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全球债务违约频发、部分国家屡次拖欠外债的背景下,一个中亚内陆国却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何为“言出必行”。
2
这个总人口不足800万、国土面积尚不及中国新疆一半的小国,在2021年主动提前还清了欠中国的全部81亿美元贷款。
3
更令人瞩目的是,该国不仅履行了还款义务,还积极推动与中国深化合作,并献上了一份价值超百亿的战略大礼。
4
那么,这个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它所承诺的合作红利,又包含了哪些关键内容?
5
沙漠之国的能源困局
6
自1991年脱离苏联独立以来,土库曼斯坦的发展之路充满坎坷。
7
尽管这片被卡拉库姆沙漠覆盖的土地拥有世界第四大天然气出口量,且坐拥全球第二大规模的加尔金内什气田,资源禀赋极为优越。
8
但资源优势并不等于经济实力,若无法实现开采与外运,这些埋藏于地下的“蓝色财富”便只能沉睡。
9
当时的土库曼斯坦面临三重困境:缺乏先进钻探设备、没有成熟的天然气处理技术、同时财政拮据难以支撑大型基建项目。
10
作为深居内陆的国家,其能源出口通道更是受到严重制约。
11
北有俄罗斯的传统垄断,西邻伊朗的地缘挤压,南面中东势力阻挠跨境管道建设,就连设想中的里海海底输气线路也因多方博弈最终搁浅。
12
在寻求突破的过程中,土库曼斯坦曾寄希望于欧美能源企业,但对方开出的条件极为严苛。
13
不仅要求独占气田开发主导权,还试图将其卷入复杂的国际政治阵营之中,附加一系列非经济条款。
14
15
正当这个沙漠国度陷入孤立无援之际,中国伸出了真诚而务实的援手。
16
不同于某些国家将援助与意识形态挂钩,中国提供的不仅是资金支持和先进的沙漠作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坚持“零政治干预”的合作原则,赢得了土方的高度信赖。
17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中国向土库曼斯坦提供总额达81亿美元的长期贷款,专项用于加尔金内什气田开发及一条横跨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直达中国的跨国天然气管道建设。
18
作为回报,土方承诺初期每年向中国稳定供应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并同步启动阿姆河右岸天然气综合开发工程。
19
尤为关键的是,合同中明确写入“照付不议”机制——即无论中国市场需求如何变化,中方都将按约定数量和价格采购天然气,极大增强了土方的投资信心。
20
这种“中方出资建设施、土方供气还本息”的协作模式,成为两国战略互信的基石。
21
然而,签约只是起点,真正的考验才刚刚拉开序幕。
22
沙漠中的奇迹
23
要在极端环境中打造世界级能源工程,难度堪比登天。
24
卡拉库姆沙漠夏季酷热难耐,地表温度可达50℃以上,冬季夜间气温则骤降至-20℃以下,昼夜温差极大,对人员作业与设备运行构成严峻挑战。
25
更为紧迫的是,整个项目工期被压缩至短短18个月,需完成超过1万公里的跨国管道铺设,同时配套建设气井群、集输系统与净化厂。
26
面对这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工程团队展现出惊人的组织力与创新能力。
27
他们不仅手把手培训当地技术人员掌握现代化钻井工艺,还自主研发出适用于流动沙丘区的防风固沙技术,确保管线基础稳固;并建立起全天候物流保障体系,保障物资高效运输。
28
最终,项目提前完工,创造了业界公认的“阿姆河速度”,被誉为沙漠中的工程奇迹。
29
2009年底,中国、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四国领导人共同出席通气仪式,标志着中亚天然气管道正式投入运营。
30
自此,土库曼斯坦成为中国最大的管道天然气供应国,每年输送量稳定在400亿立方米左右,相当于可满足北京市1.2年的居民用气需求。
31
该项目直接推动土库曼斯坦外汇储备增长三倍,GDP连续多年保持约6%的增长率,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32
民众月均收入从原先不足百美元跃升至800美元以上,到2021年,人均国民总收入突破1万美元大关,成功跨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33
经济发展带来的改变深入社会肌理。
34
首都阿什哈巴德相继建成现代化国际机场与国家级体育中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35
全国城市化率由45%攀升至68%,基础设施覆盖率大幅提升。
36
过去偏远村庄的孩子上学要步行数十公里,如今多地已建成标准化学校,教育资源逐步均衡化。
37
可以说,对华天然气出口已成为土库曼斯坦的“国家生命线”,带动了整体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民生全面升级。
38
虽然国家经济逐步走上正轨,但那笔高达81亿美元的贷款依然存在,这笔金额相当于其当年GDP的四成。
39
这样一个资源型经济体,是如何做到如期偿债的呢?
