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之后,历史上有三位最出名的女强人、女政治家。她们分别是吕后、武则天和慈禧太后,她们都有一些共同特点:把权利看的特别重要,掌权之前就已经开始参与政治,他们都是把皇帝儿子的权利夺走。她们都是毁誉参半,有功劳也有过错。但是她们仨里面最幸运的还是武则天,掌权最久的还是慈禧太后,那么吕后这位女强人到底历史功过如何?
![]()
可以说吕后是刘邦的政治搭档,很多事情刘邦不好出面的都是吕后在做,所以挨骂的自然也是吕后。吕后开始的时候也是贤妻良母,十几岁的妙龄少女硬是被土豪父亲嫁给四十几岁,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刘邦。要说吕后心甘情愿那肯定没人相信,以她的美貌和家庭条件找一个如意郎君非常容易。但是她老爹吕太公很会相面,认为现在刘邦虽然四十多的老光棍一个,将来贵不可言,还信誓旦旦的说,自己绝对不会看错人,吕后就这样被父亲嫁给刘邦了。
刘邦虽然捡来一个白富美的娇妻,依旧我行我素不务正业,整天跟一帮子狐朋狗友鬼混,还别说,后来建立大汉帝国还真的靠了这帮“狐朋狗友”。此时的吕后就算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也没办法,她给刘邦生育了一双儿女,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和汉惠帝刘盈。吕后不仅要带孩子,洗衣做饭,还在公公刘太公面前尽孝,可以说吕后那个时候当得起贤妻良母,方方面面都是个好女人,刘太公也对这个儿媳妇是非常满意,倒是对儿子刘邦没什么好脸色。,没少批评他,可刘邦心态倒好,爱咋说咋说,就是不听。
![]()
有一次,一个过路的人口渴了,问吕后要碗水喝,吕后给他端水的时候,那人看到小刘盈在旁边,就说将来这孩子贵不可言,吕后也来了兴趣就问女儿,又问了自己命运如何。那人说你们一家人将来都是大富贵的命,你是因为儿子富贵,你们三个都是因为你丈夫才富贵的。吕后还想问什么,那人不再做声,吕后知道这是个高人,不愿意透露太多。此时的吕后估计只是高兴了一下而已,因为想到刘邦现在这副德行,还怎么个富贵法,所以也没怎么去想这事,该干嘛干嘛。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拉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一发不可收拾,起义队伍蔓延全国。刘邦本来奉命送囚徒去骊山修秦始皇陵寝,路上耽搁了时间,当时的秦法是要杀头的,路上囚徒们边走边跑,刘邦看到这样的情况也没办法,照这样走下去都玩完,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制造舆论,那个时候是人们都很信鬼神。他先打感情牌,把他们绳索解开问他们谁想走就走,结果除了少部分人走了,大部分还是愿意跟他混,留下来的人基本都是精锐。然后导演了斩白蛇的戏法,估计他身边有人出谋划策,结果他们跑到芒砀山蛰伏,伺机而动。
![]()
后来打听到了陈胜吴广起义搞得轰轰烈烈,失败后项梁项羽叔侄又拉起了大部队,准备响应他们。刘邦手下已经拉起了一支人马,回到沛县,以前的同僚萧何曹参他们跟刘邦里应外合,杀死县令。大家都尊刘邦为主,号称“沛公”,就这样正式造反。
项羽叔侄尊楚怀王后人熊心为王,还是叫怀王,以达到名正言顺的口号。当初怀王约定谁先攻下咸阳谁就是关中王,项羽和刘邦都很有斗志,都想争第一。马不停蹄一路过关斩将,项羽开始由主将宋义节制,后来把他杀了,勇猛无敌,跟秦军几战几胜,最后破釜沉舟彻底打垮章邯的主力。但是刘邦先进的咸阳城,而且用“约法三章”来收买人心。项羽当然不服,他拼了命在收拾秦军,累得半死结果被刘邦捡了便宜。此时的刘邦实力远不如项羽,只得服软,项羽自称霸王建立大楚政权,称为西楚霸王,给刘邦巴蜀之地,封个汉中王,刘邦是一万个不愿意,当时巴蜀哪里能跟关中比,差太远了,但是没办法,人家拳头硬。
![]()
刘邦被封汉中王之后就算想打回去也不够实力,后来萧何他们给刘邦出主意,让韩信统兵做大将军,想要夺天下就必须用韩信。刘邦停了萧何的建议,韩信不愧是“兵仙”,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先出关,最后跟楚霸王搞了四年拉锯战,最终夺得胜利。估计战略大师张良给刘邦在早期就出过战略规划,不然后来刘邦怎么会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这样的话。
楚汉争霸期间吕后在干什么呢?她开始还是扮演一个贤妻良母的角色,后来项羽打到刘邦老家,把吕后和刘太公一起给俘虏了。其实刘邦跟项羽争霸的时候没那么顺利,几次打的血本无归,老婆父亲被俘虏,刘太公还差点被项羽给煮了,为了逃命孩子几次被他踢下车,幸亏夏侯婴舍命救了两个孩子。打的刘邦几次大本营都被项羽给端了,不过最后用了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逼得项羽乌江自刎,获得胜利。
