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性,因为孩子确诊了孤独症,事业停摆,是不是就再也回不到意气奋发的样子了?
这是36岁小小妈妈的心结。
但是,你只要稍稍往岩石缝中投去目光,就会发现,那一粒种子还在。
风吹雨淋中,种子吸水膨胀。在一个晴天,阳光照射下,她终于破土而出。
小小和妈妈
1.
谱系妈妈
也想开出自己的花
“我本来还挺优秀的,现在同龄人的事业都比我好。”小小妈妈不甘地说。
上学、结婚、生子,34岁之前,她拿的完全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剧本。
完成二胎的KPI后,小小妈妈想重返自己热爱的职场。
随着大女儿小小在上小班前夕确诊中度自闭症,她的职业生涯彻底中断,好不容易从“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的迷思中回过神来,她开始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孩子的干预上。
第一年,夫妻俩到处跑机构。机构采用的是传统的行为主义干预模式,进步不大,还花了很多钱。 第二年,夫妻俩只能选择医院干预。同时,小小妈妈在幼儿园当孩子的影子老师陪伴她,钱是省了不少,但是对孩子的进步情况,觉得“还是有些慢”。 第三年,“我们就着急了。去打了几次营养神经的药,但对ASD的核心障碍,社交,好像也没有明显的变化。”小小妈妈说。
没工作的时候,手心朝上,问家人伸手要钱,让她感到很有压力。
她也为自己感到惋惜:
“我36岁了,回老家的时候,和同学比起来还是很着急、焦虑的。明明起点是差不多的,人家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领导,都很优秀,但我现在呢,就这样子,孩子又不好。”
小小妈妈接受过一家公益机构的心理咨询,当时她问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如果家里有这样的特殊孩子,父母怎么样才能够打开心扉地去带她??”
另一个问题就是:“我的职业生涯怎么就突然断了?”
心理咨询师当时提了一嘴:“要不去那种干预机构去做行政老师?有的很优秀的还可以去做康复老师。”
那个时候开始,她动了在这个领域“做些什么”的心思。
2.
理论学了不少
但机构纷纷向她关上了大门
小小妈妈开始一边带孩子,一边挤出时间去考各种特教证书。
听说哪家的理论实操性很强,她马上去学,想到要为以后小学陪读做准备,她还考了影子老师的证书、公共营养师证书...
小小妈妈一边带两个孩子,一边考出来的证书
但想做康复师,还真挺难的。
“首先是没时间。小小还需要有人陪着她,很多机构根本不会让这样一个‘没时间’的妈妈来机构当康复师。另外做康复师还很需要实操能力,但我好像也不是那么厉害的妈妈,需要有人指导。”她沮丧地说。
一次求职时,她尝试向机构负责人表达了想学习实操的愿望,想到教室里去观摩,机构负责人一听这话,突然就好像变身成了保密局的工作人员,冷冰冰地说:
“去教室里去观摩学习?我们不建议。”
也是,自家的独门秘籍,怎么能够轻易给别人看呢?
想入这一行,“家长”身份反而成了阻力。
摆在她面前的障碍有:孩子谁来干预?实操能力在哪儿可以受到指导和练习?
3.
天下真有这样的好地方?
