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拥有一个独具特色且极具辨识度的商标,对企业非常重要。不少朋友将目光投向了商标转让,期望借此快速获得心仪的商标。然而,商标转让暗藏诸多陷阱,稍不留意就可能陷入困境。
下文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讲商标转让前必须警惕的4大陷阱,让大家省心又省钱。
一、商标 “带病” 转让,状态暗藏玄机
有些商标看似正常可用,实则可能已被撤销、宣告无效,或是正处于异议、争议流程中。部分不良转让者还会将临近过期、被提异议、处于撤销程序的商标拿来售卖。
在商标转让前一定要登录商标局官网,全面查询商标状态信息,包括注册有效期、续展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正在进行的异议、撤销等法律程序,务必核实清楚。
交易时,要求转让方提供商标注册证,并亲自登录官网核实,以此确保商标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二、权属不清,纠纷隐患悄然潜伏
在实际商标交易中,潜在风险不容小觑。部分转让者并非商标真正权利人,且商标法律状态复杂多样,可能涉及共有关系。若未充分了解这些情况就贸然交易,后续将面临诸多麻烦。
在商标转让前,一定要通过商标局官方网站等权威渠道,仔细查询商标注册信息,精准确认商标权利人情况。
同时,要求转让者提供商标注册证原件进行核实,认真比对商标注册人与转让者身份是否一致。
三、类别不全或近似标,“残次品” 商标要当心
依据《商标法》要求,转让注册商标时,商标注册人需将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注册的相同或近似商标一并转让。
若未遵循此规定,商标转让申请很可能被驳回;即便转让成功,受让人也难以完全规避他人使用近似商标的风险,这无疑会严重削弱企业的品牌保护力度,对市场竞争极为不利。
在商标转让过程中,务必借助商标局数据库,对转让方名下的相同或近似商标进行全面细致的核查。
同时,在转让协议里明确约定,转让方需将所有相关近似商标一并转让给受让人。此外,在提交转让申请时,要确保涵盖所有相关商标,杜绝后患。
四、合同条款不完善,责任认定模糊不清
转让合同条款不清晰,双方易就转让范围、违约责任等起争议。合同若未明确商标转让后的权利义务,受让人或难有效行使商标权,权益难保障。
在签合同时要签订详细规范的商标交易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写清商标信息与转让范围,约定违约责任。
商标转让虽然为大家获取商标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但其中的风险不容小觑。希望大家在进行商标转让时,务必保持谨慎,仔细甄别,避开这4大 “隐形陷阱”,顺利获得心仪的商标,为企业的品牌发展筑牢根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