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9月16日再次延长对TikTok的禁令,并提议对中国和印度加征高额关税,试图以经济手段减少两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然而,这一行动却接连遭遇挫败。
日本、欧盟和印度的态度成为特朗普政府的三大坏消息,直接导致美国在对华问题上陷入孤立,只能单独应对中国的挑战。
第一个坏消息来自日本。9月16日,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在内阁会议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仅以购买俄罗斯原油为依据,对中国和印度征收高额关税是困难的。日本强调会“仔细考虑”施压俄罗斯的措施,但不愿通过直接加税来实现。
日本的谨慎态度背后是深厚的经济利益。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双边贸易额多年超过3000亿美元,丰田、索尼等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高度依赖。对华加税可能引发中国的报复,直接冲击日本出口,甚至引发通胀。此外,日本对能源进口的依赖也让其难以支持美国政策。日本90%以上的石油依赖进口,加征关税可能推高油价,进一步影响日本经济发展。
第二个坏消息来自欧盟。尽管欧盟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表现出一定团结,但在针对中国和印度的问题上却显得犹豫不决。特朗普政府希望欧盟配合加征关税,但欧盟内部对此并不积极。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9月15日公开批评欧洲国家,要求它们在切断俄罗斯石油收入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然而,欧盟的经济现实让其难以配合美国行动。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开始,美国对欧盟的钢铁和汽车加税政策已让双方关系紧张。如今,如果再卷入与中国和印度的贸易战,欧盟经济将面临更大压力。圣诞节消费旺季即将到来,欧盟国家显然不愿冒险损害自身经济利益。
第三个坏消息来自印度。尽管特朗普亲自向印度总理莫迪送上生日祝福,但印度并未因此改变立场。相反,印度加强了与中俄的联系,甚至首次派军队参加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举行的“西部2025”联合战略演习。普京亲自到场,印度的参与显然是对美国施压的一种回应。
近年来,印度在国际事务中展现出更强的外交独立性。尽管美国试图通过“印太战略”拉拢印度,但印度始终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1384.78亿美元,同时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规模也在持续增长。特朗普政府的强硬政策,反而将印度推向了中俄阵营。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孤立中国的策略,已经陷入困境。日本和欧盟因自身经济利益选择观望,而印度则表现出更强的外交独立性。美国原本希望通过拉拢盟友形成对华合围,却发现盟友的支持变得越来越难以获得。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正在削弱其全球领导力。从推出“对等关税”政策开始,美国在西方阵营的号召力已显著下降。盟友们更倾向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而非无条件支持美国的地缘政治目标。
未来,美国可能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继续孤注一掷的高压策略不仅难以奏效,还可能进一步削弱美国的国际影响力。
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盟友们显然不愿意冒着损害自身利益的风险,去配合美国的对华政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