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马德里那边的第四轮谈判刚收尾,特朗普那边就赶紧签了个行政令,把TikTok的禁令执行期限再往后拖三个月,到12月16日。这算是个让步吧,起码让字节跳动喘了口气,继续在美国晃荡。但紧接着,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就跳出来抱怨,说中方在谈判期间宣布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这时机挑得太不地道,不按常理出牌。说实话,这话听着就有点酸溜溜的味儿。
TikTok这事儿从拜登时代就开始折腾了,国会通过那法案,逼着字节跳动卖掉美国业务,不然就得滚蛋。特朗普上台后,本来是铁了心要禁的,但现实总得讲点儿实际。谈判桌上,美方想用这个当筹码,换中方在贸易上松口。结果呢,达成了个框架协议,特朗普签字延期,等于给双方多留了点儿时间谈细节。
为什么让步?说白了,美国企业界压力山大。TikTok在美国有上亿用户,广告收入去年就超100亿美元,要真禁了,影响的不光是中方,还有一堆美国内容创作者和广告主。特朗普这人一向爱玩极限施压,但也知道什么时候得收着点儿。延期到12月,等于把球踢回国会和企业那边,继续扯皮。这步棋走得稳当,至少没让事儿一下子崩盘。
贝森特是特朗普的铁杆儿,2025年1月刚上任财长,背景是华尔街对冲基金大佬,管过索罗斯的钱。谈判刚结束,他就公开说中方公布英伟达调查的时机太巧了,打乱了节奏。这话搁谁听都觉得有点儿站不住脚。为什么?因为就在谈判前两天,9月13日,美国商务部就把23家中国高科技企业扔进实体清单,半导体和AI领域的全覆盖。复旦微电子、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这些单位,直接被卡脖子,限制获取先进芯片。这不是明摆着在谈判前下黑手,制造筹码吗?贝森特抱怨前,得先照照镜子。美方这套极限施压的老把戏,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就开始了,关税战打得鸡飞狗跳,现在换汤不换药。
中方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9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说,初步调查显示英伟达违反了反垄断法。具体是2020年收购Mellanox那笔交易,当时中方批准了,但附加了条件,比如不捆绑技术、不操控价格。结果呢,英伟达没老实遵守,涉嫌在AI芯片市场搞垄断。
中国市场对英伟达太重要了,2023财年,大中华区营收57.9亿美元,占全球21%。市场份额超80%,这霸主地位谁不眼红?中方这调查,搁国外也不是头一回了。2023年,欧盟和法国就突击检查英伟达,指控技术捆绑和价格操控,美国司法部还发过传票。贝森特说“不按常理出牌”,其实是中方学聪明了,反制速度快,两天就回击,不给美方空手套白狼的机会。
中美贸易摩擦,从2018年特朗普加关税开始,就没消停过。第一阶段协议签了,但执行起来磕磕绊绊。半导体这块儿,更是战略要地。美国想卡中国脖子,限制先进芯片出口,怕中国AI赶超。结果呢,中国芯片自给率从2018年的15%爬到2023年的31.4%,2025年估计得破35%。华为昇腾、百度昆仑这些国产AI芯片,已经批量上市场,互联网大厂用得飞起。这进步,让中方有底气反制。美方呢?一边禁高端货,一边琢磨卖“阉割版”芯片,性能砍一半,当谈判筹码。这算盘打得响,但中方不傻,不会白白接招。
贝森特的抱怨,还暴露了美方心态。谈判在马德里,焦点本是TikTok和经贸框架,结果中方一调查英伟达,美方就觉得被阴了。说实话,这挺典型的。美国总觉得自己是老大,别人得按它的节奏走。可贸易是双向的,中方维护企业利益,天经地义。彭博社分析得对,半导体是两国争锋的关键,美方保护主义玩得溜,切断渠道不说,还想占便宜。英伟达股价9月17日开盘就小跌0.8%,华尔街交易员直挠头。中国要是真罚款或限购,英伟达业绩得打折。黄仁勋这CEO,估计得头疼了,得赶紧找特朗普聊聊。
这事儿还牵扯全球。欧盟盯着呢,继续查英伟达,怕垄断波及欧洲市场。日本韩国半导体厂,夹在中间难做人。中国自给率升,全球供应链得重塑。特朗普政府,得掂量掂量。贝森特管财政,得多想想民生。通胀还没稳,贸易战再起,选民不买账。
这谈判刚结束,路还长。特朗普让步是好兆头,但抱怨声起,说明摩擦没完。但大国间,得讲规矩。中方不按“常理出牌”,其实是按规则办事。美方多点儿诚意,少点儿小动作,大家日子都好过。希望下轮谈,能多出实质,别再这么你来我往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