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说好,这不是爽文。
9月16号,湖南怀化第五届旅发大会,一位日本收藏家站在展台前,盯着一张棕编傩面具,眼睛都挪不开。
“1200万元人民币,卖不卖?”
周围人倒吸一口凉气——这数字,能把后面那条古城老街整体翻新两遍。
可面具的主人,65岁的杨汉明,把茶缸往桌上一放,嗓子都没抬:“不卖,给再多也不卖。”
2
有人背地里说他傻。
“1200万啊!放银行一年利息都40万,天天躺平吃猪脚饭不香吗?”
杨老汉听完只笑笑:“我把面具卖了,把手艺卖了,回头人家拿去申请世界非遗,改个日本名字,我哭都来不及。”
一句话,把大家噎住。
3
我特意跑去黔阳古城的“然翔园”找他。
小院子堆满棕绳、竹片,最显眼的位置挂着那张“食神”面具:高3米,宽2米4,蛇盘额头,口裂到腮,7364米棕绳,整整编了128天。
![]()
“蛇是抓老鼠的,张嘴是要有饭吃,”老杨摩挲着绳结,“古人把愿望编进面具,我把他们的心愿接过来,再传下去,不是拿来换钱的。”
4
他说了件旧事。
2016年,也是一位外国买家,想出30万美元买他一个小号傩面具,还承诺给绿卡。
那天他回家,90岁的老娘坐在门槛上,手里摇着蒲扇:“儿啊,你爹死前留过一句话——‘手艺可以饿死,但不能卖娘’。”
第二天,他把30万美元原路退回。
“绿卡能买我养老,买不了我死后见爹的脸。”
5
很多人以为他天生硬骨头,其实他也动摇过。
女儿上大学要交学费,棕绳涨价,游客骤减,最穷的时候银行卡只剩87块。
夜里他蹲在门口抽烟,烟抽到过滤嘴,烫手,才回过神。
“要不就卖一张?留一张?”
可第二天清晨,他还是把工具箱打开,绳子泡软,继续编。
“我怕一松口,就有第二口、第三口,最后把老祖宗的招牌都啃没了。”
![]()
6
杨老汉的师傅当年教她,第一句话不是“怎么编”,而是“别怕穷”。
“棕编穷三代,傩戏富人心。”
以前不懂,现在懂了——
穷的是口袋,富的是脊梁。
7
有人问他:“那你死了咋办?手艺谁接?”
他带我到后院,三个初中生正蹲在地上学编小鱼。
“不要求他们编面具,先编个蚂蚱,编个蜻蜓,觉得好玩,就会留下来。”
“要是留不下来呢?”
“那就把面具、把文章、把视频全留好,哪怕只剩一个人,只要他想找,就能找到源头。”
8
临走前,他给我编了一只小螳螂,拇指大,活灵活现。
“拿去,别丢,丢了就真没了。”
我把螳螂揣兜里,忽然明白:
1200万很多,可它买不走一条河的记忆,买不走屈原在溆浦岸上听过的巫傩唱腔,更买不走一个老人死都不松的手。
![]()
9
写这篇文章,不是让大家仇外,也不是鼓吹“钱臭”。
只想说:
在利与义撞车的时候,有人选择先收钱,再解释;
也有人像杨汉明这样,先护住老祖宗的脸,再谈吃饭。
下次再看到非遗新闻,别急着问“值多少钱”,先问一句:
“如果我们都卖了,后人去哪儿认祖?”
愿那只棕编小螳螂,在我们兜里活下去。
也愿每一个“杨汉明”,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不是因为他拒绝1200万,
而是因为他让我们看见:
有些东西,卖了是富,留着,才是贵。
【感谢关注,本文为个人见解,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