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又一次拂过乐陵的田野,带着熟悉的枣香,漫进了我的心底。作为一名在德州摸爬滚打多年的媒体人,每年小枣成熟的时节,奔赴乐陵采访早已成了习惯,如今48岁的我,对这片枣林、这群枣农的认知,也随年岁渐长悄然改变。
9月13日,为向德州摄协的老师们学习摄影,同他们一起来到乐陵。踏进枣林,看着硕果累累的枣树,我便和一旁打理农田的枣农小卢攀谈起来。小卢平时在外打工,但每年小枣成熟的季节,他都会回来和父亲一起收拾枣树。黝黑的皮肤在阳光照射下有些发亮,灰白的头发显然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刚刚四十出头的他,双手已经布满老茧。
小卢说:“精心照料这几亩枣树,想靠它发大财、享富贵是不可能的,但心里的踏实和幸福,是啥都换不来的。”这话让我心头一震。曾几何时,我关注的多是枣树的收成、红枣的销路,却忽略了枣农与枣树之间这份深沉的羁绊。
前些年遇到连阴雨,枣子全烂在了树上,颗粒无收,可小卢和父亲依旧时不时到枣林里转转。一年下来,松土、剪枝,一点没懈怠。“对我们来说,收成多少、能卖多少钱,慢慢就没那么重要了。看着这些枣树从幼苗长成大树,就像看着自家孩子长大一样,我陪它们长大,它们也陪着我慢慢变老,这份陪伴比啥都金贵。”
秋风再起,吹得枣叶沙沙作响,也吹红了枝头的小枣。我摘下一颗,放进嘴里,清甜的滋味在舌尖蔓延。闭上眼睛,枣农的话语在耳边回响,那份对生活的淡然、对坚守的执着,化作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过往的烦忧、工作的压力,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
秋天的风吹到了乐陵,不仅带来了枣的香甜,更带来了枣农质朴的生活哲学。这份哲学,让我在岁月的流转中,读懂了坚守的意义,也学会了在平凡中找寻真正的幸福与释怀。
(文/张春法 摄影/周坤 周建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