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洁雯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立遗嘱=分配财产”,只要写下遗嘱就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置财产。然而实践中,大多数的遗嘱继承纠纷源于遗嘱效力或继承方式冲突问题。究竟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哪个优先?遗产又该如何分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关键问题。
01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123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因此,继承效力层级为:遗赠扶养协议 > 遗嘱继承/遗赠 > 法定继承
只有在不存在合法有效遗嘱或遗赠扶养协议的情况下,才适用法定继承。这一原则充分体现了法律对自然人处分自己财产意愿的尊重。
02遗嘱有效的必备条件
遗嘱优先并非绝对,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遗嘱才能排除法定继承。遗嘱有效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 立遗嘱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遗嘱内容必须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 遗嘱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 遗嘱应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份额
- 遗嘱形式必须符合法定要求遗嘱的法定形式具体有哪些?
特别注意:2021年《民法典》实施后,公证遗嘱不再具有优先效力。如果存在多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以最后立的有效遗嘱为准。
03“必留份”的强制性规定
即使遗嘱真实有效,也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分配全部财产。
《民法典》第1141条明确规定,遗嘱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这就是法律上的“必留份制度”,旨在保护弱势继承人的基本生存权。如果遗嘱未保留必要份额,处理遗产时应先留下必要遗产,剩余部分再参照遗嘱分配。
04法定继承的适用情形
根据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 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
- 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或者受遗赠人丧失受遗赠权;
- 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或者终止;
- 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
- 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05律师建议
财产传承事关家庭和睦,建议提前规划、合法安排,方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财产传承,又能保障亲人权益。规划即安排时需注意以下方面:
- 遗嘱能定分止争:建议通过立遗嘱明确财产分配,避免身后纠纷;
- 形式必须合法:不同遗嘱形式有不同要求,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 保留必要份额:必须为特殊困难继承人保留必要遗产份额;
- 及时更新遗嘱:财产状况或家庭关系变化后,应及时调整遗嘱;
- 公证虽非必须但仍推荐:公证遗嘱虽不再具有最高效力,但其规范性能大大减少遗嘱效力争议。
规划今日之明智,成就明日之安宁。财产传承不仅是资产的转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心意与责任。无论是选择遗嘱还是尊重法定继承,其本质都是对家人未来的妥善安排。提前做好规划,既是对自己意愿的尊重,也是对家人最深切的关爱。
愿每个家庭都能用法律守护温情,用规划避免纷争,让传承成为温暖,而非负担。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和转发,让更多人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声明:本公众号内容仅供参考,有误请联系修改或删除,侵权请告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