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6月24日,莫斯科虽然细雨蒙蒙,但是红场阅兵场的数十万居民依然热情高涨。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苏联元帅朱可夫身骑白马,衣装笔挺,在阅兵队列前面缓缓行进。虽然朱可夫此次阅兵是受到了约瑟夫同志的委托,但是很明显,约瑟夫对于此时获得众人欢呼的朱可夫是非常羡慕的,要不是自己在训练骑马的时候不幸摔伤,那么这时候在广场中接受众人欢呼的一定是自己。
功高盖主
朱可夫能够担此重任,直接原因在于最高统帅斯大林去不了。
俄罗斯自古便有军事首长乘白马检阅部队的传统,白色战马象征着智慧、力量与无上荣光。
约瑟夫同志当然想要荣光的骑着白马走在红场上,但是有时候人越努力想要得到一件东西就越容易失去。约瑟夫同志在演练的时候摔下了马,从此他就把这个机会让给了朱可夫。
约瑟夫同志为重现这一仪式所付出的努力,从侧面印证了这一仪式的重要性。替补登场的朱可夫也不是第一次做救火队长这样的角色了。
在 1941年9月,朱可夫临危受命挽救列宁格勒危局,他喊出的那句"不是列宁格勒惧怕死亡,而是死亡惧怕列宁格勒"的宣言响彻战场,整个苏军开始和那个纵横欧洲的柏林巨人展开了残酷拉扯。
在同年10月,朱可夫紧急组织莫斯科防御,成功挫败德军攻势;1942年,他精心策划斯大林格勒大反攻,一举围歼30万德军精锐。
就连那个极度疯狂的小胡子男人也不得不感叹道:"若我有朱可夫这样的将领,早已征服世界。"实际上小胡子手中的将领实力也是相当强的,甚至可以说柏林方面的将领平均实力是要超过莫斯科方面的,但是所以说柏林之所以会落败,非战之罪。
再说回来,朱可夫这种卓越的指挥才能,让他在苏军内部建立起仅次于约瑟夫同志的崇高威望。值得一提的是,朱可夫是唯一四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军人,也是苏德战争中首位晋升元帅的将领,这些荣誉共同铸就了他无可替代的地位。
君臣阋墙
然而,随着朱可夫威望的逐渐提高,他与约瑟夫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复杂。
1941年,伟大的领头人和战绩彪炳的将军,这两人曾就基辅防守问题爆发激烈争执。和那些极有天赋的天才一样,朱可夫直言:"如果你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这里也就用不着我了。"
听到朱可夫这样的话,约瑟夫最终将其解除了职务。尽管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朱可夫的战略预见是正确的,放弃基辅确实避免了66万苏军被围歼的惨剧,但这种刚直性格已为日后埋下隐患。
尤为致命的是,有一次在约瑟夫临时离席接电话时,朱可夫在与元帅们的合影中占据了本属于最高头领的中心位置,而这张照片随后刊登在《真理报》头版。
古往今来,功高震主始终是武将的大忌,朱可夫的显赫声望与率直性格,使他既是苏联军事力量的支柱,又成为潜在的政治挑战者。
如果朱可夫读过中国的史书,读过白起等人的故事,不知道他会不会有所改变。
从此江河日下
那场本应充满胜利喜悦的红场阅兵,却意外成为朱可夫命运转折的起点。
阅兵结束三个月后,朱可夫在柏林再次主持同盟国阅兵式,并与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等西方将领建立了密切关系,然而这一行为引起了约瑟夫的强烈不满。
于是在1946年,朱可夫突然被调离中央,先后出任敖德萨军区司令员和更偏远的乌拉尔军区司令员。
朱可夫一下子从万众敬仰的"战争之神"到远离权力中心的放逐者,仅仅相隔一年时间。这种戏剧性的人生起伏,就应和了中国的"太平本是将军定,哪见将军享太平"的古老谶语。
而据朱可夫女儿的回忆,被贬后的朱可夫常常陷入长时间的沉默,这种无声的状态,或许正是一位失意将领对命运最深刻的抗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