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已步入初秋时节。此时,空气逐渐干燥,昼夜温差加大,不少人开始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痒、咽喉不适甚至咳嗽少痰等“秋燥”症状。中医有言:“燥邪伤肺”,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因此,初秋养生的首要任务便是“润燥”。在众多润肺食材中,梨与蜂蜜的搭配堪称经典。
![]()
梨,素有“天生甘露饮”的美誉,尤以秋梨为佳。它性凉味甘,归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现代营养学分析显示,梨富含水分、果糖、葡萄糖、多种维生素以及钾、钙、磷等矿物质。其中,梨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秋季常见的便秘问题;丰富的维生素C能增强免疫力,帮助身体抵御换季时的外界侵袭。
而蜂蜜,作为大自然馈赠的甜蜜精华,自古便是滋补上品。《本草纲目》记载蜂蜜“性平,味甘,入肺、脾、大肠经,能清热补中、润燥止痛、解毒”。蜂蜜还含有葡萄糖、果糖、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黄酮类物质等天然成分。其中葡萄糖、果糖等单糖,能快速被人体吸收,为身体补充能量,缓解初秋早晨的困倦感;黄酮类物质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帮助皮肤抵御干燥天气的伤害。
当梨与蜂蜜相遇,其润燥功效可谓相得益彰。梨的清凉与蜂蜜的温润相互调和,既避免了梨性过寒伤胃,又增强了整体的滋阴润肺之力。对于经常用嗓、咽喉干痛的人群,蜂蜜梨能滋润声带、减轻不适;对于因干燥引发的轻度咳嗽,它能起到一定的镇咳化痰作用;对于皮肤干燥、便秘者,其润泽之效亦能由内而外改善。尤其适合老人、儿童及体质偏燥热者在初秋饮用。
蜂蜜梨的做法也简单。取一个新鲜雪梨,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加适量清水煮15-20分钟,待梨肉软烂、汤色微黄后关火,稍凉至60℃以下,再加入一勺优质蜂蜜搅拌均匀即可。
除了直接食用,蜂蜜梨还有很多灵活的吃法。比如将梨去核后填入蜂蜜、川贝,上锅蒸熟,就是经典的“川贝蜂蜜蒸梨”,适合缓解秋燥引起的久咳;用梨、蜂蜜搭配银耳、百合煮成甜汤,既能润燥又能滋补,作为初秋的下午茶再合适不过。
但需要提醒的是,梨性偏凉,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群不宜过量食用,可搭配红枣、桂圆等温性食材中和凉性;糖尿病患者则需控制蜂蜜的用量,或选择不加蜂蜜的清炖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