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做光荣自豪中国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思政大课近期陆续走进我省大中小学课堂。
△9月17日,四川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四川教育新闻》报道 绵阳市北川县北川中学师生共同聆听红色故事,矗立“精神丰碑”。
9月17日,绵阳市北川中学的师生认真聆听了高中篇课程“精神丰碑”,在封封家书中重温了抗战年代革命先辈们舍小家为大家的赤子情怀。课程中,一面“死”字旗引起现场师生的强烈共鸣。
1937年,今属北川籍川军战士王建堂在出川抗日前夕,收到父亲的一面“死”字旗,勉励儿子勇往直前、为国尽忠。
“一面‘死’字旗上,‘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的父训,是父子间 ‘尽孝化作尽忠’的家国抉择,也凝结着川军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誓言,更是中华民族 ‘向死而生’的精神图腾。”北川中学思政课教师田颂在和同学们一起看完思政大课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她向同学们抛出问题:“身处和平时代的青少年学生,该如何延续抗战精神呢?”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起来。“或许无法像先烈们那样奔赴战场,但是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传承这份红色基因。”北川中学高一16班学生李鑫一说,作为青年学生,应该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在日常学习中刻苦奋斗,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大思政课后,为了让思政课更加饱满、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校邀请了“死”字旗主人公王建堂的侄子王烈勋,在北川安昌人民公园“死”字旗纪念碑前向同学们讲述“死”字旗背后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没想到英雄离我们这么近!”北川中学高二3班学生雍正申奥说,听了“死”字旗的故事,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这面“死”字旗不仅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嘱托,更是中华儿女面对亡国灭种之际时发出的怒吼,是伟大抗战精神中最具体、最生动的体现。“作为一名北川学生,王建堂‘伤时拭血,死后裹身’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
连日来,北川各学校以学习思政大课为契机,创新教育形式内容,推动思政工作走深走实。北川羌族自治县“七一”职业中学在5.12大地震中被完全震毁,如今的美丽校园是由特殊党费援建而成。思政大课后,一堂“铭记党恩”的主题班会正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
“大家请看我身后,这是老北川职业学校,一片废墟,对比我们现在崭新的校舍,优美的校园环境,大家有何感受?”主题班会上,思政课教师王霞用校园的今昔对比,让学生深刻感知党恩如山,“抗战精神和不屈的抗震精神一脉相承”。
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充满情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动满满、收获满满。
“80年前,先辈们用血肉守护国家,今天我们用技能建设祖国!”北川“七一”职中2025级旅游与服务管理专业学生戚雅萱说,这份跨越时空的担当,是世世代代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传承。
“今天,我们的‘战场’就在课堂上、实训室,我要学好技术,用精湛技艺报效祖国,就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北川“七一”职中2025级旅游与服务管理专业学生蒲科宇感慨,“我要努力更努力,用双手擦亮‘中国制造’,做有志气、骨气、底气的中国人!”
▌文图、视频:鲁磊、万小萌、李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