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桃李芬芳。今年的 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展示新时代信阳市广大教师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甘为人梯的精神风貌。我们特推出《铸魂强师 致敬最美筑梦人》专栏,为您讲述优秀教师们以教育家精神为舵,以立德树人为帆,引领学子在学海扬帆远航的育人故事,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崇德向善、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今天为您展播信阳市崇德中学教师万丹的教育故事——《丹青绘心 微光引领》。
在信阳市崇德中学的美术教室里,总有一个忙碌的身影。她时而俯身指导学生调色,时而轻声鼓励胆怯的孩子下笔,时而又会被学生们围在中间,听他们兴奋地讲述画中的故事。她就是这所专门学校的美术教师万丹,她总说自己的工作就像调颜料——再深的灰,加点白就能亮起来。
画纸上的悄悄话
在崇德中学,很多孩子不愿开口说话,却愿意把心事藏在画里。万丹有个藏着孩子们的“画语”画册本,画里反复出现锁扣的,多半心里有解不开的结;总画灰色天空的,往往藏着挥不去的消极情绪。
为了让孩子们敢“说”心里话,万丹搞了个“无声画展”。孩子们把画挂在墙上,谁也不用留名字。有幅画叫《空碗》,碗边画着双筷子,旁边写着“爸爸总说忙”;有幅画叫《空书包》,书包里画着张满分试卷,旁边写着“爸,我其实也想学好”。
万丹把这些画的“秘密”记下来,悄悄告诉心理老师。有个画《烟蒂》的孩子,在心理辅导时说:“我爸总抽烟骂我,其实我想告诉他,戒烟对身体好。”心理老师总说:“万老师的画,比任何问卷都管用。”
有个孩子在画背面写:“万老师看画的眼神,像我奶奶缝衣服时的样子。”这句话,她记了很久。
在方寸间重塑价值观
矫治教育的核心是重塑自我认知与价值观。万老师深知,一张画纸也可以成为孩子们重建尊严的战场。面对“画画有什么用?”的质疑,她用学生的蜕变作答。她精心设计课题,引导孩子们用画笔探索内心、表达渴望、理解责任。
学生小杰曾因家庭原因而极度自卑,画出的形象总是蜷缩在角落。万老师没有急于纠正技法,而是鼓励他:“画一个你渴望成为的样子,哪怕只是轮廓。”小杰犹豫许久,画纸上出现了一个模糊却努力挺直的身影。万老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点“挺直”,用金色颜料小心地点亮了那个身影的轮廓。她告诉小杰:“看,光已经在你身上了。”这幅名为《微光》的画作,成了小杰自我认知的转折点,“画纸上的救赎”悄然上演。
此后,小杰的画作中,那个身影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力量。在展示作品环节,他的绘画作品《站立的我》引来众人赞叹,画纸上那个顶天立地、色彩明快的少年,正是他内心重建的尊严与价值感的投射。绘画,成了他自我救赎的阶梯。
从“画不好”到“能做好”
“美术不只是涂颜色,是让他们知道,自己能踏踏实做好一件事。”万丹的课上,总有特别的任务,比如给食堂画每周菜谱,让孩子们觉得自己的画有用;用废旧报纸做灯笼,告诉他们废品能变宝,人也能变好。
万丹带的学生中,很多孩子离开后还保持着画画的习惯。在崇德中学结业后,在汽修厂当学徒的小虎寄来张画,内容是他正在操作间给汽车喷漆的情景,旁边写着:“万老师,我现在喷的漆,比当年乱涂的匀多了。”
调色盘上的品德课
为了更懂这些孩子,万丹利用休息时间学了绘画心理学。她教情绪激动的孩子画“情绪温度计”,红色代表生气,蓝色代表平静;让自卑的孩子画“优点树”,哪怕一开始只能画片叶子。她知道这些孩子就像没调对的颜色,只要有耐心,总能调出温暖的色调。
夕阳透过窗户,给教室镀上层金边。万丹看着墙上那幅《未来》,画里有修车师傅、护士、教师,每个身影手里都握着支画笔。她忽然想起刚来崇德中学报到时,校长说的话:“这些孩子,需要有人给他们心里种点光。”
万丹做到了,她用一支支彩笔,给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让他们相信哪怕曾经走偏,也能重新画出明亮的人生。这,就是一个普通美术教师,在特殊的岗位上,践行着“教育是唤醒”的真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