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事新闻网辽宁新闻编辑部副主任张添强)
2025年9月17日,是甲午海战131周年。7日下午一点到两点半,在大连博物馆一楼《经远归来》展厅,来自大连慈善总会机场街道义工团及超凡之星阳光少年团和湖南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和的将近60名亲子组合,共同进行了爱国主题教育公益活动。
1894年9月17日,甲午海战主战场的林永升管带指挥的“经远舰”,于2014年被发现,到2018年7月至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沉船点展开专项调查工作,发现了“经远舰”。
“经远舰”管带林永升(1853-1894)字钟卿,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后学堂学习轮船驾驶,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参加了中国近代海军学校的第一次远航实习,周历南北洋。
林永升在敌众我寡的危难之际,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督率全舰官兵勇猛抗敌,直至经远舰沉没于黑岛南海域老人石附近,他与全舰200余名官兵壮烈殉国。林永升阵亡后,清政府以其在海战中“争先猛进,死事最烈”,照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
湖南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任增颖2021年9月发现,在这200余名殉国的官兵中,有名字可寻的10名来自任氏家族。由此,探究到了中国海军“无任不成舰”的历史。
2018年“经远舰”水下考古成果是近现代沉舰水下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对于近代史、海军发展史、世界海战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经远舰”是德国设计制造装甲巡洋舰的最早案例之一,它的发现为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经远舰”沉舰遗迹是中日甲午海战真实见证,它的发现还原了一段悲壮历史,让我们缅怀英烈,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进而发奋图强。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威胁从没走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协商共创美好未来。
【未经作者授权,转载与搬运文图需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