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共读
⬆️点击查看⬆️
26期春夏季招募,即将招满
相关付费文章:
以下内容节选自《读者的自我修养 》
点击或扫码收听更多阅读思考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共读最近一直会阅读古籍,先前也有人问起该如何读,怎么读。这里正好可以简单补充一下。
目前这个阶段,如果你的基础比较薄弱,建议一开始不要直接上各种大部头材料,不要直接去读那些比较难的集注本(虽说这是一步到位的,我们共读的时候我是比较推荐读,自己硬啃的话就会比较难)。如果你时间有限,或者文本基础不够扎实,可以先选择全译本来读。 通过全译本,先把大致意思了解清楚。当然,全译本也可能有误(特别是一些字词解释),所以最好选择一些靠谱的出版社的版本,比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或者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这些出版社的译本相对来说严谨,也相对权威,虽说肯定也会存在问题,但是大致可以筛选掉一些有问题的文本。
如果实在没有信息可以确认,你也可以从这些书的序言开始看,了解编者或者校注者对文本的解释。尽量避免那些没有任何解释、也不讲究文本来源的版本,因为这类文本的出处可能不可靠,容易出错,没有作者或编者的保障,尤其是如果你读的还是电子版,那么错误的可能性更大。古文十分简洁,而且大多单字生义,经常有时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是我认为在读古文时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 还有就是二手材料层面。比如像《道德经》这样的作品,或者我们之前读过的《论语》,《道德经》可能更复杂一些。我们可以结合一些二手材料来理解,但首先还是要以原文为主。也就是说,必须先读原文,这样才能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推进二手材料的阅读。
那么,二手材料应该怎么选择呢?你可以选一些重要名家的解读,可以其实不难检索到,往往看作者的研究方向和学术背景,这类文本通常比较具有科学性。这样二手材料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名家的深入解读并深度结合了自我观点,适合更深一步的探讨,内容也比较多;另一类则是一些相对流行,但有一定学术背景的学者所写的简明入门。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后者会更容易上手,也更有针对性。
等你把这两类材料(原文和二手材料)都读过之后(比如这次我们提到的是《道德经》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道家部分),在共读的过程中,还可以补充阅读一些比较贴近主题的期刊资料或者其他延伸文本。
总体来说,两周的时间其实比较紧张。如果你的时间有限,比如每天只有一个小时,甚至只有三十分钟,那么建议你先保证把原文读一遍,再选一本书或者几篇二手材料来读,这样基本上就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了。最后,我们可以把各自的体会进行总结和交流,达到利用输出深化理解的目的。
立刻关注徐老师账号
看看他在读什么书,又有怎样的思考。也可以(加入前请确认符合条件),与徐老师和文友们一起即时交流阅读与写作生活。
作者:栩
审校:文穴编辑部
文章内容仅供个人阅读、交流
往期共读
⬇️点击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