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而言,《新华字典》的权威,不言而喻。
包括成年人,《新华字典》直到现在也是探寻知识、学习文化的工具,即使在互联网时代,也不可或缺。
然而,来自于学校发给一年级学生的第12版新华字典对于某些字词的释义,却是让人诧异、愤怒、甚至不寒而栗。
请看第284页,累,组词累赘,造句:“孩子小,成了家长的累赘”。
请问,孩子们看到这里,发现本应是父母爱情结晶被称为天使的他们,居然是累赘,作何感想?
再看第500页,玩字的解释是戏弄,造句竟然是“戏弄女性”……我们的语言何其丰富,用正面词汇不可以吗?
第511页,“倭”字仅余“古代称日本”五字,昔日“倭寇”一词及其承载的历史记忆已悄然消失然后没有任何组词。
在老版字典里,倭字组词“倭人”“倭寇”“倭瓜”,并且对倭寇有明确的解释:14到16世纪屡次骚扰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强盗,抗日战争时期也称日本侵略者为倭寇。
以上,已不仅是对语言的认知,更是一场关乎历史记忆、文化认同与教育责任的深刻叩问。
字典绝非简单的语言工具书,它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使用者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尤其对正处于认知建构关键期的青少年影响深远。
“累赘”一词的造句,将孩子定义为父母的负担,这种表述不仅忽视了孩子作为生命个体的尊严,更可能在他们心中种下自我否定的种子。
图片来源:AI
孩子对语言有着超乎想象的敏感度,当他们发现自己被视为“累赘”时,所产生的心理阴影不容小觑。
字典编纂者本应秉持更加积极、包容的语言观,避免使用可能伤害特定群体的例句,转而展现家庭的温暖与亲子间的相互成就。
同样令人忧虑的是“玩”字释义中“戏弄女性”的用例。在性别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这样的例句无疑是一种倒退,它不仅未能正确引导读者理解字义,更无形中传递了将女性物化、视为戏弄对象的错误观念。
字典作为规范性文本,理应在促进性别平等、尊重个体尊严方面发挥表率作用,而非固守陈旧落后的性别观念。
而“倭”字条目的处理方式,更是触及历史记忆的民族之痛。
老版字典中“倭寇”一词的释义,不仅是对一个历史术语的解释,更是对一段民族创伤记忆的承载。
从14至16世纪骚扰中国沿海的日本海盗,到抗日战争时期侵略中国的日本军人,“倭寇”一词早已超越了普通历史术语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删除这一词汇及其详细释义,无异于对历史记忆的淡化和对民族苦难的遗忘。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章,是3500万同胞用生命写就的壮烈史诗,记住这段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为珍惜和平,自强不息。
图片来源:AI
字典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应当承担起传递历史记忆、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而非在任何名义下淡化历史、回避记忆。
语言文字从来不是价值中立的符号系统,它承载着特定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字典编纂更是一项具有深远文化意义的工作,它既是对语言的规范,也是对文化的塑造。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保持文化自信,坚守民族立场,在汲取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的同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新版字典在这些细节上的处理,反映出编纂者在文化敏感性和历史责任感方面的不足。
作为字典编纂者,理应审慎地对待每一个词条的选择和释义,更加重视字典作为文化载体和教育工具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在涉及历史记忆、民族情感、性别平等和价值导向等方面,应当秉持更加科学、严谨、负责任的态度。
语言文字的纯正与尊严,历史记忆的真实与完整,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字典是传承文明、启迪智慧、照亮未来的明灯,而非淡化历史、消解价值的推手。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出既扎根民族传统又具有世界视野的新一代,在文化自信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对此,您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