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记得签收快递。”父亲陈国栋放下筷子,声音平静得有些奇怪。
“什么快递?”我问。
“寄给你妈的。”
当时我们谁都没想到,那个普通的包裹里装着什么...
01
事情要从两个月前说起。
那是个周日下午。我们一家人在岳父赵振华家里吃饭。
岳父正在整理他的摄影器材。一堆镜头摆在茶几上,黑乎乎的。
“这个85mm的镜头不错。”母亲秦慧芳凑过去看。
“拍人像用的。”岳父笑着说,“慧芳姐也懂摄影?”
“以前教书的时候学过一点。”母亲拿起镜头,“现在退休了,想重新捡起来。”
岳父眼睛一亮。“那太好了。我一直想找个伴,一起去拍点好片子。”
“去哪里拍?”
“西藏怎么样?雪山、湖泊,风景绝美。”
母亲放下镜头,有些心动。“可是路途遥远...”
“现在交通方便。飞机直达拉萨,然后包车。”岳父越说越兴奋,“我们可以慢慢走,慢慢拍。两个月时间,把整个藏区转一圈。”
妻子赵晓婷在旁边笑。“爸,你们这是要组团出游啊。”
“为什么不呢?”岳父看向我,“小陈,你觉得怎么样?”
我想了想。“挺好的。妈一个人在家也无聊。”
父亲陈国栋一直没说话。他坐在沙发角落,手里端着茶杯。
“国栋,你怎么看?”岳父问他。
父亲放下茶杯。“我觉得不错。慧芳一直想出去走走。”
“那就这么定了!”母亲拍手,“什么时候出发?”
“下个月吧。我先做做攻略。”岳父站起来,“慧芳姐,我们加个微信,方便联系。”
两人交换了微信。我看到母亲脸上有种久违的兴奋。
吃完饭回家的路上,妻子问我:“你真的同意?”
“为什么不同意?”
“总觉得有点奇怪。两个老人一起出远门。”
“有什么奇怪的?都是一家人。”
妻子摇摇头,没再说什么。
第二天,母亲就开始准备了。
她去商场买了新的冲锋衣、登山鞋。还买了一个专业的摄影包。
“这些东西不便宜吧?”我问。
“不贵。”母亲试穿着冲锋衣,“难得出趟远门,装备要齐全。”
岳父那边也在准备。他给母亲发了一份详细的装备清单。
什么防晒霜、太阳镜、氧气瓶。还有各种摄影器材的型号。
父亲在旁边看着,没说什么。
一周后,岳父过来商量具体行程。
“我们先飞拉萨,适应三天。然后去林芝,那里海拔低一些。”他摊开地图,“再去纳木错、珠峰大本营...”
“听起来很棒。”母亲眼睛发亮。
“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我问。
“两个月左右。慢慢走,不赶时间。”
“费用怎么算?”
岳父摆摆手。“我们AA制。大概每人五万。”
我算了算。十万块钱,对我来说不是小数目。但是看到母亲那么期待,我还是点了头。
“我来出吧。”
“怎么能让你出?”母亲有些不好意思。
“没关系。孝敬你们的。”
岳父拍拍我的肩膀。“小陈真是个好儿子。”
父亲在旁边听着,突然开口:“行程我帮你们再规划规划。”
“国栋也懂旅游?”岳父有些意外。
“以前出过几次差,对西藏比较熟悉。”父亲站起来,“我有个朋友在那边做导游,可以帮忙安排。”
“那太好了!”
