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用于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的试验近日由南开大学团队牵头完成。
此次试验帮助一名67岁的偏瘫患者恢复部分运动功能。该患者郑先生因第三次脑梗导致偏瘫卧床半年多,生活无法自理。在天津的一家康复医院,他目前已能拿起水杯喝水,并在拐杖辅助下行走。
今年6月,郑先生接受了介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随后进行了约三个月的康复训练,现已恢复上下肢部分运动功能。
介入式脑机接口通过颈部血管微创手术,将搭载脑机电极的支架沿血管导入目标脑区血管壁,以采集脑电信号。该支架为细小网丝线圈结构,采用钛合金等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其上的脑机电极比头发丝还细小。
目前,该项技术已启动多中心临床试验,并被纳入科技部《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未来有望为脑卒中、截瘫、渐冻症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国家药监局于9月16日批准发布《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术语》行业标准,这是我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器械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实施,界定了相关医疗器械的术语和定义。
今年8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建立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医疗健康、工业制造等领域加快应用。
意见还提出,到2030年脑机接口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培育2至3家全球影响力领军企业及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