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马德里,中美第四轮的正式谈判已经开始了。美方一边,仍由财长贝森特领头,在14日当天和中方团队展开了约6小时的会谈。
从过往的谈判经历来看,谈判中途接受采访时,美方多多少少会透露一些进展,在前三轮谈判期间,美方就曾多次透露谈判还是比较顺利的。然而这次却没有,在离开会场的时候,贝森特只对当场记者说了一句“我们明天早晨会继续谈判”,就走了。由此来看,截至当下中美之间应该还在僵持。
(中美谈判)
对于这一轮谈判,特朗普政府已经明确划定重点,首先关税问题是必然要谈的,但是在过去几个月里,特朗普政府不断释放信号,表示对当下的状态很满意,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国并没有要在这一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的准备。
而中方这边,上次和美方定下延期90天,所以11月份才是到期日,在美方不做出让步的背景下,中方自然也不会让利。所以可以预见的是,这一次双方讨论关税问题,主要目的就是维持当前的状况,避免谈判和进展陷入停滞状态。
其次另一个谈判重点,就是TIKTOK了,美方对于这个问题的核心诉求,就是强制字节跳动剥离TIKTOK美国业务,而中方则要求美国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反对经济问题政治化。
在这一点上,中方是手握主动权的一方,特朗普也始终被吊着胃口。
对特朗普来说,其在这个问题上的急切态度,是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首先就是国内法律和政治层面的压力。美国国会之前就通过立法,要求中方企业在今年1月前剥离其美国资产,特朗普上台后虽然多次延期,但是法律压力也始终存在,这就要求他得向国内展示一个解决方案,否则可能被政治对手抓住弱点,批评他执行不力。
其次,TIKTOK在美国拥有超过1.7亿的用户,且大多是年轻人,特朗普一方面不希望得罪这些潜在选民,另一方面也忌惮直接禁用TIKTOK引发的广泛民意反弹和社会影响。
(特朗普)
为了在这个问题上能成功逼迫中方让步,在本月12日的时候,也就是中美谈判的前两天,美商务部突然就宣布,要对多家中国企业实施制裁。
对美国来说,这已经是其近几十年里频繁使用的施压手段了。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突然的制裁打乱对方阵脚,迫使对方陷入被动回应的境地,好让美国从一开始就定义了谈判的议题和节奏。再加上制裁意味着对方每拖延一天,就要承受一天的经济损失或政治压力,美国的目的就是让中方觉得,谈不下去的代价远高于让步的代价,从而心甘情愿地坐上谈判桌并按照美方的思路来谈。
但对于中方来说,我们和美方交手多年,已经很清楚美方的套路了。在美方这一番操作后,我国商务部当场质问美方意图,并在美方对中企实施制裁的第二日,连续出手发布两份调查公告,宣布要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对美方实施了精准打击。
可以说,美方霸权主义这一套,在中方这里已经毫无威慑力了。
至于TIKTOK问题,时间是站在中方一边的。通过这个问题,中方完全可以观察美方是真心寻求解决问题,还是仅仅想进行政治表演,接下来美方的每一步动作,都会暴露其战略意图和内部矛盾,为中方处理其他更关键的议题,比如芯片和台湾问题提供参考。
此外,中方也可以借此来实现联动反制,把TIKTOK议题嵌入更大的博弈框架下,比如将其与稀土出口、农产品采购、高科技产品准入等挂钩。美方在TikTok上施压越狠,中方在其他领域的反制就越有理有据。这迫使美方在打压TikTok前,必须权衡自身在其他领域可能付出的代价。
(美财长贝森特)
总结下来,TikTok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中美博弈的一个小窗口。中方不用急,借着这个窗口看清美方的套路,再用联动反制让美方算清代价,同时还能争取国际支持、制定有利规则。而美方越着急打压,越会暴露自己的霸权和内部矛盾,最后只能自己吞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后果。
当下,韩国外交部已经表示,将在本月17日派外长来华访问,主要目的就是邀请中方领导人参加10月在韩国举行的APEC峰会。而美方早有透露,称特朗普以及高级顾问已经为出席这场活动做准备了。所以到时候不排除中美元首会面的可能性。而到时候,若美方能展现出一定的诚意来,中方也必定不会让美方空手而归。
总之,中方这种冷静和战略耐心,体现出的是中方在外交博弈中日益成熟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策略思想,不随美方节奏起舞,而是主动塑造于己有利的博弈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