父亲拿出手机。“我现在就给他打电话。”
他走到阳台上,开始打电话。说话声音很小,我们听不清。
十分钟后,父亲回来了。
“都安排好了。我朋友会全程陪同,保证安全。”
“费用呢?”岳父问。
“不用额外付钱。我已经谈好了。”
岳父竖起大拇指。“国栋办事就是靠谱。”
出发的日子定在了下个月15号。
母亲每天都在准备。整理行李,学习摄影技巧。
她买了好几本摄影教程,晚上在床上看。
“妈,你这么用功干什么?”我开玩笑。
“不学怎么行?到了那里,总不能什么都不懂。”
岳父也经常过来。两人一起研究路线,讨论拍摄计划。
有时候聊到很晚,岳父才回去。
父亲对此没什么反应。他还是那样,下班回家,看电视,睡觉。
偶尔岳父来的时候,父亲会主动泡茶。很热情的样子。
“国栋人真好。”岳父跟我说,“换成别的男人,肯定不高兴。”
我也觉得父亲很大度。
出发前一周,父亲突然说要请岳父吃饭。
“为什么?”
“人家要照顾你妈两个月,我得表示表示。”
我们选了个不错的餐厅。父亲点了很多菜。
“振华兄弟,慧芳就拜托给你了。”父亲举起酒杯。
“国栋你太客气了。我们是朋友,应该的。”
“路上要多拍照片,让我们也看看风景。”
“肯定的。我带了三台相机,保证拍个够。”
父亲又倒了一杯酒。“路上注意安全。特别是高原反应,不能大意。”
“我做过功课了。氧气瓶、药品都带齐了。”
吃完饭,父亲又去买了两盒虫草。
“这个在高原有用。”他交给岳父,“记得按时服用。”
岳父有些感动。“国栋,你想得真周到。”
出发那天,我们去机场送行。
母亲穿着新买的冲锋衣,背着摄影包。整个人看起来年轻了十岁。
“路上注意身体。”我叮嘱道。
“放心吧。”母亲笑着说,“我又不是小孩子。”
岳父拖着一个大行李箱。里面装满了摄影器材。
“这次肯定能拍出好作品。”他兴奋地说。
父亲在旁边默默看着。表情很平静。
登机前,母亲抱了抱我们。
“两个月后见。”
“注意安全。”父亲说,“有事随时打电话。”
看着他们消失在登机口,我有种空落落的感觉。
家里突然安静了很多。
02
第一周,母亲每天都会发照片过来。
拉萨的布达拉宫,金光灿灿。大昭寺门前的朝拜者,虔诚专注。
“高原反应还好吗?”我在微信里问。
“第一天有点头疼,现在适应了。”母亲回复,“风景真的很美。”
照片里,母亲和岳父并肩站在布达拉宫前。两人都带着墨镜,笑得很开心。
父亲也会看这些照片。他拿着我的手机,一张张翻过去。
“拍得不错。”他评价道。
“岳父摄影技术确实好。”
“嗯。”父亲点点头,把手机还给我。
第二周,他们去了林芝。
那里有桃花节,满山的桃花盛开。母亲发来的照片更多了。
有风景照,也有人像照。岳父给母亲拍了很多单人照。
母亲在桃花树下,笑得像个少女。
“妈看起来很开心。”妻子说。
“是啊。她很久没这么开心过了。”
父亲在旁边听着,没有接话。
我注意到,父亲开始频繁外出了。
以前他下班就回家,现在经常说要去见老同学。
“哪个老同学?”我问。
“银行的老同事。大家好久没聚了。”
有时候晚上八九点才回来。我问他聊了什么,他总是说些无关紧要的事。
母亲打电话回来的次数也少了。
以前每天都会打,现在两三天才打一次。
“妈怎么不常打电话了?”妻子有些担心。
“可能是玩得太开心,忘了。”
但是我心里也有些疑惑。
有一次母亲打电话来,我正好在客厅。
“路上还顺利吗?”我问。
“很顺利。振华把一切都安排得很好。”母亲的声音听起来有些不自然。
“爸呢?要不要跟他说两句?”
“不用了。我们明天要去纳木错,早点休息。”
电话就这样挂了。
我走到书房,发现父亲在里面。
“妈打电话了。”我说。
“我听到了。”父亲没有抬头,继续看着电脑屏幕。
“她没要求跟你说话。”
“可能累了。”
父亲的反应很平淡。好像一点都不在意。
第三周,他们去了珠峰大本营。
照片里的雪山壮观极了。母亲和岳父在帐篷前合影,背景是连绵的雪峰。
但是我发现了一个细节。
在几张照片里,母亲和岳父站得很近。岳父的手搭在母亲肩膀上。
这种亲密的姿势,让我有些不舒服。
“你有没有觉得他们...”妻子欲言又止。
“觉得什么?”
