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曲家之一陈钢,90岁高龄依旧笔耕不辍。10月3日,“繁花2025——陈钢交响作品音乐会”将在上音歌剧院上演,他最新创作的《交响序曲——繁花》将迎来首演,这是一曲对上海的浪漫献歌。
9月17日,由“克勒门文化沙龙”、上音作曲指挥系策划的“繁花2025——陈钢交响作品音乐会”发布会在世界会客厅举办。陈钢教授与他的音乐同仁以及众多“克勒门”新老朋友相聚。
发布会上,上音党委副书记徐卫接过陈钢教授向母校赠送的礼物——经典作品之一《红色小提琴》专辑,并预祝音乐会圆满成功。“红色是花样年华时的一抹朝霞,是蹉跎岁月里的血色浪漫,是我们心中永远开不败的玫瑰。”陈钢教授特别诠释了自己对红色的理解。
“60年前那段旋律里的律动,就像上海的心跳。”年届90的陈钢谈及创作侃侃而谈,“上海从来不是一座静态的城市,它永远在生长,永远有新的故事,这和我记忆里的旋律多么像啊!”前些年,王家卫导演电视剧《繁花》的热播,重新唤醒了陈钢这段深埋心底的旋律。“我也想写一部音乐作品《繁花》,去表现上海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于是,60年前陈钢笔下喜剧电影配乐中那段旋律中所展现的鲜活的、滚动向前的都市气息,成为新作主题动机的核心,并与作曲家对上海百年风云的追忆、对城市发展的赞叹、对未来的憧憬相融合,最终谱就为一曲新时代的《交响序曲——繁花》。
为了让这部新作更生动地诠释上海的精神内核,陈钢巧妙融入同为作曲家的父亲陈歌辛的多首经典作品的核心音调。在作品的中部段落,选用父亲创作的《恭喜恭喜》作为主题,再融入《梦中人》的旋律,传递出苦难岁月里的希望微光。陈钢认为,父亲的音乐是上海的声音,而他笔下的《交响序曲——繁花》也是。“让它们在音符里对话,就是让上海的过去和现在紧紧相拥。”
作指系主任周湘林教授代表上音致辞,他犹记40年前在上音校园见到陈钢先生的光景,时光如梭,陈钢先生如今依然笔耕不辍,保持着活跃的思考力和创作生命力。回顾先生的创作之路,总是在守正与创新之间寻求精妙的平衡,作品至今仍能打动当代青年,产生超越时代的艺术共鸣。他衷心祝福陈钢先生的艺术生命如繁花般绚烂。
陈钢教授学生舒乐在发布会现场用钢琴为大家演奏了《交响序曲——繁花》的片段,揭开“繁花”绚丽面纱的一角。华彩的乐章承载着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海之子”对这座城的全部深情和爱意,这是一曲对上海的浪漫献歌。
音乐会不仅是《交响序曲——繁花》的首演,也是陈钢教授数十年音乐创作的一次深情回眸。从1959年何占豪与陈钢合作的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到“红色小提琴”系列中的《金色的炉台》《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再到将昆曲与交响乐完美融合的交响诗曲《情殇——霓裳骊歌杨贵妃》等,他的作品串联起艺术人生,也勾勒出中国当代音乐发展的精彩轨迹。
张冉(上)与黄羽馨(下)在发布会现场演绎音乐会曲目
本场音乐会由指挥家张亮执棒上海爱乐乐团精彩呈现;青年昆曲艺术家张冉将为《情殇——霓裳骊歌杨贵妃》担纲昆曲演唱;小提琴家黄蒙拉、小提琴新星黄羽馨父女同台,他们是著名音乐教育家、小提琴家俞丽拿教授的两代学生,俞丽拿于1956年《梁祝》首演时担纲小提琴独奏,而今她的学生们纷纷闪耀舞台,展现上音精神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10月3日19:30 上音歌剧院
“繁花2025——陈钢交响作品音乐会”
敬请期待!
供稿:作指系
编辑:彭畅
审核:张卓
小音家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