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神,吐尽蚕丝,温暖人间
蚕神的神话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相传在黄帝与蚩尤激战之际,蚕神便已参与其中。黄帝凯旋之时,神人共庆,蚕神亦深感喜悦,遂将最优质的蚕丝献给备受敬仰的黄帝,以示祝贺。
养蚕在中国历史悠久,距今约5000年。古时,众多百姓依赖养蚕为生,由此催生了丝织等手工业。人们对蚕怀有深厚情感,视其为神灵的恩赐,因而蚕神在民间广为流传。
关于蚕神的最早记载,或许可追溯至黄帝与蚩尤之战。当时,蚕神坚定支持黄帝,黄帝获胜后,神人同庆,蚕神更是欣喜万分,向备受尊崇的黄帝献上上等蚕丝以表庆祝。
《山海经》记载,北方有一片人迹罕至的荒野,几乎寸草不生,却奇迹般地生长着三棵高耸入云的桑树。这些桑树仅剩光秃秃的枝干,不见半片桑叶。一名女子半跪于树旁,持续从口中吐丝,她便是传说中的蚕神。
有一个著名的“蚕马神”传说,流传甚广。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父女两人相依为命。父亲经常外出,女儿独自在家,每日仅喂食家中唯一的一匹白马。一次,父亲外出多日,音讯全无,女儿心中甚是挂念,便每日在门外盼望父亲平安归来。家中唯一陪伴她的,便是那匹白马。每当有心事,姑娘总会向白马倾诉。这次父亲久未归家,姑娘心中不安,便悄悄对白马说:“白马啊,白马,若你能将父亲接回,我愿嫁你为妻。”白马似乎听懂了,挣脱缰绳,飞奔出门。不到一日,便见它驮着远行的父亲归来。姑娘见到父亲,欣喜万分,将其他事皆抛诸脑后。她问父亲如何归来,父亲答道是白马找到并驮他回来的。
白马如此通人性,一时让父女二人对其更加宠爱。然而,奇怪的是,从那以后,白马竟拒绝进食。父亲感到莫名其妙,却又束手无策。询问女儿后,女儿才想起曾对白马的承诺,并将此事告知父亲。父亲听后,怒不可遏,认为这是家丑。为免外人知晓,父亲便将白马杀死,剥下马皮,晾晒在屋外的墙上,随后再次出行。
姑娘独自留在家中,面对的却只剩下那张马皮。她对马皮说道:“白马啊,白马,是你自己痴心妄想,才落得如此下场,怨不得我啊!”话音刚落,那张马皮突然从墙上飞下,迅速将姑娘裹住,一同飞走了。父亲归来,不见女儿和马皮,焦急万分,四处寻找。最终,在一棵大桑树上,他见到女儿被马皮紧紧包裹,动弹不得,只能吐出洁白晶莹的丝。
后来,人们将这位被马皮裹住的姑娘奉为蚕神,并由此学会了种桑养蚕。《太平广记》中亦有相似记载:在四川绵竹一带,有一座神庙,庙中塑有一尊披着马皮的姑娘像,人称马头娘娘。每年都有人因桑蚕事宜前来祭祀,庙宇香火极为旺盛。
还有一种关于蚕神的传说广为流传。蚕神名为嫘祖,是黄帝的妻子。她是最早养蚕的人,并将养蚕丝织的技术传授给民众。人们感念她的恩德,将她尊为蚕神,逐渐形成了祭祀蚕神的风俗。
人们祭祀蚕神,俗称“祈蚕”。每年四月初,养蚕者都会进行祈蚕仪式。他们携带祭品前往蚕神庙,叩拜烧香,虔诚祈祷。祭祀结束后,众人欢庆,蚕神庙内热闹非凡。不仅前往蚕神庙祭拜,养蚕人的家中也设有蚕神的神位,每日供香祈福。
在某些地区,祭祀蚕神每年需进行两次。第一次在清明前后,称为“祭蚕神”;第二次则在采茧和蚕丝制作完毕时,称为“谢蚕神”。人们向蚕神祈祷,歌颂其功德,并祈求蚕神保佑蚕虫平安、蚕茧丰收,以使养蚕人家过上富裕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