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之下,如何让学生实现高效就业已然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重点问题。当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快速迭代发展的产业以及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一批高校开始探索产教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通过搭建与行业同频共振的沟通平台与育人体系,为学生打造从校园到职场的“直通车”。沈阳工学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过校企共建订单班、现代产业学院等一系列创新模式,成功实现人才输出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校企共建订单班作为校企合作的最紧密方式,正在逐渐成为解决就业难题的有效抓手。沈工与库卡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合作堪称典范,双方联合开设的订单班采用“理实融合”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共建的8000平方米的机器人基地成为理实融合教学和实操的“练兵场”。课程体系直接对接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岗位需求,涵盖电器维护、智能工业总线技术等前沿核心内容,甚至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纳入日常教学。这种定制化培养让学生在毕业前就具备设备安装调试、智能产线运维的全流程技术能力,2024年首届订单班24人全部被KUKA机器人录用,2025年校企达成订单班培养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连续五年每年联合培养不低于60人。
更具特色的是沈工——华中数控“一带一路”订单班,该班创新性地采用“专业+俄语”培养模式,学生不仅系统学习数控机床调试维护等专业技能,还接受免费俄语强化训练,首届订单班42人被企业一抢而空,第二届开始订单班人数增加到80人。这种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培养模式,让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如果说订单班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精准滴灌,那么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则构建起了产教融合的生态系统。沈阳工学院已与华为、美的、罗克韦尔自动化等国内外头部企业共建19个现代产业学院,形成覆盖现代制造业全流程的教学平台网络。
这些产业学院并非简单的校企合作项目,而是通过“实景、实战、实训”三位一体的全新教学模式,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深度整合——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特色课程、建设实践中心,将企业标准、最新技术同步引入教学环节。在华为——沈工现代产业学院,学生可以接触到领先的信息技术实验平台;在美的数字灯塔学院,数字化生产场景成为生动的教学案例。这种沉浸式的培养环境,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积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经验,而24 个校内实践教学中心和上百个专业实验室的配套建设,更确保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无缝衔接。
企业的深度参与不仅优化了人才培养过程,更直接打通了就业出口。在沈阳工学院的校企协同模式中,企业不再是被动的人才接收方,而是全程参与的育人主体。对于考生而言,选择沈阳工学院意味着从入学起就能获得企业资源的加持,在专业能力培养的每一步都能对标行业需求,这种“入学即入岗”的培养优势,正是当下职业发展最需要的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