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肝脏脂肪“燃”起来!
整理:医学界报道组
点评:张俊清教授
在代谢性疾病基础研究领域,中国学者正不断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在2025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张俊清教授团队一项探索运动有益代谢效应分子机制的研究入选大会最新突破摘要(LBA 61)。该研究深入揭示了血液代谢物N-乳酰苯丙氨酸(Lac-Phe)如何通过直接调控肝脏PPARα信号通路,改善能量代谢和减轻肝脏脂肪变性,为后续开发靶向代谢性肝病的新策略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Lac-Phe通过PPARα介导的脂肪酸氧化改善肝脏能量代谢稳态(编号:LBA 61)
作者:邹文玉、张玲、高莹、张俊清、郑佳
▌研究背景与目的
Lac-Phe是一种血源性的运动代谢物。既往研究表明它能够抑制食欲并抵抗肥胖,但该分子是否直接参与调控肝脏能量代谢,其具体机制如何,至今未有明确结论。本研究旨在利用动物模型,深入探索Lac-Phe对肝脏能量代谢的调控作用及其背后的分子机制。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雄性C57BL/6小鼠,根据饮食(普通饲料或高脂饲料)和处理方式(注射生理盐水或Lac-Phe)随机分为四组。通过肝脏蛋白质组学分析系统性评估Lac-Phe对肝细胞能量代谢通路的影响。进一步在体外验证Lac-Phe的效应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最后,研究通过构建肝细胞特异性PPARα基因敲除小鼠,在体内验证该靶点在Lac-Phe效应中的必要性。
▌主要结果
Lac-Phe显著减轻了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
肝脏蛋白质组学提示,Lac-Phe处理后差异最显著的蛋白集中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该通路核心调控脂肪酸代谢过程。
体外实验证实,Lac-Phe处理可增强线粒体脂肪酸氧化(FAO)能力。
在肝细胞特异性敲除PPARα的小鼠中,Lac-Phe所带来的能量代谢改善效应(包括FAO增强)被部分逆转。
▌结论
本研究首次发现Lac-Phe是肝脏能量代谢的新型正向调控因子,其部分通过直接激活PPARα介导的脂肪酸氧化途径发挥作用。该结果不仅深化了对运动有益健康效应的分子机制的理解,也提示Lac-Phe或其类似物有望成为治疗肝脏代谢紊乱的潜在候选药物,为后续转化研究指明了新方向。
张俊清教授点评: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新兴运动代谢物Lac-Phe对肝脏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选题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和潜在临床转化价值。研究设计科学,采用多层次策略,从整体动物到体外细胞,从表型到分子机制,逻辑清晰,发现Lac-Phe通过激活PPARα通路增强脂肪酸氧化。研究亮点在于构建肝细胞特异性PPARα敲除小鼠模型,在体内验证该靶点的关键作用,推动研究从相关性向因果性迈进。此外,研究结合蛋白质组学分析,进一步增强了机制探讨的深度和可信度。总体而言,该研究不仅首次明确了Lac-Phe在肝脏代谢调控中的功能角色,也为运动代谢物与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联提供了坚实的实验依据。这一发现不仅拓展了我们对运动诱导代谢改善机制的理解,也为未来基于Lac-Phe的代谢干预策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科研启发意义和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专家简介
张俊清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Joslin糖尿病中心博士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获第八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临床医学科研创新奖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病学分会常委兼总干事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分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病分会常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
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学分会常务理事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慢病防治分会常委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老年医学副主任委员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国际糖尿病》等杂志编委。
专家简介
郑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研究员/主治医师 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科研处副处长兼实验中心主任
博士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期间赴哈佛医学院Joslin糖尿病中心联合培养1年
荣获亚洲糖尿病学会研究者奖、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北京大学优秀青年医师奖、首都前沿学术成果奖等
入选世界糖尿病联盟(IDF)Senior Fellow、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北京大学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青年学术骨干
近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课题10余项,包括四大慢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负责人;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英文专著两本;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项目及北京市科协人才举荐评审专家、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代谢病防治协同创新平台理事等
责任编辑丨小林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