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刚把乐陵的枣林染透第三层红,手机里就传来带着海南海风的乡音。定居多年的老乡声音里裹着细碎的颤,说前天读了齐鲁壹点发的一篇《秋天的风吹到了乐陵》,夜里总想起老家院角那棵老枣树——“风一吹,枣子砸在瓦上,咚,咚,像娘喊我回家吃饭的声儿”。
我劝他想家就回,他却沉默了会儿,叹道“腿沉了,孩子们上班的上班,带娃的带娃,不想给他们添乱”。电话这头的我望着窗外,突然想起枣农卢大哥家刚熟的金丝小枣,忙说“给我地址,寄箱家乡的枣去”。那头的呼吸顿了顿,接着是压抑的哽咽:“……那可太谢谢了,多少年没尝过刚摘的味儿了”。
乐陵朱集镇的枣林里,树枝被压得弯弯的,颗颗小枣裹着蜜色的光,沾着晨露的水珠还没干。听说要寄给千里外的老乡,卢大哥直起弯腰摘枣的腰,粗糙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老乡盼这口家乡味,可不能马虎”。他搬来竹篮,踮着脚在枝头挑,专捡那些红透了尖、捏着还有些硬的,“这种枣甜,跟咱小时候吃的一个样”。
我跟着他蹲在枣树下打包,卢大哥从三轮车上翻出几张旧报纸垫在底层,“路上颠,别把枣碰破了皮,这样路途再远,老乡收到还是新鲜的”。
很快,快递小哥来把件取走了。望着小哥的背影渐渐融进秋阳,突然觉得那纸箱里装的哪里是小枣,分明是老乡记忆里老枣树的影子,是枣农指尖的温度,是乐陵人骨子里的热乎气,更是扯不断的乡情。
离中秋还有半月,乐陵的枣林每天都很热闹,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枣农们天不亮就去摘枣,巷子里飘着蒸枣的甜香,在外的游子也开始往家打电话:“家里的枣熟了没?今年能寄点不?”没人说想家,却都记挂着那口枣的味道,那是童年爬树时沾在衣角的甜,是娘蒸枣馍时飘满院的香,是走再远也忘不掉的家乡印记。
原来乐陵的金丝小枣早不是普通的果子了。它像一根细细的线,一头拴着老家的枣林、炕头的暖,一头拴着天南地北的乐陵人。每到枣熟的季节,这线就轻轻一拉,把思念、牵挂、热乎气都拢到一起。
老乡在海南望着快递盒笑,我在乐陵的枣树下打包,他在外地给家里打电话问枣的收成,这些细碎的片段凑在一起,就像一首还没有来得及谱曲的歌谣,岁岁年年,伴着枣香,唱着鲁北大地最朴素的乡音和最浓的乡情。
文/王晓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