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传承600年的上党梆子叩响当代舞台,当西汉风云里的母子情长映入今日视野,一部兼具历史厚度与人文温度的新编大戏,正带着传统剧种的鲜活生命力整装待发。11 月5 日至6 日,作为第24 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爱我中华·系列演出”的重磅剧目,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上党梆子《大汉母子》将亮相上海美琪大戏院,以铿锵鼓乐与婉转唱腔,带观众穿越两千年时光,触碰历史深处的人性微光。
![]()
作品由中共晋城市委宣传部重点打造、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精心创排,不仅入选山西省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更集结了国内戏曲界一线创作力量。从剧本打磨到舞台呈现,从唱腔设计到人物塑造,主创团队以“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为魂,试图拨开历史迷雾,用传统剧种的当代表达,讲述一段关于权力、亲情与人性的西汉往事。
![]()
谈及创作初心,编剧李莉说:“这是一部被历史人物完全打动的非写不可的作品”。作为与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有过5 次合作的老搭档,她在创作京剧《成败萧何》时,便对吕雉这一争议人物埋下关注的种子。“我不想把她塑造成单一的‘狠辣政治家’,而是希望通过‘埋葬婆婆’‘换装探儿’这些细节,从女性、母亲、政治家三重身份切入,展现她从纯真到决绝的心理嬗变。”李莉以小切口解构宏大历史,将母子间的生离死别、权力漩涡中的情感挣扎,凝练成具有思想震撼力的艺术表达。
![]()
这样的创作理念,也获得导演张曼君的共鸣。以“一剧一品、一戏一格”著称的她,在《大汉母子》的舞台呈现上,坚持“回归剧种本体,兼顾古典与现代”。“上党梆子的粗犷豪迈,本就与汉初历史的厚重气质高度契合。”张曼君介绍,剧中不仅首次恢复使用上党平锣、上党钗等传统铜器,还原武场音乐的本真;舞美设计更是以“空灵写意”为核心,用极简的舞台空间承载历史的厚重与人物心理的灵动,“我们希望让观众的注意力聚焦于表演本身,在梆子声的急促起落中,读懂人物内心的幽微复杂。”
![]()
要撑起吕雉这一复杂角色,离不开“上党梆子第一团”的领军人物——演员陈素琴。手握文华表演奖、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主角奖的她,坦言此次角色是“突破与挑战”:“以往我演的多是让观众同情或敬仰的角色,但吕雉有血有肉,她的狠厉背后藏着无奈,她的强势之下是母亲的柔软。”为了精准诠释这份复杂,陈素琴在排练中反复打磨细节:面对楚兵挑衅时的“凌厉一掌”,要透出刚烈;封后之夜从欢欣到决绝的眼神转变,要藏住隐忍。“我想让观众看到,吕雉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政治家。”
![]()
从唱腔设计到舞台细节,从人物塑造到历史解读,《大汉母子》的打磨,都凝聚着主创团队对传统戏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考。
原标题:《吕雉与刘盈的母子悲歌将如何打动当代观众?上党梆子《大汉母子》即将唱响申城》
栏目编辑:华心怡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朱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