“算了,可能是我想多了。”
但是这种疑惑在我心里生了根。
我开始仔细观察父亲的行为。
他的外出越来越频繁。有时候接到电话,就匆匆忙忙出门。
电话内容他从不在家里说。总是走到阳台上,压低声音。
有一次我悄悄走近阳台,想听听他在说什么。
但是他说话声音太小,我什么都听不清。
只听到几个词:“照片”、“跟踪”、“报告”。
这些词让我心里更加不安。
父亲在跟踪谁?什么照片?什么报告?
我想直接问他,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第四周,母亲发来的照片更少了。
偶尔发一两张,也都是风景照。很少有人物照片。
我主动给她打电话。
“妈,你们在哪里?”
“刚到日喀则。这里的寺庙很有特色。”母亲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注意休息。高原上不要太累。”
“我知道。振华照顾得很好。”
“爸想跟你说两句话。”
“不用了。我这边信号不好,先挂了。”
电话又匆忙挂断了。
我拿着手机,心里越来越不安。
父亲从书房出来,看到我拿着手机。
“你妈打电话了?”
“嗯。她说在日喀则。”
“身体还好吧?”
“还行。她让我跟你说声好。”
我撒了个谎。不知道为什么,我不想让父亲知道母亲不愿意跟他说话。
父亲点点头,又回到书房里。
我跟着他走进去,发现他在整理一些文件。
“爸,你在忙什么?”
“没什么。整理一些旧资料。”父亲很快把文件收起来,“你去忙吧。”
我被赶出了书房。心里的疑惑更深了。
第五周,意外发生了。
母亲突然打电话说要提前回来。
“为什么?出什么事了吗?”我担心地问。
“没事。就是有点想家了。”母亲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而且该拍的都拍了。”
“那岳父呢?”
“他也同意回来。我们明天就买机票。”
我有些意外。按照原计划,他们还要在外面待一周。
“真的没事吗?”
“真的没事。你别担心。”
电话挂了之后,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
“提前回来了?”父亲的反应很平静,“什么时候到?”
“明天晚上的飞机。”
“我去接她。”
“不用,我去就行。”
“还是我去吧。”父亲坚持道,“你明天要上班。”
第二天晚上,父亲开车去了机场。
我在家里等着。妻子也很好奇母亲为什么提前回来。
十点多,他们回来了。
母亲看起来瘦了一些,脸色也不太好。
“妈,你怎么了?”我关心地问。
“没什么,就是有点累。”母亲勉强笑了笑,“高原待久了,有些不适应。”
我帮她拿行李。行李箱很重,里面应该装了不少东西。
“拍了很多照片吧?”
“嗯。明天整理出来给你们看。”
母亲上楼休息了。父亲在客厅里收拾她的行李。
我看到他从行李箱里拿出一些摄影器材。还有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
“这些是什么?”我问。
“一些纪念品吧。”父亲随口说道。
但是我觉得那些东西不像纪念品。看起来更像是...文件?
父亲很快把东西收拾好,拿到书房里去了。
我想跟进去看看,但是书房的门锁了。
这是父亲第一次锁书房的门。
03
母亲回来后,整个人都不太一样了。
以前她很爱说话,总是跟我们分享生活中的小事。
现在她变得沉默寡言。除了必要的交流,很少主动开口。
“妈,你真的没事吗?”我再次问她。
“我能有什么事?”母亲避开我的眼神,“就是旅途劳累,休息几天就好了。”
但是我觉得不只是劳累这么简单。
母亲的眼神变了。以前她的眼神很清澈,现在总是有些躲闪。
好像在隐藏什么秘密。
岳父也没有来我们家。以前他经常过来串门,现在完全没有消息。
我给妻子打电话,问岳父的情况。
“爸这两天也不太对劲。”妻子说,“总是一个人待在房间里,不爱说话。”
“他们在西藏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我也觉得奇怪。但是爸什么都不肯说。”
我们都感觉到了异常,但是找不到原因。
父亲的行为也变得更加神秘。
他的外出次数减少了,但是接电话的次数增加了。
有时候半夜都会有电话打来。父亲总是压低声音,走到阳台上说话。
我问他是谁打来的,他说是工作上的事。
但是父亲已经快退休了,哪来那么多工作?
