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际遇起起伏伏,这几年相互陪伴的比较熟悉的家长,大部分孩子中考都不错,基本上都进了金刚和小强。
但也有部分让人唏嘘的案例,孩子厌学抑郁去了不那么理想的高中。
当然,高中只是路程的一段,如果处理好这一段经历,孩子将来未必会比进了小强金刚的差。
如今抑郁状态的孩子越来越多,中学顺利度过还有大学,还有工作。一直秉持绩优心态的家长和一个非常上进顺利的孩子都是需要警惕的对像。
![]()
周末我很系统地学了一门治疗抑郁的实践课程,可能你会说你花这么短时间学的东西,肯定学不透,走马观花吧?
还真不是。主要有两点:
一是学这种课程前期要有心理学基础课程打底,否则很多东西听不懂。
另一点是有过很多年陷入抑郁情绪的我发现,课程里其实并没有什么神奇的东西,很多都是我在过往经历里为了减轻痛苦自己琢磨使用的方法。
所以一听之下只觉恍然大悟。怪不得人说久病成医,其实不管什么领域都是太阳底下无新事。
当你发现心理学家们在上百年里也没有找到更为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方法的时候,你就知道,很多东西必须要靠自己才行。
现在很多直播视频里说帮孩子走出抑郁只能靠妈妈,我虽然很厌烦这种PUA妈妈们的腔调,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是真的。
因为面对孩子,没有人比妈妈们更能培养自己的耐心,更能倾尽所能地去为了孩子而改变自己。
当然,大多数人碰到孩子厌学抑郁的第一反应是恐惧,因为恐惧就要否认,觉得孩子可能是在假装和要挟,最终会让事情走向不可控。
这也是很多孩子已经躺平之后家长才对外求助的原因。
可是这时候已经过了最佳干预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最近接到的咨询案例是关于价值感和人际关系的,有大人也有孩子,这是抑郁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大人们到了40来岁还受这个问题的困扰,多半是在过往已经找到了作为一个不擅长人际交往的人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的方式。
后来养儿育女,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发现孩子也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再次感到困扰。
青春期孩子很多问题都来自于人际关系尤其是与重要他人关系的影响,有心理学家说人际痛苦给孩子们带来的是不亚于骨折的伤痛感。
关于人际交往中的价值感低不自信问题,来源主要是人生早期的很多问题,这些是我们自己不能改变的。
可以改变的是我们面对伤痛和困扰时的做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做加法。
首先我们得承认心理问题的客观存在。
现实中绝大多数人是把“心理问题”几个字等同于“精神病”,都是本能地想避开。
越是这样,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把心理咨询换成家庭教育就能让人容易接受一些,当然二者只是有一小部分重合的关系。
可以说,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只要是可控的,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就没关系。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那些影响了正常生活的问题。
价值感低不自信极大部分是来源于人生早期因为母爱缺失长期被漠视等带来的安全感匮乏和生活过程中屡发的失控感。
做加法就是提升安全感和掌控感。
最近工作中接触的是企业成长的内容。一个企业因为发展过程比较野蛮,发展速度过快,体量很大但是基础管理不足,就会留下很多黑洞。
一个人也是一样,我们的身体长大了长高了,但是很多思想意识跟不上,停滞在某个阶段或者遇到问题跨不过去就会留下很多暗礁,不知哪天会因为外部因素比如遇到挫折时突然爆发,产生心理问题。
爆发了怎么办?
以企业做比,华为早年在业内其实挺不受待见的,经常被攻击的点是它的狼性精神,说它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从大众的感受里也能感觉得到,和BAT美团字节京东小米等这些公司相比,你会觉得华为是自己另起了一队,格格不入。
但是这些年的华为尤其是被美国打压之后的华为,你会发现它韧性极强,也因此赢得了不一样的尊重。为什么?
打铁还需自身硬,你牛你有理,缺点也会变成别人眼里嘴里的优点。
这其实也是我们常说的,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企业赢得尊重的最核心因素不是谦虚谨慎,与同行打成一片,而是具有核心竞争力。
人也一样,你拥有很多谦逊美好的品质,周围一团和气,兄弟哥们一大堆。
但是,无能会让谦逊和气变成软弱可欺,兄弟哥们变成狐朋狗友。
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你在某个方面拥有超越其他人的能力,能搞定事情。
作为成年人,我们也不要因为这个真相就觉得人间不值得。
人类社会本就是丛林法则,所谓文明不过是一块遮羞布。当然遮羞布还是要的,毕竟穿西裤和在腰间绑块草席还是天壤之别的。
文明进化让人类世界从茹毛饮血变得现在这样文质彬彬的争斗,过程还是舒适了很多。
我这样说是为了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白做人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
比如我虽然情商不高,但是我在专业技术领域能力很强。不用去追求全省全市最厉害,只要在自己的公司里进入前20%的人群就够了。
按照二八法则你在前20%起码养家糊口是不愁的。而且这样自己也不会压力太大。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首先,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只有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才有耐心日复一日地刻苦钻研而不抑郁。
其次,去到自己喜欢的环境,只有在自己适合的环境里人才不会枯萎。
这也是哪怕如今就业如此困难的环境下我也从来不建议大家强迫孩子进入体制的原因。
让鱼爬树本就南辕北辙,鱼不求死才怪。
增强自身竞争力是加法,因为你需要为强大自己某一方面而非常努力。
实际上因为文明进步,人类社会的包容度是非常高的,你只要在某一个小的方面有那么一点点比别人厉害的地方就能过的很自如。
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人需要核心竞争力,还在为为什么我不能融入人群而烦恼,看到哪里人多就往哪钻,那是方向性错误。
重点不在融入,而在吸引。
另一个方面是做减法。
压力源于能力与野心的不匹配,导致你想达到的结果总也达不成,时间长了就变成习得性无助,最后发展成焦虑抑郁。
能力不足又无法快速提升的情况下,强行做加法想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只会加重无力和无助感。
这时候其实需要做的是减法,减少我们内心的期待和欲望,比如把必须去小强金刚调整成区重点也可以,优质普校也不错。
看看小强金刚的北工大率能帮你缓解过度期望带来的不切实际。
前一段我看到一个让人非常震惊的数据,就是西城高考600分以上的人数不足1500名,这是某升学大V发布的。
我自己震惊完就去测试了一下周围的家长,很多还没从初升高中缓过来的家长,或者孩子中考考的很不错的家长,基本都不知道这个数据。
大家觉得600分呀,那西城怎么也得几千个吧?
哈~几千个,那是海淀。西城初升高人数才1.3万多。
不到1500什么概念呢?
就是你看不上的600分那是相当高的分数,是一个其实很难跨越的高度。是中考1500名还错,但是高考可能上不了600分的现实。
当然,孩子现在还一切顺利,没有遭到现实毒打的家长看到这里可能会在心里不屑一顾,我家孩子肯定不会考这么低!
我见到的这样的家长很多,也基本看破不说破,人都需要在经历中成长。
所以,如果你期待孩子健康快乐,不用跌入焦虑抑郁的可怕漩涡,就要在预期上做减法,调低期望。
这会让你在遇到各种问题时能够很快恢复淡定,而不是做给孩子增加压力的推手。
这篇文写的有点抽象,好像没有具体方法是吧?
不然。
认知行为疗法是解决抑郁焦虑问题非常直接有效的方法,其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是如何改变认知。
我们通常觉得谁有问题改变谁的认知,但是孩子出问题根源在家长,所以家长改变认知非常必要。
本文实际在说的就是如何改变认知,找准方向。
如果孩子遇到了问题,可以找我聊一聊,结合我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大家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