![]()
天下是刘邦的了,但是地盘不全部是他的,因为当初迫于形势,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汉初七大异姓王为:齐王韩信(后改封楚王)、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后燕王卢绾)、长沙王吴芮、韩王信,这七位的地盘占了大部分。实力最为雄厚的当属韩信,彭越,英布三位。这七位异姓王让刘邦寝食难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韩王信最后投降匈奴,张耳去世的早儿子张熬袭爵,张熬还是吕后女婿鲁元公主的丈夫,被刘邦找借口给夺了王爵降为列侯。英布反叛失败后被杀。藏茶反叛失败后被俘虏了,后来刘邦立了自己的发小卢绾为燕王,最后也没有好下场,投降匈奴了。长沙王吴丙实力最弱没有什么威胁,他自己也比较聪明,所以善终,子孙还是长沙王,一直到汉武帝的时候。
以上五位异姓王除吴丙外是刘邦御驾亲征解决的,彭越和韩信是最惨的,他根本就没谋反,他自己也来京跟刘邦谢罪,还是被吕后剁成肉泥分给其他诸侯吃,还被夷三族。韩信也是死于吕后之手,夷三族。当年刘邦跟韩信约定,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三不杀。结果吕后让萧何把韩信骗来,在长乐宫钟楼把韩信用袋子装着吊在空中,这叫不见天地,用竹片活活捅死,这叫见铁不杀。杀人的手段令人发指。
![]()
吕后让人饱受诟病的地方除了残忍的杀死彭越和韩信外,当属对戚夫人的迫害了。自从戚夫人进宫后就被刘邦独宠,本来这也没什么,毕竟吕后和刘邦夫妻多年,感情早已淡漠了,刘邦贵为天子,多几个女人这也不是吕后能管得了,但戚夫人除了刘邦的宠幸外,在朝中没有任何根基敢跟吕后叫板,这就是自寻死路。跟吕后叫板就算了,不改怂恿刘邦废太子,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这就触动了吕后的逆鳞。
站在吕后的立场上来看,戚夫人是没有任何优势的,这样做只能让吕后对她深恶痛绝,后来刘邦一死吕后就迫不及待的折磨戚夫人,还被做成“人彘”,儿子刘如意也被害死,如果说杀诸侯王是政治需要,那么迫害戚夫人这件事情完全没必要这么残忍,连刘盈都说吕后这不是人干的事,这也是吕后最大的污点。
吕后坏的时候就是恶魔,对一直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倒是一个没杀,本来吕后跟面首审食其商量过要杀掉所有功臣,后面被人劝住了。这个应该是想杀一部分功臣,不可能全部杀死,怎么可能杀光,灌婴在外领兵手上就十万人马,而且功臣杀了谁来管理国家。
![]()
还有就是吕后和功臣是统一战线,他们是一个团体,他们一直站在吕后一边的。当初刘邦提出废太子,全体功臣一致反对,周昌更是当面顶撞刘邦,基本是死谏。张良帮刘盈找来刘邦最敬佩又得不到的商山四皓。刘邦根本废不了太子,功臣们和吕后是穿一条裤子的,刘邦这样做估计是敲打敲打吕后。
他们包括刘邦都清楚,吕后嫁给刘邦就没享过一天福,天天跟着刘邦受苦受难,还担惊受怕,被项羽抓去当人质,幸亏项羽仁义没杀她。她的两个哥哥也是为汉朝立下赫赫战功,估计她家里也没少给刘邦资助,她家是富豪,刘邦打仗也需要钱,就算打仗经常输也没穷过,估计吕家出了金钱资助。
![]()
功臣们打天下都不要命,等天下天平了就是治天下了,管理天下等于玩政治了。吕后是女强人,是政治家,她知道怎么拉拢功臣集团,他们本来就是一路人。功臣们给她面子,她给功臣们好出,大家相安无事。吕后只要杀一个功臣,那就等于得罪所有功臣集团,除非犯了大错。刘邦带出来的人跟韩信英布他们不一样,他们是裂土封王,是半路出家,不像沛县集团,全部都是跟着刘邦白手起家的,是依附皇权的。我们帮你打天下,你给我们发福利,要是过河拆桥,一定会出乱子。何况夏侯婴和周昌对吕后一家是有恩的,一个救了吕后儿女的命,一个保住了太子位置,这是多大的恩情。
吕后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权利看的太重,汉惠帝基本没有任何权利,吕家因吕后发达的,也是因为吕后对整个吕家太好了而被清洗干净的。汉惠帝因为母亲太强势二十几岁就郁郁寡欢而死,后来立汉惠帝的两个儿子,一个被她自己杀了,一个被功臣集团给杀了,惠帝的其他儿子也被杀光了,导致汉惠帝这位嫡子绝嗣。这些吕后要负最大的责任,因为权力欲望太强,既害了自己的儿子,又害了吕氏全族。吕后不是省油的灯,功臣们更是不简单。
![]()
吕后虽然对敌人残忍,但是对功臣们还是很不错,她的历史功绩还是值得点赞的,她信奉黄老学说,追求无为而治。国家在她手上蒸蒸日上,为“文景之治”打下坚实基础,汉文帝和汉景帝父子都是信奉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为将来汉武帝北伐匈奴攒足了银子,这些都得益于吕后的治国政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