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25年4月22日,英国港口驶出一支号称“无敌舰队”的航母战斗群,其核心任务就是“威慑中国”。
但当大家看清编队阵容,便知这场“威慑”更像一场仓促拼凑的闹剧。
![]()
“威慑中国”的航母战斗群是什么样子的?
编队核心是威尔士亲王号航母,这个航母自下水起就故障缠身,连船锚都得从姊妹舰伊丽莎白女王号上拆来挪用,堪称“移动的麻烦制造机”。
随行的45型驱逐舰不屈号常年因动力系统故障趴窝修船厂,此次是刚勉强修复便被推上任务。
![]()
还有23型护卫舰里士满公爵号更是货真价实的“老爷舰”,服役年限比“战鹰”与佐仓绫音的年龄加起来还长,仅具备基础的短距点防空能力。
这三艘,便是“高桅杆25行动”中英国皇家海军全部的水面战斗舰艇,当然,编队里还有3艘补给舰撑场面,水下另有1艘机敏级核潜艇隐蔽随行。
![]()
但更大的问题藏在甲板上,航母搭载的F-35B战机全是从各单位临时抽调的“凑数货”。
这样的阵容别说威慑他国,连北约内部都觉得颜面无光,最终拉来挪威阿蒙森号护卫舰和加拿大魁北克号凑数,才勉强让这支编队看起来像个“战斗群”。
![]()
可闹剧还没等抵达目的地就演砸了,6月14日,编队尚未靠近中国海域,威尔士亲王号上一架F-35B起飞后遭遇暴风雨,无法返回航母,只能迫降印度喀拉拉邦机场。
飞行员生怕印度人员接触战机,硬是借了把椅子守在机旁,直到英国外交官赶来交涉。
更尴尬的是,印度压根不吃“昔日宗主国”的一套,坚持要亲自检查维修后才放行,昔日殖民地如今敢对英国“蹬鼻子上脸”,着实给这场“威慑行动”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笑料。
![]()
看着这支病弱的拼凑舰队,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的沙俄第二太平洋舰队,同样从欧洲远渡重洋,同样带着一堆补给船,同样满是故障缠身的舰艇。
只是当年英国还能嘲笑沙俄的狼狈,如今却轮到自己沦为笑柄,估计那时候谁也想不到,曾叱咤七海、靠“跳帮作战”在全球劫掠的英国皇家海军,会落到这般田地。
英国皇家海军为何“堕落”成这样?
英国皇家海军成这样,还得从苏伊士运河危机说起,美苏的双重打击让其元气大伤,彻底退出全球海军头号交椅的争夺。
![]()
马岛战争本是最后的翻盘机会,结果参战舰队1/3遭重创,战争开支占当年军费的27%,夺回的马岛又无甚经济价值,赢了面子却输光了里子。
1997年香港回归时的尴尬更具标志性,英国试图用电子战施压,却被当时电子战能力尚处“黑铁级”的中国迅速回击,当场颜面尽失。
那次之后,英国在亚太海域消停了许久,可在西方舆论的煽动下,近年又开始头脑发热,谋划着重返亚太。
![]()
这绝非临时起意,其实早在2017年英日“2+2”军演时,英国就放话要重返亚太,2023年,英国就和日本,双方签署互惠准入协定,允许彼此驻军。
别人都是强强联合,而他们更像是“失败者联盟”,他们一个有航母却常年趴窝,一个没航母却叫嚣着要保护英国舰队,荒诞又滑稽。
打肿脸充胖子
英国该知道,远洋部署从来不是喊口号那么简单,不管是人员、资金、舰队、后勤、基地缺一不可。
![]()
可如今的皇家海军,早已是“三无产品”:无足够人手、无充足资金、无可靠装备。
人员缺口是最直观的困境,2010年防务审查就显示海军缺员4000人,15年后不仅没改善,还玩起了“自欺欺人”的套路。
通过裁撤整个单位来提升“满编率”,如今总兵力只剩3万余人,更离谱的是,他们裁军,先裁的是一线老兵。
![]()
2022年裁掉的330人中超半数是资深水手,导致新兵没人教,大量士兵只过了基础训练就被迫上岗。
更离谱的是,25%的现役军人因肥胖、心理疾病等无法执行任务,光是海军就占了近3000人。
而为凑齐此次行动的4000人,英国硬是从陆军拽来900名地面部队充数,专业兵种更是奇缺,声呐操作员不足,让23型护卫舰拖着数亿的声呐设备出海,却没人能分析数据。
![]()
2024年扫雷舰港口相撞、2022年F-35B坠海,其实根源都在这,那有人说,人不够招人呗。
英国不是没试过征兵,2012年重启宣传后每年砸2000万英镑(约2535万美元),是护士招聘预算的10倍,效果还真不错,甚至2017年还招到1.1万准工程师。
可到2024年只剩1000多人报名,为何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征兵广告满是“政治正确”元素,少数族裔成主角。
![]()
如果不看皇家海军的logo还以为是冈比亚征兵,传统民众压根不买账,新兵人数同比降了22.1%。
这边士兵缺到凑数,那边军方高层却一个没少,119名将军加260位舰长,平均5名将军、12名舰长管一艘舰,议员调侃“如今舰长的梦想是能登上一艘船”。
比缺人更致命的是缺钱,2025至2026财年598亿英镑(约786亿美元)的国防预算看着不少,排世界第六,可架不住总兵力不足20万却要硬撑场面。
![]()
2024年11月,国防部长宣布,2025年3月报废5艘刚过磨合期的主力舰,为的就是五年省5亿英镑,但报废后主力水面舰只剩20余艘。
这边都揭不开锅了,更讽刺的是,三天后英国就宣布花3.69亿英镑翻修白金汉宫,“海军不如国王院子重要”的荒诞尽显。
海军资金被一再压缩,海军为了“自保”,就只能将耗资35亿英镑的威尔士亲王号考虑低价出售。
![]()
可即便如此,2025年3月英国还咬牙给乌克兰签了22.6亿英镑军事援助,斯塔默一句“这是正确的事”,把军队的窘迫抛到了脑后。
人钱两空,装备自然好不了,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威尔士亲王号都断过轴,每周漏水成常态,活脱脱“移动水帘洞”。
6艘45型驱逐舰80%时间在港口趴窝,2017年钻石号在波斯湾直接引擎骤停,被拖回港口时盟友全看在眼里。
![]()
2020年特伦特号巡逻舰首航9天就因发动机故障返航;2023年更是曝出前卫号核潜艇用超级胶水修部件,一年后推进器故障险些舰毁人亡。
最要命的是核威慑能力,“镇国神器”三叉戟Ⅱ型D5导弹成功引爆概率仅3%。
2024年1月演习时,导弹刚离艇就掉回潜艇旁海里,国防部还嘴硬说“安全可靠”,完美诠释了“让民众相信被保护”的自欺欺人。
![]()
如今英国想重返亚太,连后勤都要靠日本支持,活成了当年自己嘲笑的沙俄舰队,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想威慑中国,这跟说梦话有什么区别?
他们这支舰队的战斗力,不夸张的说,连中国海军三大舰队中的任何一支都比不上,更别说第一岛链内中国海空军的实力,压根没有西方国家敢正面叫板。
![]()
说到底,英国这次出动,不过是刷存在感的虚妄之举,抱着残存的殖民傲慢,想借中国维护秩序的心态蹭点利益,结果却暴露了自身的衰败。
昔日“日不落”的余晖早已散尽,如今硬撑场面的样子,恰应了那句评价:“本想露脸,结果露出了屁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