40
按时还款之路
41
土库曼斯坦采取了一种极具智慧的偿还方式——以天然气折价抵债。
42
按照协议安排,土方每年从对华出口所得中提取固定比例资金,专门用于偿还贷款本金与利息。
43
这种“以气还贷”的创新机制既保障了还款来源的可持续性,又避免了因外汇短缺造成的支付压力。
44
更加难得的是,即便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土库曼斯坦始终信守承诺,从未出现任何一次延迟支付记录。
45
数据显示,自2009年管道通气至2021年债务结清的十二年间,土库曼斯坦对华天然气出口占比长期维持在总出口量的九成以上,成为中国市场最稳定的供应伙伴之一。
46
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使巨额债务得以逐年消化,最终实现全额清偿。
47
2021年6月11日,时任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公开宣布:土库曼斯坦已完成对中国全部81亿美元贷款的偿还工作。
48
此举背后蕴含着双重战略考量。
49
其一是塑造可靠守信的国际形象。在全球合作中,信用是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及时履约使其在国际融资市场上赢得广泛尊重。
50
其二是清醒认识到中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
51
彼时,对华天然气出口已占其财政总收入的七成以上,一旦失去中国市场,预计出口量将暴跌九成,国民经济或将面临系统性风险。
52
此外,通过主动还贷表达合作诚意,也为后续扩大合作扫清障碍。
53
就在还清贷款的同年,土库曼斯坦即提出推进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计划进一步提升对华输气能力。
54
这充分表明,该国高度重视与中国构建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
55
这种“借资发展—稳健还贷—深化合作”的良性循环,正在不断夯实双边关系的基础。
56
看似简单的还款行为,实则是深思熟虑后的高明决策,既守护了国家信誉,也为未来发展预留了广阔空间。
57
战略伙伴关系
58
这场合作并非单向输血,而是实现了真正的互利共赢。
59
从2009年至2024年,土库曼斯坦累计向中国输送天然气逾3000亿立方米。
60
这些清洁能源经由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管网,源源不断地输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经济圈,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绿色动脉”。
61
以往,部分化工与制造企业常因气源不稳定而被迫减产或停产,如今天然气供应保障率已提升至95%以上,企业生产节奏更加平稳高效。
62
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63
大规模使用天然气替代煤炭,显著降低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助力多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64
当然,中土能源合作也面临外部环境的变化与竞争压力。
65
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纷纷提出各自的中亚能源通道构想,土库曼斯坦也在尝试拓展欧洲市场,探索出口多元化路径,甚至在冬季用气高峰期间进行小幅价格调整。
66
对此,中国的应对策略体现出长远布局与全局思维。
67
一方面加快构建“中亚+中缅+中俄”三大陆上天然气进口通道,分散供应风险;
68
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沿海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建设,目前已有近30座在建或规划中,预计2026年前后将迎来集中投产期。
69
这种“多源并举、内外联动”的能源安全战略,既增强了抗风险能力,也巩固了与传统伙伴的互信合作关系。
70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71
参考资料
72
73
74
75
7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