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9月20日凌晨,乌克兰全国上空拉响警报,不到半小时,数十个城市传来爆炸声,火光映红夜空。
![]()
乌克兰空军在第一时间通报:俄军从多个方向发动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密集打击,根据官方数据,俄罗斯共发射8枚“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以及由图-95MS和图-160战略轰炸机投射的32枚Kh-101巡航导弹,同时还出动了多达579架伊朗制造的“沙赫德-136”自杀式无人机。
![]()
乌军声称击落了583个空中目标,但多地传出的爆炸与大火,让这一数字显得耐人寻味,军事专家指出,所谓“拦截”可能意味着部分导弹在被击中后坠落到城市建筑或工业设施上,并不代表威胁完全解除。
![]()
部分分析还认为,乌军可能采取以局部牺牲换取整体防御的策略,用地面设施充当“最后一道屏障”,在这一轮高强度轰炸中,无论是防空系统的疲劳还是城市基础设施的脆弱,都被暴露得一览无遗。
而在本轮空袭中,乌克兰中部第聂伯罗州受创最为严重,卫星火灾监测图像显示,第聂伯罗地区多处工业与军事设施燃起大火,包括乌克兰知名的“南方机器制造厂”、第聂伯罗压力机械制造厂等关键企业。
基辅的农业联合企业、尼古拉耶夫州的工业区以及波利梅尔斯工厂也遭到猛烈轰炸,波及范围涵盖民用制造业和住宅区。
据悉,“南方机器制造厂”是前苏联时期的战略重地,以生产洲际导弹和航天设备闻名,该厂建筑设计遵循冷战年代的军事标准,地下设施坚固异常。
![]()
俄军此前多次对其发动空袭,却始终未能彻底摧毁,有专家推测,俄罗斯可能掌握了其维修和恢复生产的情报,采取“间歇打击”策略:待部分生产线恢复后再次轰炸,目的是长期削弱乌克兰的航天和导弹工业能力,并可能对相关技术人员造成持续威胁。
这类“持续瘫痪”战法不仅影响乌克兰的军工产能,也让整个重工业体系面临长期停滞的风险。
泽连斯基在当天的全国讲话中强烈谴责俄军此举是“有意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虽然俄罗斯方面尚未回应具体细节,但此次袭击确实波及多处民用基础设施,包括住宅区和农业设施,国际人权组织已呼吁对相关地点展开独立调查。
![]()
有意思的是,就在乌克兰遭受新一轮空袭的同一天,特朗普突然在一场公开讲话中表示,他相信中国有能力推动俄乌和平,并强调自己“不想从这场战争中获利”,他还补充称,如果北约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战争“可以马上结束”,这一系列表态立即引发国际舆论热议。
多位外交观察人士认为,特朗普的言辞既是一种施压,也是一种试探:他试图借中国的中立形象向俄罗斯传递停战信息,同时向国内选民展示谋求和平的姿态。
然而,现实远比表态复杂,乌克兰的防御高度依赖北约的持续军事援助,特朗普若想减少支持,需面对国会审议与盟国协调的多重阻力,更无法直接左右英国、德国、波兰等国的独立决策,另一方面,中国虽然一直倡导通过谈判解决冲突,却明确表示不会直接介入战事。
![]()
所以可以看到,如今的局面就是:美国希望维持对俄压力,中国坚持中立调停,俄罗斯则利用时间和战场主动权谋求谈判筹码,特朗普这番话或许会为未来的外交互动埋下伏笔,但要在短期内改变战局,仍有很大距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