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了20年,好不容易吃透乌克兰军工技术,唯独留下了一个最大遗憾!
至今都无人能解。
这个遗憾究竟是什么?竟然过了30多年,依旧还是中国的一大心结?
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堪称最大赢家之一。别人分家分房子、分地,它倒好,直接分到了苏联近30%的军工家当:能造世界最大运输机安-225的安东诺夫设计局,专门生产航空发动机的马达西奇厂,连苏联唯一能造航母的黑海造船厂都在它家。
更厉害的是,还手握19架图-160战略轰炸机,这可是能带着核弹飞遍全球的大杀器。
可富得流油的乌克兰,很快就陷入了捧着金饭碗饿肚子的窘境。它就像个守着金山却不会赚钱的人:轻工业几乎为零,老百姓想买块肥皂都得靠进口,连日常吃的面包都要从国外运。
更要命的是,这些军工设备每天都要烧钱维护。眼看日子过不下去,乌克兰只能咬牙决定:把这些宝贝变现,先让老百姓活下去。
而当时的中国,正卡在军工发展的瓶颈期。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就把技术大门焊死了,航母、先进发动机这些关键领域,我们琢磨了好几年都没找到突破口。
听说乌克兰要卖技术,中国立马带着诚意找上门。你缺粮食缺资金,我有;你有技术有装备,我要。两家需求正好对上,一场持续20年的技术互助就这么开始了。
最出名的是航母“瓦良格号”。1998年,中国花2000万美元从乌克兰买下这艘没完工的航母,可乌克兰没只给个空壳子。当时船厂打包了近20吨设计图纸,连航母上最关键的阻拦索技术、滑跃甲板核心数据都没藏着。
后来为了帮我们培养舰载机飞行员,乌克兰还把自己的“尼特卡”陆地航母模拟系统技术全拿了出来。要是没有这些,辽宁舰的改造至少得多走五年弯路。
更关键的是,中国军舰长期以来的“心脏病”——发动机问题解决了。我们引进了UGT-25000燃气轮机,消化技术后自己量产,如今052D、055大驱全都用上了“中国心”。
除此之外,歼-15舰载机,是靠乌克兰提供的一架苏-33原型机才搞出来的;“野牛”气垫登陆艇,中国不仅买了4艘,还把技术也学来了。
那二十年,像是一场低调却高效的技术搬运。中国默默买、默默学、默默创新,硬是把别人的技术,变成了自己的实力。
可就在我们把这些技术慢慢吃透的时候,一个巨大的遗憾来了——没拿到图-160战略轰炸机。
当时我们已经和乌克兰谈得差不多了,要是能引进这款轰炸机,再加上配套技术,中国空军的战略威慑能力能直接跨一个台阶。
谁知,半路杀出俄罗斯和美国。
俄罗斯用减免债务和廉价天然气作交换,拉走了8架图-160和数百枚导弹。
美国联合西方对乌克兰喊话:“只要你销毁轰炸机,我们就给你经济援助!”
最终,乌克兰放弃了与中国的交易。剩下的11架图-160,其中10架被当场切割解体,最后1架拆除了武器系统,放进博物馆作了展示。
中国距离战略轰炸机最近的一次机会,就这样永远错过。
如今再回头看这段往事,心里总有些复杂。庆幸的是,我们抓住了难得的机会,从乌克兰学到了关键技术,让中国军工少走了很多弯路;惋惜的是,错失了图-160,让战略轰炸机领域的突破晚了很多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