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张军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教师,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曾荣获教育部“双名”教学名师培养对象、国家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优秀教练员、辽宁省特级教师、辽宁省兴辽英才教学名师、辽宁省骨干教师、大连市滨城名教师、大连市教书育人模范、大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做好学科启迪:教育是师生互为光源的辉映
26年前,张军抱着教案忐忑地走进教室,看着台下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神,他问同学们,“大家知道怎么学好高中数学吗?”听完他的话之后,很多同学愣住了。他说,“7年前,我刚进入高中时,数学成绩总是不及格。”大家一听就乐了,有的同学眼中甚至出现了“这样的老师能教好我们吗?”的疑问。
张军接着说,他带着如何才能学好数学的困惑找到了当时教他的数学老师,经过老师的启发,他才发现只有当直线过正方形的中心时才能把正方形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老师接着问他,那过中心任做一条曲线,能不能保证面积相等呢?要是不能,怎样才能?他不由得陷入了沉思,随后老师和他一起解决了问题,并跟他说,“你很聪明,一定能学好数学!”此后,张军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
多年来,张军一直坚持着教育就是帮学生找到思维坐标系的原点,他的数学课从来都不是单向的知识的输出,而是把问题拆解为层层阶梯,让同学们拾级而上,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涵养育人智慧,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实践,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
创新教育艺术:比解题更重要的是解人生的方程式
从工作第二年起,张军担任了班主任工作。他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艺术,他深知:小树苗要想长成参天大树,就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劈掉长歪的树杈,学生成长也是如此。
2004年,班长跟张军汇报:“总是有人丢东西,必须得火速破案揪出小偷。”思来想去,张军和班长商量好,先确定怀疑对象再逐个甄别。通过几次布局,发现“小偷”居然是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一个小女孩。他将这个女孩单独约到办公室细致谈心。取得她同意后,张军联系了家长,交流了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并匿名归还了所有财物,要求班长保密,并和全班同学说,人难免犯错,重点在于改正,而非单纯惩罚。作为班主任,张军过后反思,除学习外,学生更应在爱国守法方面管好自己。从那以后,张军强化了法制教育。作为老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比解题更重要的,是解人生的方程式;比满分更珍贵的,是守住品德的底线。
“老师,我没法上学了”当班内一个身高将近1米85的大男孩哭着述说时,张军蒙了。原来,孩子的父亲在外地打工长期不在身边,母亲得了严重的抑郁妄想症。张军帮助孩子妈妈与自己从事心理疾病治疗的朋友进行沟通,并联系上了孩子的爸爸。在多方努力下,张军帮助孩子解决了困难,并给孩子家里拿了一万元钱。张军现在还记得孩子爸爸流着泪说:“老师太感激您了,我一定会还给您的!”张军和他说,“让孩子考上理想大学,就是最好的回报!”
寄语自己和同行:做永远不拧紧的灯,始终微光渐亮
回首26年前,作为一名初登讲台的年轻教师,各种汇报课的历练自然必不可少。张军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每每上完汇报课后,他都会找到领导和前辈评课,记录下他们的意见,最后发现竟有100条之多。那时,张军一度怀疑自己是否适合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但正是这份“问题清单”,也让他悟出教育真谛,成长永远比成绩重要,无论师生。
26年的辛勤耕耘、韶华倾负、厚积薄发,张军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许下的承诺。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在三尺讲台上,他耐心守候,无私付出,收获着学生们健康成长的过程,也收获着自身成熟、成就的快乐。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心灯点亮。他深情寄语自己和同行们,“让我们做永远不拧紧的灯,始终微光渐亮,静待星火燎原!”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李洪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