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黎圩后前往那龙圩,看见有滕村的指示牌,索性就进去走走,没想到在滕村看到有滕姓祠堂,因此对滕村这个地方感到好奇,好奇的是为何叫滕村。当看到滕氏宗祠里面的详解后才得知,之所以叫滕村是因为由滕姓村民建村,滕姓落业始祖还是个大官,只因返回原籍遭遇土匪而被迫在小山村落业。
滕姓是我国古老姓氏之一,皇帝给12个胞族赐姓当中的12个姓当中就有滕姓,而且还是排名第五的大姓。滕姓尽管是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但比起陈、王、李、张等人口大姓,滕姓算不算大姓,不过远古时期的滕姓排在第五,想来在黄帝时期的滕姓算是相对比较有势力的姓氏之一。滕姓也因带有黄帝贵族血统,周武王时期还能封侯建国,也就是春秋时期的腾国,腾国的具体位置在山东滕州市。
封侯建国始祖是滕叔绣,滕叔秀则是腾国首任首领,战国初期被越国吞并而灭亡。越国不仅吞并腾国,还有周边很多个小国被越国吞并,越国也因不断吞并小国而国力强盛,也正因为不断吞并小国而遭到邻国的怨恨。勾践当政时期就因扩张过快而受到吴国的打击,越国受到打击后实力空虚而让腾国再次建国。
重建腾国没多久就被楚国所灭,此次的国灭是灭顶之灾,腾国国民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向外迁徙,四处逃生的国民则以国为姓。腾国的建立者腾叔绣被滕姓人尊称得姓始祖,腾叔绣的后人则是滕姓正统。当然也有少数民族改滕姓,也有因躲避追杀而改为滕姓的,但这些都不是滕姓正统。腾叔绣有后裔因躲避战乱而将滕改为腾,这支腾姓也是腾叔绣的后裔。
话说武鸣县灵马镇滕村的这支滕姓,落业始祖是腾五官,明朝嘉靖年间在云南任官,官至武翼大夫。武翼大夫也就是武翼大夫郎,从三品,对等现在相当于副厅、地市级副市长。古代地市级单位多如牛毛,从三品官员也是多的数不胜数,要是在京城从三品都不被人看一眼,要是放在偏远山区,尤其是岭南绝对是个大官。滕村的落业始祖是从三品官员,祖上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腾五官任职期满后返回原籍山东济南府历城县,本想顺着右江旱路走邕宁府,然后走水路至广州府在返回山东,没想到在现在的平果市境内遭到土匪打劫而被迫在当地小山村落业。腾五官是明朝正德年间返回山东,而其返乡路线又是战乱频繁,土匪横祸的土蛮之地。古代的平果市境内就有很多个土司,土司们又经常起兵反朝廷,腾五官是朝廷命官,路过的又是对朝廷嫉恶如仇的土司领地,不被打劫那就奇怪了。
腾五官还算有责任心,前去云南任官时带上头房和偏房李大娘、李七娘,唯一不幸的是返乡途中遭遇土匪而被迫来到山穷僻壤的小山村落业。腾五官只生有一子腾正集,滕正集又生有祖贤、祖盖两兄弟。滕祖盖在滕村安家立业,生有三子,没有真名记载。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的资料,直到第七代才有真名记载。世道混乱,族谱丢失是正常,包括我们黄家就有祖上的名字,北宋年间人,往后就没有记载,直到明朝洪武年间才记有族谱,那也是18代之后的事情了。
腾祖贤生有滕陈养、滕马养、滕道养、滕法养四个儿子。腾祖贤夫妻早逝,四个儿子只能四处分散谋生。腾祖贤的长子滕陈养则流落大锣圩镇的仙山村,期间得到当地潘姓人家的收养,并且养大成人在当地成家立业。滕马养、滕道养和滕法养则不知去向,当时正值世乱,如果三人不知去向,想来已经遭遇不测,更有可能是被好心人家收养而改名换姓。
第一次接触滕姓人时上中学,同班有很多的滕姓,当时以为是稀有姓氏,直到长大后才得知滕姓不是稀有姓氏,只不过不是人口大姓,现实生活中还是经常接触到滕姓人家的。我生活的那桐镇就有个大藤村,因为是滕姓人家建村所以起名大藤村。那桐镇大藤村形成于明朝万历10年(1582),距今也有400年的历史,感觉那桐镇大藤村应该是马养、道养、法养当中的某一个来此落业而形成大藤村,估测没有依据,下次走大藤村看看。
滕村村民主要姓氏是滕姓,其次则是黄姓,当然还有不少少数姓氏,不过都以滕姓为主,举办庙会时都是滕姓话事。滕村的滕姓人口有1039人,这是2019年的数据,已经过去5年,以当前的人口出生情况来看,人口有可能下降也有可能上升,不过按滕村壮丁的生育能力来看应该是人口增幅不少。但愿滕村的滕姓老表丁财两旺、枝繁旺盛、昌隆平安。茶后文、谢谢拜读。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