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买不起,医生被投诉!
一种基础的临床急救药,价格竟被人为操控暴涨282倍。
幕后黑手郭相国,一个看似普通的“药贩子”,竟能让四大药企言听计从,联手制造“药荒”。
近日,随着3.62亿罚单的公布,这起垄断黑幕终于被彻底撕开!
2025年6月13日,一则重磅消息震动了整个医药圈。
天津市监委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开出了3.62亿元的天价罚单。
4家药企被罚,幕后操盘手郭相国被顶格罚款500万,还有4名企业高管每人被罚60万。
这是医药行业反垄断首次实现“组织者+企业+责任人”的全链条追责。
而引起这场行业震动的核心角色,其身份令人意外。
他叫郭相国,既不属于任何医药公司,也没有什么官方背景,就是个普通的“药贩子”。
但就是这么个人,却让4家行业龙头企业乖乖听话,联手垄断市场。
事情要从2021年10月说起。
当时武汉举办了一场医药交易会,郭相国在会上盯上了津药药业的一位高管。
他没绕弯子,直接跟对方说,咱们别再打价格战了,一起整合渠道把价格抬上去,大家都能多赚钱。
没想到,这番话还真打动了这位高管。
有了津药药业的牵线,郭相国认识了联环药业、仙琚制药和国康瑞金制药的负责人。
2021年11月20日,他在天津组了个局,把4家企业的代表都叫来开会。
几个人商量后决定:春节后一起断供,然后涨价。
为了避免被查,他们约定企业之间不直接联系,所有事都通过郭相国传话。
不过,这个看似顺利组建的联盟,一开始却并非铁板一块,仙琚制药对垄断涨价的事有点犹豫。
当时仙琚的代表直言,这种垄断涨价的事风险太大。
一旦被查,企业的名声就毁了,以后的发展都会受影响,所以一直没松口。
但郭相国没放弃,他跑到浙江,一次次拜访仙琚的董事长和销售总监。
为了让对方相信自己的决心,他还自掏腰包大量收购原料药,故意制造市场缺货的假象。
看到郭相国这么拼,仙琚制药终于松了口,垄断联盟算是彻底成型了。
联盟稳固后,他们一直在等待一个垄断的绝佳时机。
2022年3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被列入新冠诊疗方案,市场需求猛增。
4家企业按照约定,同时停止对外供货。
下游的制药企业急坏了,到处找货都找不到。
市场一缺货,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原本8000到9000元一公斤的原料药,最高涨到了3.8万元。
注射液的价格也跟着飞涨,从几毛钱涨到98.76元。
这种垄断局面持续了两年之久,直到2024年3月监管部门介入才被打破。
这两年里,4家企业靠垄断赚了1.09亿元的违法所得,可代价却是无数患者和医院的困境。
有个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地塞米松。
以前每个月药费就几十块钱,完全能承担得起。
可价格涨了之后,每个月药费一下子变成了一万多。
家里实在扛不住,只能被迫减少用药剂量。
结果病情反复,原本能正常生活,后来连下床都费劲。
还有些危重症患者,要么买不到药,要么买不起,眼睁睁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患者面临用药难题,医院的处境同样艰难。
医院的药剂科主任为了保证急救用药,不得不托关系跨省找货源。
即使价格高得离谱,也得咬牙买下来。
有位急诊科医生说,那段时间他一天最多能接到6起投诉。
患者看到药价涨这么多,都觉得是医生拿了回扣。
不管怎么解释“医院没有定价权”,对方都不信。
有时候患者情绪激动,还会拍桌子争执。
为了保障这种急救药的供应,医院不得不压缩其他药品的采购,正常的诊疗秩序都被打乱了。
为啥原料药这么容易被垄断?其实原因很简单。
首先是门槛太高,小企业根本进不来。
光是现场核查和注册检验就需要200个工作日,建一条合格的生产线要投入上亿资金。
而且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处理这些废弃物的成本也很高,很多小企业根本承受不起。
这就导致很多原料药品种,全国只有两三家企业能生产,甚至有些是独家生产。
根据统计,超过一半的原料药品种,生产企业不超过3家,还有四分之一是独家生产。
企业少了,联手操控价格自然就容易了。
除了市场天生的寡头格局,政策层面的连锁反应也为原料药垄断埋下了隐患。
药品集采让很多常用药降价了,这确实减轻了患者负担。
但下游制药企业利润少了,就会向上游原料药企业压价。
原料药企业利润越来越薄,有些企业就动了歪心思:与其辛辛苦苦搞研发,不如联手涨价来得快。
好在监管部门及时发现了问题,没有让这种垄断行为继续危害市场和患者。
2024年3月,天津市场监管部门在日常监测中发现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异常,立即展开调查。
调查过程中出现了转机,津药药业为了争取宽大处理,主动提供了郭相国组织垄断的关键证据。
看到有人“自首”,联环药业也坐不住了,跟着交代了情况。
四家企业的“囚徒困境”被打破,整个垄断链条的证据链完整了。
2025年6月,监管部门依据反垄断法作出处罚决定。
这次处罚不仅力度大,还把结果抄送给了医药行业协会,让全行业引以为戒。
虽然这次处罚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多方努力。
监管层面,需要建立原料药价格实时监测系统,一旦发现异常波动立即介入。
同时简化新企业的准入流程,打破现有的寡头格局。
还要定期给药企做合规培训,让他们知道哪些红线不能碰。
不仅监管要发力,政策上也要做出相应调整。
在推进药品集采的同时,要考虑原料药企业的合理利润。
不能让成本压力全部转嫁到上游,否则企业为了生存只能走歪路。
而企业自身,更要转变发展思路,摒弃赚快钱的想法。
毕竟,靠垄断赚快钱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一旦被查,不仅要交巨额罚款,企业声誉也会一落千丈。
不如把精力放在技术创新上,靠真本事赢得市场。
咱们普通人也能出份力,核心就是“及时反映问题”。
要是发现家里常买的药突然涨价特别多,比如以前几块钱,突然涨到几十块。
或者药店总说“没货”,而且持续时间长。
别光着急,可以打12315热线举报,也能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官网上留言反映情况。
这次天津监管部门能发现地塞米松的价格异常,一开始就有群众反映线索。
早发现才能早解决,避免更多人受影响。
药品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救命药不能成为少数人牟利的工具。
这次的垄断案和天价罚单,是个提醒,也是个开始。
只要监管不放松,企业守住底线,普通人多留意、多监督,总有一天,几毛钱的救命药能回到它该有的位置。
这不是奢望,而是大家一起努力就能实现的事。
一个“药贩子”搅动四家大药企,联手垄断,药价飞涨。患者咬牙买单,医院四处找货。罚单虽落地,但救命药不该成生意棋。但愿这场天价处罚之后,药价回归理性,行业找回良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