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老吴自从确诊糖尿病以来,12年了,一直都活得小心翼翼的,尤其是在饮食方面,戒掉了不少之前养成的坏习惯,甚至连他最爱的肉都戒掉了。人人都夸他足够自律,他也一直都沉浸在自己控糖成功的喜悦中,却不知危险已悄然来袭。
其实,老吴的胃早就不好了,一开始就是偶尔的胃疼反酸,他也没当回事儿。有人说他瘦了,他还一度以为是好事儿,觉得瘦了更有助控制血糖。直到胃疼得厉害,家里人才劝他来了医院,预约了胃镜检查。
结果出来了,胃癌,虽然是早期,但老吴还是接受不了。
得了糖尿病还不够,又来了个癌症,这事儿搁谁身上,都会难以接受吧!不过,医生在了解了老吴的情况后,认为他的胃癌大概率与他的饮食习惯脱不了关系,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老吴的“控糖执念”。
一、警惕:这些降糖方法真的很伤胃!
老吴得糖尿病12年了,刚确诊那会儿,每天都在研究怎么吃才能降血糖,没多久就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就是这一套他自认为已经很成熟的“控糖理论”,却成了伤胃的元凶。
1. 粗粮吃太多,还得吃硬的,凉透了再吃
“粗粮升糖慢,多吃准没错”,这是老吴最坚信的控糖理念。确诊后,他几乎彻底告别了白米饭、白馒头,把主食全都换成了未精加工的燕麦、荞麦、各种豆子,甚至特意选颗粒最粗、最难煮烂的品种,煮完之后还得放凉了再吃,总觉得这主食越硬越控糖,冷饭升糖更慢。
殊不知,这种吃法对胃的伤害极大,因为粗粮中含有大量粗纤维,进入胃后会像“砂纸”一样摩擦胃黏膜,长期下来就很容易导致黏膜糜烂、溃疡。而放凉了的食物确实吸收更慢,但也容易刺激肠胃,减缓胃肠蠕动,进一步加重黏膜损伤。
正确做法:粗粮虽更利于控糖,但不能全靠粗粮,建议每天粗粮占主食的1/3即可,别用“全粗粮”替代精米白面;胃不好的患者,建议优先选煮后软糯的品种,如小米、糙米、燕麦片,吃杂粮前提前浸泡,会更容易煮熟。煮好的粗粮饭可以稍微放至温热再吃,避免凉食刺激肠胃。
2. 蔬菜当饭吃,每天吃饭狂炫
老吴一直觉得蔬菜是最好的控糖食物,吃再多也没事,还能增加饱腹感,少吃点主食,于是他每天都吃大量的蔬菜,且放很少的油盐,说是这样才没热量,不升糖。但长期把蔬菜当饭吃,胃根本扛不住,蔬菜,尤其是绿叶菜多为碱性,大量摄入会刺激胃酸分泌。而且,蔬菜中所含的粗纤维也很多,像是芹菜、豆芽等含不可溶性纤维多的蔬菜,若未充分咀嚼,大量进入胃后,对胃黏膜的伤害很大。
正确做法:蔬菜要适量,每天吃300-500克蔬菜就够了,绝不能代替主食来吃,吃饭时可以先吃菜,再吃主食,但不能一点主食都不吃,每餐必须吃半碗主食(如杂粮饭、馒头),避免因碳水摄入不足而导致低血糖。
3. 一天只吃两顿饭,晚饭几乎不吃
少吃一顿,就少一次升糖,很多糖友跟老吴一样,每天只吃两顿饭,饿了就硬扛,觉得这样更有助于控制血糖平稳。殊不知,这种“饥饿式控糖法”,不仅不利于血糖的管理,还会让胃部遭殃。事实上,不规律的饮食对胃的伤害比吃错东西更直接,这是因为胃每天会规律分泌胃酸,若长期空腹,胃酸会直接“消化”胃黏膜。而且长期空腹会导致食欲失控,老吴就是偶尔忍不住会在早餐时“补回来”,这对胃来说同样是一种负担。
再说了,长期不吃晚餐,并不利于血糖的长期平稳,还容易导致夜间低血糖,带来致命风险。
正确做法:三餐必须规律吃,不能因为控糖跳过任何一餐,晚饭不仅要吃,还要吃得够营养,可以早点吃,少点吃,但不能不吃。若两餐之间饿了,可适量加餐,避免空腹时间过长。
4. 迷信饮食降糖法,刺激性食物吃个不停
这年头关于“食物降糖”的说法有很多,老吴也听说了不少,喝醋降糖、吃苦瓜降糖,甚至他还听说辣椒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帮助控糖,吃过一段时间的辣椒、大蒜、洋葱,说是越辣越降糖。但这种“以辣控糖”的方法,对胃来说就是慢性毒药,这是因为辛辣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加速胃黏膜从炎症向癌前病变进展,包括喝醋,也是对胃的一种伤害。
正确做法:不要迷信各种降糖的食物,尤其是辣椒、洋葱、食醋等刺激性食物,可以吃,但别指望着通过吃这些食物来达到显著的降糖效果,搞不好还会把胃给吃坏了。糖友的饮食还是要以清淡为主,烹饪多采用蒸、煮、炖、拌,避免辣炒、麻辣、生腌等。
二、糖友控糖核心原则只有一个!
老吴的悲剧源于他的“极端控糖法”,把控糖和养胃完全对立起来,认为只要血糖低,胃受点苦也没关系。但实际上,糖尿病患者本身因自主神经病变,胃肠功能就比普通人弱,极端控糖只会加速胃肠损伤。
其实,真正科学的控糖饮食核心原则,只有一个,就是要“控制总热量摄入”,不是饿肚子、戒某类食物,更不是过度依赖某些食物,而是什么都吃点,什么都别多吃,在控糖的同时,让胃能舒服消化,让身体获得足够营养。
就像一位糖尿病31年的糖友分享的经验:从一开始的无知,到现在什么都吃,我只注重控制摄入量,同时每天运动至少半小时,家务活能干就干,放松心情不胡思乱想。现在71岁,血糖餐前6-8mmol/L、餐后8-10mmol/L,身体虽比不了正常人,但整体状态很好。
这位糖友的经验就恰恰印证了均衡控糖的重要性:不极端节食,不拒绝某类食物,通过控制总量 + 规律运动 + 情绪调节实现血糖稳定,同时兼顾身体舒适度。这种可持续的控糖,才能有效避免并发症,实现身体的长期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