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各赛道的获奖名单全部揭晓。
作为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凭借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卓著,早已被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届大赛赛项更是紧密贴合“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需求,覆盖多领域,吸引了众多知名高校的1200支团队、3000余名学子同台竞技。
其中,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学子一举斩获31项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尽显其师生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专业底蕴和卓越创新能力。
且仔细了解后得知,此次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的参赛学子主要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和科学教育专业,在具身智能教育团队的精心指导下,踊跃投身机器人舞蹈赛(仿人单人、仿人多人)、机器人应用赛(城市道路识别)、智能文化创意创新赛以及新质生产力创新设计专项赛等五个赛道,展开激烈角逐。
最终,12支队伍凭借出色表现成功晋级国赛,并在全国总决赛中再创辉煌,一举夺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而这一突出成绩,也让众人注意到该校师范学院在培养具备数智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师范生方面,确实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特别是该校科学教育专业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制定真实问题驱动与成果产出导向的“课赛融合”机制。例如,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依托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开展科技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研究,着重培养学生利用科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展科学素养、提升数字化胜任力。
也正因此,近三年该专业学生在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奖多项,在科学技术与教育类国际会议中发表论文多篇,多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还有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历经二十余载的深耕细作,已锤炼出“U-G(M)-S多元协同育人”和“课赛融合”的鲜明专业特色,并于2024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其积极通过课赛融合提高课程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有力强化了工科师范生的实践创新能力。2018年以来,该专业学生荣获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74项,并已授权过国家发明专利和软著多项。
学生能在全国性的高规格赛事中与顶尖高校学子同台竞技并斩获多项大奖,既证明了自身的实力,也反映出北京联合大学在课程设置、团队指导、实践教学上的用心——这些实实在在的表现,或许就是回答“北京联合大学怎么样?好不好?”最直观的答案之一。
关注“一千零一个志愿”,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最新最全的大学招生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