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追求诗和远方,没钱,只能穷游。住廉价旅店,尽量自己做饭。
我又不会做饭还特别懒,于是折腾出一堆万般凑合的黑暗料理。
因此常被外国人质疑:“一个中国女人居然不会做饭?!”我只能回答:“会的都在家给老公孩子做饭呢,就我这种不会做饭嫁不出去的才能满世界转!”
他们的另一个质疑是:“你真的是中国人?居然不会骑自行车?!”
2012年,在新西兰基督城,我第一次住青旅,第一次在旅店做饭。
做了啥?煮了一包方便面!还厚着脸皮摆在苏格兰小哥做的通心粉旁边拍合影。(左图)
人家只好摆出“尴尬却不失礼貌的笑”!
不过后来我努力在方便面里加配料,看右边这碟,色香味,至少占了第一样!
在印尼,我做的最多的是这种超级懒人营养大餐,就是把土豆、胡萝卜、葱头、火腿、黄瓜等一切能吃能切成丁的和大米一起蒸。
低盐、低热量、几乎无油,营养丰富,而且做一大锅够吃两天。只是品相不佳,还费电!
当地人教我一个妙招:吃完一顿,剩下的留在锅里,加热一下调成保温模式,别断电别开盖,在赤道不远的棉兰也能保证三天不坏。
后几顿我有时也会炝个锅、打俩鸡蛋炒一炒,好歹换换口味。
偶尔也炒个菜,看颜色,也不错。论营养,也不少。而且素淡,不会发胖。
在印尼,可能是我高考后最苗条的时光。除了吃得清淡,还因为在热带出汗多消耗大。
在青旅,我经常把能找到的食材一锅烩,主打一个营养全面。
西红柿黄瓜胡萝卜是主力,荤食就是香肠火腿,从不买鲜肉,做着麻烦,还弄一手腥。
我有时买玉米和豆子罐头,不新鲜,但开盖直接下锅,图个省事。只是如果不慎买个不是一拉罐的,开起来就悲催了。
主食多是面包或饼(在中东聚居区的商店里更容易找到),有时直接炖在菜里,入味。
我爱买黑面包,相当于国内的全麦面包,偏硬,有点儿酸,货真价实,还有浓浓的怀旧意味。
出国,我通常带两三包方便面。
一是预备到了第一个店饿了来不及买食材,可以直接下锅。二是国外方便面很多,但多是泰国韩国产的,面不如咱的筋道,调料更是少得可怜。
如果在青旅听到厨房里忽然传出一阵咳嗽声,多半是有人往方便面里倒调料粉时被扑出来的给呛着了。而且这人七八成是亚洲人。
不过有一回我带的是螺蛳粉,这是面向全国卖的半成品,几乎没臭味,我这个纯北方人也能接受。
吃了数日黑暗料理,坐在某家店的阳台上,望着夕阳,吃碗不是家乡但至少算是祖国的食物,还是挺惬意的!
西方的通心粉花样多,特便宜,也是我的一大选择。
煮熟通心粉要很长时间,所以我经常煮一锅,然后加不同配料,炒着、炖着吃两三顿。
不过也有例外。在西班牙某市小店里,我煮了一小锅,旁边女士见我一个人,还好心地提醒“那边拐弯有个冰箱”。
黑白无常
不一会,她再回头,惊讶地见我把整锅全吃光了。我赶紧解释:“我刚从车站赶过来,没顾上吃早饭,饿了!”
可晚饭我又吃了这么多,不幸又被那位女士看到。我只能尴尬一笑,总不能说“中午我没顾上吃饭”吧。
比萨在中国算西餐,小贵。但在西方,哪怕是高消费国家,超市里的半成品也实惠得让人感动。
做比萨还很简单,放微波炉里转转就行。
不过有一回,我把比萨放进微波炉就去洗漱,回来时店员好心地提醒:那比萨是生的,得用烤箱烤——我已经替你放进去调好温度时间啦。
那好像是在爱沙尼亚,盒子上没有英语,我读不懂。
图中的比萨是超市买的,右边的汤可是我自己做的,嘿嘿。
我出国,总带个野营小锅(右图)。轻得几乎没有分量,放在火上能当锅用,端下来就是个大碗。
它还可以当容器,装些怕挤怕摔的小玩意儿,特别实用!
不过只带这一个,通常只用来喝汤,主食或菜还得用公用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