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现在这个时代,不管男生女生,都怕选错行。
尤其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选专业可能就是这辈子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它不像富二代,选错了有家里兜底,即便你是天才学霸,选错了专业也可能后悔一辈子。
今天张老师就给大家聊聊五类需要谨慎考虑的专业方向。
先声明,不是这些专业不好,而是它们可能不适合普通家庭、没背景没资源的你。
专业选择
第一类:听起来很美好,但找工作费劲的“万金油”专业
这类专业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等。名字听起来高大上,好像啥都能干,但实际上啥都不精。
比如大部分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基本都是去做销售。
每天打100个电话,被拒绝99次,月底还要担心业绩不达标。你说这工作需要大学四年学吗?高中毕业培训俩月照样干。
这类专业最大的问题是学的东西太泛,没有核心技术含量。
你说你会做市场策划,但企业更愿意找有实际经验的人;你说你懂人力资源,但没哪个企业敢让刚毕业的大学生去管招聘和薪酬。
而且现在这些岗位已经严重饱和了。
一个行政岗位放出来,能收到几百份简历,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生。工资自然高不了,普通城市也就三四千块钱,勉强够租房子吃饭。
如果你家不是开公司的,不能给你安排个管理岗位,真的要慎重考虑这些专业。
不是说完全不能选,但你要有心理准备:毕业后很可能去做销售、客服、行政这些门槛低、竞争大的工作。
当然了,不是说这些专业不能选,如果未来想要混出来,需要你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很强的向上的动力。
退一万步讲,你还可以去考公考编嘛,只不过难度也不小!
第二类:烧钱还不一定烧出未来的艺术类专业
绘画、音乐表演、舞蹈、动画、广播电视编导、表演、摄影……这些专业听起来很专业,但现实却很骨感。
以前同事的孩子,学音乐的,光买乐器就花了十几万,每年学费两万多,还要经常去北京上海找名师辅导,一节课就是上千块。四年下来花了家里三十多万。
毕业后呢?只能在培训班教小朋友弹钢琴,一个月挣四千多块钱。她自己说:“教了三年琴,我已经不爱音乐了。”
艺术这条路,真的太依赖天赋和资源了。
你说你努力,但有的人不仅比你有天赋,还比你有钱。他们可以请最好的老师,买最好的设备,甚至家里直接投资一部戏让你当主角。普通人怎么比?
更重要的是,艺术行业的就业机会真的有限。需要演员的剧组就那么多,需要画家的画廊也就那么几家。
大部分人最终只能去培训机构当老师,或者转行做完全不相关的工作。
如果你不是天赋异禀,如果你家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真的要慎重考虑艺术这条路。别因为一时的兴趣,赌上自己的未来。
第三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学霸专属”专业
这类专业包括历史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法学(非实用方向)、基础理科的生物学化学等等。
它们在大学里听起来特别高大上,讨论的都是人类命运、宇宙真理,但毕业后的就业面却非常窄。
这些专业大多培养的是学者,但社会需要的学者数量极其有限。除非你能一路读到博士,然后去高校或研究所工作,否则大学学的东西很难直接变现。
就拿法学来说,年年教育部亮红牌的专业,不说五院四系毕业的,就算其他比较强的学校的法学专业,如果司法考试考不过,那基本上就跟法律行业无缘了。
而司法考试的通过率只有20%左右,意味着80%的法学毕业生可能要做和法律无关的工作。
这些专业不是不好,而是它们需要你持续深造,需要你读到顶尖。如果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那真的要好好想想。
第四类:时代变了,需求少了的“过气”专业
有些专业曾经很火,但现在却基本有被新技术取代的风险,而且风险很大。
比如英语专业。以前会英语很吃香,但现在翻译软件这么厉害,普通人也能跟老外基本沟通了。
除非你学得非常精,能做同声传译那种水平,否则竞争力真的不大。
再比如财务管理(基础方向)。
现在很多企业的财务工作都被软件自动化了,需要的基础财务人员越来越少。你说你会做账,但可能还不如一个财务软件做得快、做得准。
国际贸易也是这样。以前做外贸需要专门人才,现在跨境电商平台这么发达,个小个体户都能直接跟老外做生意了,企业对传统国贸人才的需求自然就少了。
这些专业的共同特点是:它们教的东西要么已经被新技术替代,要么已经被新模式颠覆。
你辛辛苦苦学了四年,出校门发现学的都是过时的东西,这种感受真的很难受。
选专业一定要有前瞻性,要看清楚未来5年、10年的发展趋势。不要看哪个专业现在火就盲目跟风,等你毕业的时候可能就不火了。
当然这话说的有点托大了,谁能看清楚未来5年,10年的变化呢,最重要的是顺应当下的时代潮流,及时做出改变。
如果你真的已经被这些专业所录取,可以积极求变,比如单纯的英语专业可能不行了,那就英语+法学,英语+国际政治等方向。
财务管理往数据分析这些方向去走,而不是单纯的做账记账。
再不济,你转专业。
第五类:奉献大于回报的“艰苦”专业
这类专业包括地质工程、采矿工程、农学、林学、石油工程、冶金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等。
它们是国家建设必需的,值得尊敬,但确实工作环境艰苦,待遇一般(相对来说,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还是可以的)。
比如学地质的,毕业后可能常年在外勘探,一年有10个月在野外,工资也就七八千块,听起来不少,但那是用与家人分离换来的。
这些专业的就业地点往往在偏远的山区、矿区、海上,远离城市繁华。如果你向往都市生活,想要周末逛逛街、看看电影,那这些专业真的不适合你。
不是说这些专业不能选,但你要真的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自己能不能接受。别凭一腔热血选了,到时候又后悔。
说了这么多“坑”,那该怎么办呢?很多所谓的“坑专业”,其实并非绝对天坑,关键在于 个人能力+发展规划+家庭资源匹配等等。
第一,选专业要看清楚就业前景。上大学不是为了满足兴趣,而是为了找工作吃饭。先解决生存问题,再谈理想。
第二,尽量选有技术门槛的专业。比如工科的计算机、自动化、机械、电子信息、医学等方向,不是说只有工科专业才有技术门槛,文科的会计学,法学也有,只不过想要拥有这些专业的技术门槛,对个人能力要求比较高。
第三,考虑家庭资源。如果你家是医学世家,那学医肯定有优势;如果你家有工厂,学工科可能更合适。别跟自己的背景较劲。
第四,如果录到了不适合的专业,尽早准备转专业。大多数学校都有转专业的机会,虽然难,但总比在一条不适合的路上走到黑强。
特别是咱们普通人家的孩子,试错成本高,一旦发现不适合,一定要尽早做调整。
一次错误的选择,可能要用很多年来弥补。所以一定要慎重,要理性,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