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拍摄的一段视障人士带导盲犬“芬迪”登泰山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争议。据网友拍摄的多段视频中,两位视障登山者在雨夜身着橙色雨衣、背负行囊爬山,而导盲犬未穿雨衣,冒雨为二人引导路线;期间导盲犬主动靠近主人,还把台阶认成障碍物,用身子挡在主人,却遭到主人用盲杖敲打,示意其向旁边移动。相关画面引发网友对导盲犬使用与养护的质疑。
图源网络
基地暂停“芬迪”使用
当事人回应争议
9月18日上午,“芬迪”所属的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通过官方认证账号发布声明,决定暂停导盲犬“芬迪”的使用,称将派专人专车将其接回基地。
导盲犬大连基地社交账号
9月19日,针对网友质疑,当事人之一王营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回应,“户外出行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虽然我是视障人士,但我也渴望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不想一辈子围着按摩床转。我也希望芬迪能在陪伴我的过程中,去外面活动活动。”此外,她还表示:“这次去爬泰山,是我第一次带芬迪远行。为了爬山,我特意背了个40多斤重的登山包,里面除了我自己用的野餐垫、充气垫、睡袋,还装了很多芬迪的东西——它的专用睡袋、免洗液,还有折叠水盆,专门给它擦身体的吸水毛巾和擦爪子的小毛巾,也带了零食和肉干。我还把一块能让芬迪随时趴下休息的防潮垫捆好,挂在登山包外面。”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发现,一个名为“导盲犬芬迪”的账号,其主页信息显示“芬迪”是一只奶白色的雌性拉布拉多,目前在北京从事相关工作。今年5月,该账号曾发布视频称,该视障人士和导盲犬芬迪一起来爬北京八达岭长城,并提到“不够挑战”,随后就一口气又接着爬到了北12楼,并在视频文案中表示期待有一天会一起爬到泰山顶上。
社交账号
导盲犬培育周期长成本高
需多阶段专业训练
导盲犬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用于帮助视障人士出行的工作犬,它们温顺聪明,常见犬种有拉布拉多巡回猎犬和黄金巡回猎犬。在日常生活中,导航是导盲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它们可以根据指令和手势来引导主人向前走、左右转弯、上下楼梯等,并确保周围没有危险物品。在实际出行中,导盲犬还需要帮助主人安全躲避障碍物。此外,导盲犬还会承担交通指挥的责任,在红绿灯或行人信号灯发出通过信号时,导盲犬要准确识别并引导主人安全通过马路。
郑州市爱心导盲犬服务中心基地负责人关骊表示,导盲犬在交付给视障人士使用之前,需掌握70多个科目:“它们训练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寄养家庭训练;第二阶段为引导训练,结束后会由工作人员戴眼罩,模拟盲人带导盲犬行走的路程;第三阶段是导盲犬与盲人的磨合训练。”
培育一只导盲犬成本较高,训练周期将近2年,费用约20万。关骊透露,此前训练费用多靠个人捐赠,后来开了盲人按摩店,中心有两只导盲犬的训练费用主要来自店铺收入,现在还有全国爱心网友和企业“云养犬”,助力导盲犬训练。此外,中心会对导盲犬使用者进行后续跟踪,包括定期回访和暗访,了解导盲犬使用和健康情况。导盲犬退休后会公开招募爱心寄养家庭安置。
导盲犬能否扛住高强度活动?
多方解读
我国导盲犬资源长期处于稀缺状态。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根据中国盲人协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731万视障人士,而现役导盲犬的数量却仅有400只左右,远远达不到国际导盲犬联盟所认定的1%的普及比例。
对于视障人士能否带导盲犬参与登山这类高强度的非日常活动,广州导盲犬学校校长、国际导盲犬导师李苑甄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这一问题无法通过网络视频简单判定“可行”或“不可行”,需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国外确实有视障人士带导盲犬跑马拉松的案例,但绝非想带就带。”她表示,必须事先考虑犬只的年龄、身体状况,确认其是否经过对应的体能训练,同时还要判断犬只与使用者能否适配这类运动。“若导盲犬髋关节健康,正常爬楼梯一般不会有太大伤害,但爬山这件事,仍需要综合多方面情况来判断。”
据李苑甄介绍,一只导盲犬从8周左右开始培育,到1岁半至2岁左右可正式投入工作。目前她所在的广州导盲犬学校,导盲犬申请人数已超过100人,但并非申请即可获得。“我们会上门家访,从申请人的个性、经济能力、生活状态、兴趣爱好,到其对导盲犬的具体需求,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她举例说明,如果是申请人是运动员,需要导盲犬配合参与马拉松,就必须为其匹配在体能、习性等各方面都适配的犬只,“绝不会随意分配,避免后续出现适配问题”。
李苑甄还提到,为确保视障人士正确使用和照顾导盲犬,学校会要求使用者接受至少21天的共同训练,系统学习导盲犬的照料方法、出行配合技巧等内容,只有通过评估,才能与导盲犬共同生活。后续服务方面,学校对使用者的跟踪也不会间断,“每年至少进行一期回访,广州、北京等地的使用者都常和我们联系,见面也很频繁,所以我们对每位使用者的情况都非常清楚”。
那么,连夜冒雨爬泰山,究竟是否会对导盲犬的身体造成损伤?宠物行为与训练专家吴起认为,对于拉布拉多、金毛等常用于导盲的中大型犬来说,这些犬只虽经训练具备一定运动能力,但长时间、高强度的登山或频繁爬台阶,会带来多重健康风险。“家庭中每天上下四五层楼梯,通常不会造成严重影响,但登山时几千个台阶的连续攀爬,加上犬只难以及时休息恢复,对关节和脊椎会有一定损伤。”
在导盲犬的运动量、运动方式及日常养护上,吴起指出,需结合其工作属性控制运动强度,避免野外高强度活动。登山环境与都市不同,盲人因视线受限,难以及时发现犬只脚掌磨损、被树枝扎伤等问题;且山上人员密集,犬只在上下坡时易被踩踏挤压,这些因素都可能对犬只健康造成影响。
扬子晚报 / 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徐悦 见习记者 鲁玥
校对 胡妍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