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刚谈完,特朗普就等不及和中方通电话,中方回复的一句话,意味深长。
中美马德里会谈刚刚落幕,这场持续两天的谈判既取得了一些进展,也留下了不少悬念。
【特朗普第一时间宣布将与中方通话】
美方贸易代表格里尔在会谈期间释放信号,表示可能延长中美贸易休战期。而特朗普更是显得急不可耐,在双方正式公告还没发布时,就在社交媒体上单方面宣布,称三天后将与中方领导人通话确认条款,生怕晚一步就生变数。
不过中方显然没打算跟着别人的节奏走。当有记者问及,中美元首是否将在本周通话时,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回答堪称外交辞令的典范:“元首外交对中美关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引领作用。关于具体问题,目前我没有可提供的信息。”
寥寥数语,既保持了礼貌,又牢牢握住了信息发布的主动权。
纵观整场会谈以及近年来的中美经贸博弈,中方始终保持着一种沉稳从容的姿态。不管美方态度是软是硬,中国都没有自乱阵脚,而是按照自己的发展节奏和战略定力从容应对。
【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
在谈判桌上,中方代表在关税、出口管制等关键问题上据理力争,明确告诉美方:中国不会在原则问题上做无原则的妥协。
至于中美元首会不会通话?什么时候通话?还是要看我们自己的安排。
有意思的是,美方代表贝森特在会谈后,称新商业条款“两全其美”,却迟迟说不出具体好在哪里。谈判过程中双方明显经历了多轮“拉锯”,中方态度强硬,要求美方在关税和出口管制等领域作出让步,而美方则话中有话地表示“有三年半时间降低双边贸易脱钩风险”。
然而刚谈完没多久,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就迫不及待地,就对中国加征关税的问题做出回应。
他煞有介事地宣称,除非欧洲国家先对中国和印度加征高额关税,否则特朗普政府不会单独行动。这番话表面上是设条件,实则是美方精心设计的“甩锅”戏码。
【美财长称美国不会单独对中国加税】
此前,特朗普政府已经向欧盟、北约及七国集团轮番施压,要求它们对中国等购买俄油国家,加征高达100%的关税。其目的再明显不过:既想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在能源问题上让步,又想拉拢欧洲盟友共同围堵中国。
如今美方一再强调只有欧洲先动手自己才会跟进,这不过是一个能让自己下的来台的借口罢了。特朗普政府既想遏制中国,又不敢独自面对后果,只好把盟友推到前面当“挡箭牌”。但问题在于,美国自己都不敢轻易对中国动手,它的欧洲盟友又怎会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更不用说,当下美国自身正深陷多重困境,经济与国内局势都不容乐观。
【美国目前正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经济上,美国过度依赖金融和消费的增长模式,弊端尽显,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制造业竞争力不断下滑。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历史纪录,通胀压力持续,消费者信心指数徘徊在低位。
国内局势方面,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极化严重,各类抗议活动此起彼伏。特朗普政府在国内问题上力不从心,甚至为了转移矛盾,不断在外交上制造事端。特朗普此前甚至宣称,必要时将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这足以表明美国国内局势已经相当紧张。
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之下,特朗普政府若还贸然与中国撕破脸,无异于自找麻烦。这也是为什么美方一而再,选择延长“休战期”的原因之一。
【特朗普政府不敢和中国撕破脸】
过去几个月,中美之间形成了“加关税—谈判—达成阶段性协议—延缓关税”的循环模式,这本质上是一种拖延和博弈策略。因为双方分歧太大,短时间内彻底解决关税问题根本不现实,而“全面摊牌”对谁都没有好处。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次谈判只是过渡性的,关键在于接下来的元首通话和11月10日的关税节点。延长“休战期”是为后续更大范围的谈判争取时间。
不过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中美能够维持不升级对抗的局面,已经是不小的成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总的来说,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不仅关乎两国利益,也影响着全球格局。中国始终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愿意与美国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但如果美方一意孤行,执意采取对抗措施,中国也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捍卫自身利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