高。室外的垃圾可以靠清扫、分类处理,室内空气中的病毒又该如何“清洁”?这就需要专业的消杀设备来助力。
![]()
世界清洁地球日提醒我们,“清洁”不仅是清理看得见的垃圾,更是守护看不见的健康。室外清洁地球,是为了让我们呼吸的大环境更清新;室内用雷神空气消毒机消杀病毒,是为了让每一口呼吸都更安心。这两者看似不同,却有着相同的目标:为自己和家人守护健康,为地球守护可持续的未来。
注:本文信息、图片整理自网络。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leisdlz@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