孩子能得到干预
家长能练习实操
小小妈妈最初注意到“暖星”,是因为泽轩的视频。看着几乎没有主动语言的自闭症男孩,在老师帮助下一点点进步,她被深深打动了。
“暖星的老师,老秦和李如,看起来特别会和小孩玩,最关键的是——我能感觉到他们对这种孩子没有一点嫌弃,特别柔和。”
那种氛围,让她感到安全。
泽轩家视频截图
后来,“暖星”与复旦大学合作推出了家庭干预指导师课程。
这门课是暖星和复旦大学老师共同合作的课程,线上直播学习,线下在复旦大学学习,是围绕发展心理学和ASD干预两大主题开展的系统培训认证。了解儿童发展全貌的同时,教老师和家长如何在生活中干预孩子。
她立马报了名。
“基本上就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学习,深入学习暖星的各种理论。”小小妈妈说。
学习的时候,她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学生时代那个很有力量的自己,不断在学习和进步,心里也没那么焦虑了。
虽然之前学习了很多证书,但她一直有一个疑惑:在生活中用不上,也不敢去实操。暖星的理论让她觉得自己可以在生活中用出来。
没想到,不久之后,一个让她真正上手实操的机会华丽丽地到来了。
今年6月,小小被选为复旦×暖星有效性实验中,实验组的孩子,开始了为期20天,每天3小时的密集干预。
免费的支持大大减轻了她的经济压力。而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她看到了真正的“回应”:
刚见到陌生人时,小小会害怕。头三天,她一直像考拉一样抱着负责的老师——橘子。橘子老师很瘦,小小却是实验组里最敦实的孩子,但只要小小要求,她就会抱她,从不拒绝。
“我能感觉到,那是发自内心的爱。”
橘子老师情绪稳定、淡然却踏实,恰恰给了小小最需要的安全感。
“她没有夸张的表情,是一种低频而稳定的陪伴。虽然情绪起伏不大,但总能精准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和她玩到一块。我觉得特别适合我们的孩子。”小小妈妈说。
橘子老师和小小
第一周,小小开始尝试拒绝,说“我不”;
第二周,她出现了主动语言,会说应景的话;
第三周,她学会了分享。
尽管路程遥远,单程近3个小时,小小毫无“怨言”,下了地铁就蹦蹦跳跳地去暖星。
更重要的是,在老师干预的时候,小小妈妈每天陪伴小小,可以进教室观摩。
小小妈妈在教室学习观摩视角
学会了方法后,她在生活中,发现她能把理论用出来了。
“现在我学了暖星的方法,能和小小玩起来。她的状态也很好,就像我的NT小女儿一样,主动来找我,会去看我,会来和我分享。我相信接下来的最起码5年的时间里,我肯定会有很大的变化的。”
在实验进行的时候,在机构其他教室里,也进行着暖星新老师的实操培训。因为之前有学习暖星家庭干预指导师课程的“履历”,小小妈妈也被允许参加培训,练习实操。
“很少有机构像暖星一样,让家长去学,我很感谢暖星给予我机会。”
她记得自己当时干预的是一位进阶1水平的小朋友。
“当我发现自己可以敏锐地get小朋友的需求点和乐趣点,给他提供支持与回应,可以愉快地玩耍20分钟以上,小朋友也有回应我时,我很感动。”
进了暖星的大门,她收获了家庭干预的理论、免费干预的机会、实操的练习场,这让她从此坚信自己可以做好家庭干预。
4.
这朵花
正在慢慢绽放
小小妈妈知道,太多家庭,因为经济上的压力,都在寻求一条性价比更高的干预路径。
她和很多普通家长一样,将家里厨房、大自然、超市作为干预场所,在幼儿园陪读。
这样如果做好了,省钱又有效果。
逛超市 厨房切菜 大自然运动
“我想带动更多的家庭做好家庭干预。”她说。
在暖星学习了家庭干预,让她有了信心,也想要分享出去,让大家看到,家庭干预,这条路是可行的。
现在,她即将在临港的一家机构兼职——不是做全职的康复师,而是在机构集结一起想做家庭干预的家长们,共同探讨,精进自己的实操能力。
“我知道我做得并没有多好,做得比我好的家长太多了,我只想告诉同样在践行家庭干预的家长,你不是一个人。”
小小妈妈通过暖星×复旦有效性实验,让自己的事业心有了归宿——在上海的临港地区普及自己所学到的家庭干预方法,让我们祝福她。
小小参与的研究,第四期正在招募中,就在上海、北京暖星之家。最后几个名额,不要错过。
不知你会开启什么样的惊喜旅程呢?
(以下是招募信息↓)
5.
想知道更多招募信息?