有一天早上,我起得比较早,发现父亲已经在客厅里了。
他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
看到我出来,他很快把文件袋收起来。
“爸,你在看什么?”
“没什么。银行的一些资料。”
我走近一些,看到茶几上还有几张照片。
照片上的人影很模糊,但是背景看起来像是西藏的风景。
“这些照片是哪来的?”
“你妈拍的。”父亲把照片收起来,“我在帮她整理。”
但是我记得,母亲说过要自己整理照片。为什么父亲在帮她整理?
而且这些照片看起来不像是正常的旅游照片。
更像是...偷拍的?
这个想法让我心里一跳。
父亲不会是在偷拍母亲吧?
但是为什么要偷拍自己的妻子?
我想不通。
母亲回来的第三天,她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
我看到她在整理衣服,把一些不常穿的收进箱子里。
“妈,你在干什么?”
“收拾一下。东西太多了,有些该扔的就扔了。”
“为什么突然要收拾?”
“没什么,就是想让房间整洁一些。”
但是我觉得她不是在整理,更像是在准备搬家。
这种感觉让我很不安。
晚上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
气氛很沉闷。没有人主动说话。
母亲低着头吃饭,父亲也不说话。
我试图打破沉默。“妈,西藏的照片整理好了吗?我们都想看看。”
母亲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还没有。过几天吧。”
“岳父拍的照片一定很好看。”妻子插话道。
听到岳父的名字,母亲的表情变了。
她放下筷子,站起来。“我吃饱了。”
然后匆匆上楼去了。
餐桌上只剩下我们三个人。
父亲继续吃饭,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爸,妈怎么了?”我忍不住问。
“可能是身体还没有恢复。”父亲放下筷子,“高原反应的后遗症。”
我不太相信这个解释。
高原反应不会让人情绪这么异常。
一定有其他的原因。
第四天,快递来了。
那是个下午,我正在公司开会。
父亲给我打电话。“有个快递到了,寄给你妈的。”
“什么快递?”
“不知道。你回来的时候记得签收。”
“寄件人是谁?”
“一个陌生的名字。好像叫李强。”
我没听过这个名字。
下班后,我匆忙赶回家。
快递放在门口的桌子上。是个不大不小的盒子。
寄件人确实写着李强,但是地址是西藏的。
我拿起盒子,感觉里面装着一些硬的东西。
不像是衣服或者纪念品。
更像是...文件?
母亲从楼上下来,看到我手里的快递。
“这是什么?”她问,语气里带着紧张。
“寄给你的快递。”
母亲接过盒子,看了看寄件人的名字。
“李强?我不认识这个人。”
“可能是岳父托人寄的?”
母亲摇摇头。“振华没跟我说过要寄什么东西。”
父亲从书房里出来。看到我们拿着快递,他走了过来。
“快递到了?”
“嗯。但是妈不认识寄件人。”
父亲看了一眼盒子。“既然寄给你妈,就拆开看看吧。”
“要不要先问问岳父?”我建议道。
“不用问了。”父亲的语气很坚决,“就在这里拆开。”
母亲有些犹豫。“还是算了吧。万一是寄错了...”
“不会寄错的。”父亲打断她,“地址和姓名都对。”
我也很好奇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妈,就拆开看看吧。”
母亲最终还是点了头。
她拿着盒子,走到客厅的茶几前。
我和父亲跟在后面。
母亲撕开包装纸,露出里面的纸盒。
盒子上没有任何标识。
母亲打开盒盖。
包裹打开时,陈浩和母亲都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