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锐胜汽车宣布独立运营并专注于MPV产品,成为中国汽车市场首个专注于MPV的品牌。这一决策在业内引发了广泛讨论——在MPV年销量仅为SUV十分之一的背景下,锐胜的专注显得既勇敢又具冒险性。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7月,中国MPV市场前十强企业共销售52.1万辆,仅占整个乘用车市场的极小份额。相比之下,同期SUV的销量超过500万辆,差距显著。
MPV市场长期面临三重困境:规模瓶颈导致研发成本难以分摊,空间实用性与驾驶体验之间的天然矛盾,以及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的技术摊销难题。当别克GL8的“陆尊”形象不再所向披靡,当传祺M8凭借模仿埃尔法的设计年销量突破5万辆,当腾势D9以新能源标签吸引高端用户,这个看似小众的市场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锐胜的入局,恰逢MPV市场格局剧变的关键时刻,其能否破解规模与认知的双重悖论,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01
小众市场的成本死循环
MPV市场的首要困局在于其难以突破的规模天花板,规模不足直接导致了研发成本难以分摊的恶性循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MPV销量前十企业占据了77.9%的市场份额,其中比亚迪以超10万辆的销量领跑,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通用紧随其后。这种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反映出MPV领域“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也让新入局者面临巨大压力。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清林直言:“MPV市场容量有限,没有那么大的舞台供众多车型施展空间。”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也持有相似观点,他指出,SUV凭借性能和空间优势抢占了大量MPV市场份额,再加上消费习惯等因素,自主品牌想在MPV市场实现月销破万辆极为困难。
“MPV年销量达到5万辆才能勉强覆盖研发成本,而目前能达到这一水平的产品屈指可数。”国内某大型车企MPV事业部负责人坦言。规模不足导致恶性循环,车企不愿投入最新技术,产品力难以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进一步降低。相比之下,7座SUV虽然第三排空间局促,但凭借更低的研发门槛和更高的溢价能力,成为自主品牌更安全的选择。
新能源汽车转型也加剧了这一困境。纯电动MPV因电池布局需要重新设计底盘,研发成本较燃油车高出30%以上。岚图汽车首席执行官卢放指出:“MPV的新能源化面临‘三高’难题——高研发投入、高生产成本、高售价门槛。”以续驶里程超900km的魏牌高山为例,其售价高达40万元以上,远超同级SUV。在“规模魔咒”下,MPV的新能源汽车转型远没有其他品牌迅速。
02
空间价值的消费误读
MPV市场面临的第二重困境,源于消费者对空间价值的认知偏差与对驾驶体验的固有期待之间的冲突。杨洪海指出,MPV存在停车不便等诸多槽点,且国内消费者尚未形成MPV消费习惯。这一观点揭示了MPV在消费认知中的尴尬地位:尽管其在空间利用效率和乘坐舒适性上具有先天优势,却难以改变消费者对SUV的偏好。
传统燃油MPV确实存在一些固有缺陷,如为追求大空间而导致车身庞大、操控性不佳;为保证舒适性而牺牲动力性能等。这些问题使得许多家庭用户,尤其是注重外观设计的“外形控”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设计时尚、通过性更好的SUV甚至越野车。这种消费偏好直接影响了市场结构,导致MPV在家庭用车市场的渗透率始终难以提升。
然而,新能源汽车浪潮正在重塑MPV的产品力,也为改变消费认知带来了契机。以腾势D9为代表的新能源MPV,凭借电驱动系统布局优势,实现了更大的内部空间和更灵活的座椅布局。腾势D9、岚图梦想家等车型的大卖,充分证明只要产品力足够,MPV完全能够获得市场认可。极氪009光辉版本更是将国产MPV价格提升至78.9万元,其搭载的空气悬架、智能驾驶等高端配置,彻底颠覆了人们对MPV“笨拙”“平庸”的固有印象。
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MPV增量市场主要来自中高端商务市场和家用市场,其中家用需求不断扩大并有望成为新的主导需求。这一趋势表明,消费者对MPV的认知正在发生转变,空间实用性和舒适性逐渐成为家庭购车的重要考量因素。岚图梦想家等车型搭载华为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配备零重力座椅,通过智能化和舒适性配置升级,正在重新定义MPV的产品价值,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消费者的认知。
03
专业品牌的生存法则
面对规模与认知的双重困境,MPV专业品牌亟需探索差异化的生存策略。锐胜汽车作为国内首个专注于MPV领域的品牌,凭借其“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定位,精准锁定中高端兼用MPV市场的空白地带。然而,历史经验揭示,仅凭产品力难以撼动深层次的消费认知和市场规律。
技术降维打击成为突破困境的重要路径之一。2025年,MPV市场最显著的趋势是“军备竞赛”,从极氪009的3.9秒零百公里加速,到高通8295芯片和激光雷达的广泛应用,再到综合续驶里程900km成为新门槛,MPV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一位自主品牌MPV负责人坦言:“惟有通过技术差异化,方能打破‘MPV平庸’的刻板印象。”腾势D9等同类车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30万元级配置与绿牌政策的协同效应。
场景重构是另一关键策略。传统MPV侧重于“载客量”和“舒适性”,而新一代产品则聚焦“场景适配性”。如针对中产家庭的“露营焦虑”,部分车型开始配备车顶帐篷和可旋转座椅;针对商务需求,后排办公系统和隔音隐私玻璃已成为标配。
价格策略亦需重新审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MPV需构建新的价值坐标系,空间效率、能耗比、场景适配度应取代动力和离地间隙,成为核心评价指标。”
MPV市场的规模困境与消费悖论,实质上是汽车产业转型期的一个缩影。2025年或许将成为MPV市场的分水岭:一边是燃油MPV的集体式微,另一边是新能源产品的强势崛起;一边是传统认知的顽固抵抗,另一边是使用场景的持续重构。在这个剧变时代,专业MPV品牌既需勇气直面“规模魔咒”,更需智慧破解认知密码。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坦言:“MPV的未来不在于与SUV正面对抗,而在于重新定义‘移动空间’的价值主张。”当技术平权与消费理性相遇,这个长期被低估的市场或将迎来意想不到的生机。
文:韩冬 编辑:郭晨 版式:王琨
给小编加个鸡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