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京报网报道,英国《金融时报》爆出猛料,欧盟内部正酝酿对中国实施所谓“二级制裁”,理由是要阻止中国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巧的是,这一切恰逢特朗普通过电话会议直接向欧盟官员开出高达100%的关税要求,点名要求欧盟对中国、印度动手。美国人算盘打得精,想拉欧洲做前锋,自己坐收渔翁之利——但这盘棋,真能顺特朗普的意?
欧盟这次动作,可谓典型的“表面强硬,内心虚怯”。一边跟着美国到处拉帮结派,一边法国、比利时等成员国还在进口俄罗斯能源。嘴上喊着要制裁,手下却没停过买单。美国能源部长赖特早就喊话让欧盟“快断俄气”,欧盟能源专员嘴上答应“2027年淘汰”,可怎么看都像是拖字诀。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自己先受伤,欧洲通胀、能源危机、民怨四起,这还没加上对中印的高关税呢。现在再逼他们对中国、印度加征100%关税,别说老百姓,就是欧盟各国的产业巨头,也得跳出来反对。
欧盟其实明白,对中国撕破脸不是闹着玩的。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无论是德国汽车、法国奢侈品,还是比利时高端设备,哪个行业经得起中国市场说不要就不要?这才是冯德莱恩最头疼的地方。她嘴上喊着战略自主,实际手脚早被美国牵着走。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欧盟被逼表态,但真拿中国开刀,自己伤得最重。
更讽刺的是,欧盟对俄制裁还没见成效,对华制裁的风险却已经摆在眼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说的“援乌1700亿欧元”,还没填上俄乌冲突的窟窿,欧洲各国的财政压力、能源短缺、社会抗议正一波接一波。内部都快乱成一锅粥,还要对中国和印度挥刀,真要一意孤行,恐怕连统一都保不住。欧盟27国,谁都能“一票否决”,匈牙利、斯洛伐克这些还靠着俄气的国家,怎么可能点头?这场“二级制裁”讨论到现在还停留在纸面阶段,就是没人敢拍板。
美国的算盘更露骨。特朗普上台以来,关税成了万能工具。对印度早已下手,8月就把对印关税推到50%,理由也是印度买俄能源“不听话”。对中国则是拉欧盟下水,一旦欧盟先动手,美国再跟着加码,这样一来,欧盟冲锋陷阵,美国渔翁得利,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特朗普嘴上说“美国优先”,实际就是让盟友当炮灰,自己坐收成果。欧盟这次还真是被拿捏得死死的。
中国这边,底气从来都不是嘴上说说。中国能源结构多元稳定,买俄罗斯油气是补内需,不像印度那样还转手倒卖。要真想和中国玩“极限施压”,中国手里反制牌还真不少。稀土供应说断就断,美欧高科技、新能源、航空航天产业得立刻“断炊”。农产品、高端消费品关税随时可以加码,欧盟猪肉刚被中国征上反倾销税,农业利益的痛点被精准击中。历史上中国精准反制美欧早有先例,这种博弈,中国不怕也不惯。
印度这边也不是软柿子。美印关系近年本就复杂,印度一边和俄罗斯加深合作,一边试探着和中俄搭平台。上合峰会莫迪笑着和普京握手,就是给美国看。美国想拉欧盟对印度动手,等于逼着印度倒向中俄。到时候,美欧打压的不是对手,是自己未来的合作对象。
欧美“同盟”表面团结,实际各怀鬼胎。美国推欧盟上前线,欧盟内部一团乱,谁都不想成出头鸟。冯德莱恩嘴上喊着“对乌援助、对俄制裁”,背地里还得盘算自家民众、产业、能源安全。特朗普算计得再精,也得看欧盟愿不愿意当“冤大头”。
更何况,中欧贸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断链的后果谁也承受不起。中国的反制早已准备好,欧盟一旦真下场,损失的绝不仅是中国市场,还有全球产业链上的主动权。美国坐山观虎斗的策略,短期看似聪明,长远看只会让自己更加孤立。对于中国,制裁和压力只会逼出更强的独立能力和创新动力。历史早就证明,谁想靠围堵遏制中国,最后都要为自己的短视埋单。
特朗普的打法已经变得更为激进,但他打的算盘终究难以如愿。欧盟面对美方压力,进退维谷。中国手握反制王牌,印度也不再唯美是从。美欧中印多边博弈日益复杂,全球供应链和贸易格局正迎来新一轮洗牌。谁能笑到最后,不取决于谁喊得最凶,而看谁能在混乱局势中,守住真实的利益和底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