本研究已通过复旦大学伦理委员会严格审批(批准号:FDU-SSDPP-IRB-2025-1-128),将全程遵循科研伦理规范,保护参与者权益。
招募信息如下:
复旦大学自闭症儿童社交干预研究
招募家庭参与
一、研究背景与资质
由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持的科研项目《神经多样性视角下自闭症儿童社交动机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已正式启动。
本研究旨在探索符合自闭症儿童需求的社交干预模式。该干预模式与传统“矫正”模式不同,更加关注儿童内在动机与主体性,以儿童兴趣为导向,以促进社交沟通技能自然涌现为干预目标。
前期试点数据显示,参与干预的儿童在社交主动性、社交沟通以及游戏能力上显著提升。
二、招募对象
我们需要您的孩子满足以下条件:
✅ 年龄2-6周岁,确诊为自闭症谱系障碍(需提供诊断证明);
✅ 无严重共病(如癫痫、重度智力障碍)或感官运动障碍;
✅ 家长与孩子需在上海、北京线下参与研究,包括基线评估、随访评估,以及 20天密集干预(课程可选上午上课或下午上课。上午课程8:40开始,共2节课,每节课1.5h;下午课程13:30开始,共2节课,每节课1.5h);
✅ 家长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承诺配合完成研究流程(密集干预+跟踪随访评估,研究总时长约6个月)。
三、研究流程与分组说明
1. 整体流程
步骤
内容
时间与地点
① 报名与初筛
家长填写问卷,研究团队审核是否符合条件
线上提交,
1-3个工作日予以回复
② 基线评估
线下参与一系列免费专业评估(智力、社交动机、语言能力),时长约2.5小时
上海、北京,审核结束后第一周
③ 随机分组
通过计算机系统将家庭随机分配至实验组或对照组,确保公平性。
基线评估后1周后通知分组情况
④ 20天密集干预
仅实验组接受环境适配型干预(每日2次,每次1.5小时),连续20个工作日;
对照组无需接受20天密集干预,维持日常干预即可。
上海,北京预计2025年10月9日左右开始
⑤ 跟踪随访
干预后3个月、6个月免费复测(需线下参与),持续追踪孩子发展。
上海、北京。首次随访2026年2月中旬开始,末次随访来年预计4月开始
2. 分组说明
随机分配:分组由计算机程序随机决定,家长不可自主选择,以确保研究科学性。
实验组:在维持常规干预基础上,增加回应儿童感官需求且以儿童兴趣为导向的干预(如跟随孩子兴趣设计游戏,无强制行为矫正)。
对照组:无需接受干预,但仍可免费获得一系列专业评估(智力,社交表现,社交动机,语言),研究结束后可以选择接受与实验组相同的干预课程。
四、家长与孩子的获益
免费提供20天密集干预课程(仅实验组,由具有资质和多年经验的干预师全程进行环境适配型干预),另有价值5000元的专业评估,以及长程跟踪随访;
每次线下参与评估发放100元交通补助(基线评估及随访时均可领取);
定期获取孩子的能力发展报告及专业干预建议;
干预期间提供家长指导手册,帮助家庭延伸干预策略;
五、报名方式
1.可以先填写问卷,
等待暖星研究小助手联系您
扫描二维码进入问卷
2.或您也可以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咨询暖星研究助手(工作日9:30-17:30)
温馨提示:本次研究不招收正在接受、或近期接受过暖星之家或暖星到家(含云到家)服务的家庭。
线下地址1: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188号
线下地址2: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湖光中街8号院(桔子酒店院内东南角)
六、常见问题解答
Q1:外地家庭是否可以参与?
A:本研究需家长与孩子全程线下参与(上海、北京本地或可自行解决住宿的家庭优先)。
Q2:干预地点在哪?
A:基线评估及随访评估场地由复旦大学合作单位暖星社区提供,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188号。北京市朝阳区(望京)湖光中街8号院(桔子酒店院内东南角)
Q3. 干预时间是否灵活?
A:若被分配至实验组,干预时间为工作日上午、下午固定时段(如9:00-10:30,11:00-12:30,14:00-15:30,16:00-17:30),需家长协调时间。
Q4:随访评估如何进行?
A:随访评估共两次,一次在干预开始3个月后进行,一次在干预结束6个月后进行。评估时需家长与孩子线下来到干预场地,接受专业评估(语言,社交表现,社交动机),并报告过去三个月的日常干预情况。
Q5:为什么要提供常规干预信息?
A:儿童在参与研究期间可能同时接受其他干预服务。收集这些信息能帮助研究人员区分本研究干预与其他干预的效果,确保结论科学可靠。
Q6:若被分到对照组,孩子能否后续体验实验组干预?
A:研究结束后,会提供给对照组家庭干预手册,对照组家庭也可接受实验组干预(可选,非强制)。
七、伦理与隐私保障
1.秉持自愿参与的原则,家长可随时退出研究;
2.所有信息加密处理,仅用于科学研究;
3.本研究经复旦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可索要查看。
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
欢迎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
期待您的参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